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經故事】世間四種人

【佛經故事】世間四種人

舍利弗尊者和目犍連尊者在羅閱城的迦蘭陀竹園時,有一日,舍利弗尊者告訴比丘們:「世間有四種人。哪四種人呢?

一種人與結使煩惱相隨,然而不覺不知自己內心有煩惱;

一種人與結使煩惱相隨,但是如實了知自己內心有煩惱;

一種人不與結使煩惱相隨,可是不覺不知自己內心無煩惱;

一種人不與結使煩惱相隨,並且也如實了知自己內心無煩惱。

諸比丘們!在前二種同樣是有結使煩惱相隨的人中,以不知道自己內心有煩惱者為下,能如實了知自己內心有煩惱者為殊妙。後二種同樣是無結使煩惱相隨的人當中,以不知道自己內心無煩惱者為下,而能如實了知自己內心無煩惱者最為第一。諸比丘們!當知世間有這四種人。」

目犍連尊者向舍利弗尊者請教:「是什麽因緣,讓同樣是與結使煩惱相隨的人,一種為下,另一種為殊妙?」

舍利弗尊者回答:「與結使煩惱相隨而不自知的人,常思惟身受心法皆為清淨,在這樣錯誤知見的驅使下,面對六塵境界以為清淨,而起了染著的慾望,不但不知反省、厭離,也不勤求方便法門滅除欲心,甚至還合理化慾望,所以隨著時間不斷地增長貪慾、瞋恚、痴心等煩惱,直到命終。尊者啊!猶如有人到市場上買了銅器,銅器買來時就塵土垢坌,十分地葬。此人不但不以為葬,還覺得它是乾淨的,沒有加以擦拭及洗滌,所以銅器上的污垢,不僅沒有消失,而且還日漸增厚,最後變得極為不淨。就像結使煩惱相隨卻不自知的人,觀念顛倒,認為一切法皆是清淨,隨境增長欲心,欲心為根,貪慾、瞋恚、愚痴隨之增長,一直到命終,最後惡業果熟,自作自受,故此為下。

第二種與結使煩惱相隨的人,如實了知自己內心有執著一切為清淨的煩惱,於是便思惟『今可捨此淨想,思惟不淨想』。因為思惟不淨,時時返觀自照,便能不生起欲心,進一步勤求方便法門,以真正滅除欲心,欲心滅除了,清淨解脫自然不得而得、不獲而獲、不及而及,如此持續用功,便漸漸捨離貪慾、瞋恚、愚痴,乃至滅除一切煩惱結使。就像有人到市場上買了銅器,銅器買來就已被塵垢染污。此人為了去除塵垢,同時防範不讓銅器再添塵垢,非常認真地隨時清理,滌盪塵垢,使銅器上的污垢逐漸減少,最後恢復銅器本來清淨的面貌。就像結使煩惱相隨,但如實了知自己內心有煩惱的人,以正知見經常思惟不淨,時時觸物起照,勤求方便法門,出離欲心,欲心不生,貪慾、瞋恚、愚痴隨之斷除。目犍連尊者!這就是同樣與結使煩惱相隨的人,一種人為下,另一種人為殊妙的因緣。」 目犍連尊者接著又向舍利弗尊者請教:「又是什麽樣的因緣,使同樣是不與結使煩惱相隨的人,一種人為下,另一種人為殊妙?」

舍利弗尊者回答:「不與結使煩惱相隨而不自知的人,以為不需勤修方便,就會得到清淨解脫自在,所以遇到境界生起了欲心,也不知檢討反省,更不求方便法門以對治欲心,於是不斷地增長貪慾、瞋恚、痴心等煩惱直到命終。猶如有人到市場上買了銅器,銅器後來沾染塵垢,此人卻不隨時加以洗滌清理,放任塵垢污染,結果銅器上的污垢隨日漸增,最後極為不淨。就像雖然不與結使煩惱相隨,卻不覺不自知的人,沒有觀照檢討,而放任欲心隨境增長,欲心不除,以至於讓貪慾、瞋恚、愚痴隨之增長,一直到命終。

不與結使煩惱相隨而且如實自知的人,即使現在沒有煩惱,遇到境界時也不放任欲心生起,勤求方便法門,戒慎恐懼始終不讓結使煩惱生起,如此精進直到命終。猶如有人到市場上買了銅器,銅器本身沒有塵垢極為潔淨,此人不因為銅器無垢就放任不理,始終勤勞隨時加以洗滌修治,不讓塵垢污染銅器,所以這銅器買來日久,益發明淨。就像不與結使煩惱相隨且自知的人,因此隨順覺性,勤求方便法門,貪慾、瞋恚、愚痴始終無法造作,保持清淨心,一直到身壞命終。

目犍連尊者!這就是同樣不與結使煩惱相隨的人的殊妙因緣」。

據自:《增一阿含經.卷第十七》

能持准提咒,煩惱化菩提

高七師於《准提法問答集》開示:「平凡念頭世間知見,你可以把它轉成准提咒——報化的普賢境界!「誰爾非佛真菩提。現前全佛圓成體。即法性轉凡境。凡境轉報化佛境。」的過程,如再進步,「豁然時空心識滅。體性無壞住本然。」從而又回到法性中。」精勤持誦准提咒,當下煩惱即菩提。

嗡折隸主隸准提願 您學有所獲 福智增勝 梭哈嗡部林

=====|分享即是法布施|=====

關注公眾號

在平台對話框回復關鍵字,查看以下信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准提家園 的精彩文章:

鶴壁首期「龍升愛語讀書會」圓滿舉辦
日本幼兒園的佛教課程學習
櫛風沐雨承建覺海度人舟——學院近期學術交流外事訪問活動金秋系列
反思昔苦,如救頭燃
金光明沙佛力傳遞,善巧方便菩提根生

TAG:准提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