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學者透析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網站存在的三大問題及對策

學者透析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網站存在的三大問題及對策

提高期刊網站建設質量

作者:余倩

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和網路技術的發展,在線投稿審稿系統(OSPRS)的出現,不僅有利於編輯部更加高效地管理稿件、作者隨時隨地查閱稿件處理進程、縮短論文發表時間,而且還便於實行雙向匿名審稿制度,讓審稿流程更加公開透明,大量節省了編輯部與作者、審稿專家之間聯繫、反饋、諮詢的時間。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互聯網應用水平的持續提高,人們的閱讀習慣發生了巨大改變,傳統的印刷版期刊的編輯和出版正面臨著向數字化、網路化轉型的深刻變革。對於學術期刊而言,建立期刊網站不僅可以權威發布與期刊相關的信息和內容,實現期刊的網上及時發布與更新,為讀者和作者提供網路化、個性化的服務,還能實現期刊從投稿、審稿、編輯到出版發行和經營管理全流程、全方位的數字化和網路化。可以說,加強期刊網站建設是提高編輯部工作效率、擴大期刊影響力、提升期刊核心競爭力、吸引讀者、規範管理的有效途徑。

基於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於2014年和2017年分別公布的兩批學術期刊名單中的人文社會科學期刊,以及目前國內主要的人文社會科學期刊評價體系(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評價中心編製的《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評價報告(2014)》,北京大學圖書館等單位編製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14年版)》,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編製的《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2017—2018)》和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與武漢大學圖書館等編製的《中國學術期刊評價研究報告(2017—2018)》)收錄的人文社會科學期刊,共遴選出1320種中文人文社會科學期刊。2017年6—7月,筆者針對這1320種人文社會科學期刊自建網站進行了相關調查,調查內容涉及期刊自建網站的類型和形式、網站認證情況、網站的內容建設等情況。

目前,經過調查發現,期刊的網站建設的形式主要分為四種,分別是一刊單獨上網、數刊聯合上網、依託主辦單位上網和依託學科信息網上網。其中,一刊單獨上網和數刊聯合上網屬於獨立網站。同時,由於期刊網站建設發展迅速、准入門檻較低,也沒有相關標準和評價體系,期刊的網站建設大多是期刊編輯部或主辦單位自發自覺的行為。因此,期刊網站建設存在不少問題和困難,期刊網站建設質量良莠不齊,在傳播期刊、聯繫讀者、擴大期刊影響力等方面起到的作用也是參差不齊的。

此次調查發現,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網站主要存在以下三大問題。

一是期刊網站查找困難。1320種期刊中,有接近三成的期刊無法通過百度直接檢索出來。雖然有一部分期刊可以通過主辦單位官網找到相關信息,但是仍有12.72%的期刊在主辦單位官網上也找不到相關內容,或主辦單位官網給出的鏈接打不開。

二是期刊網站內容和功能不全。目前大多數期刊雖建有網站,但有不少期刊網站提供相關內容太少或不全。首先,信息發布不全或不及時。部分網站連編輯部和期刊的基本信息都不全,甚至編輯部或期刊的相關信息發生變更,網站的相關信息都沒更新。部分期刊網站更新頻率太低,網站常年不更新。其次,采編系統建設較為緩慢。目前采編系統在實際使用中雖然存在一些問題,但是相對於傳統的投稿審稿編輯流程,其優勢不言而喻。然而,有不少期刊雖註明建有采編系統,實際卻並未使用,還有部分期刊仍採用郵箱投稿甚至寄信投稿,作者對自己稿件進度完全處於未知狀態。有研究表明,期刊有無采編系統已經對作者投稿產生了影響。再次,網刊發布參差不齊。部分期刊不僅更新及時,而且已發表論文全部OA(Open Access)。但不少期刊網站僅提供期刊目錄或提供目錄和摘要,且更新滯後,少量期刊網站連期刊目錄都沒有。最後,綜合服務能力差。為讀者提供服務的功能較少,如基於期刊內容的檢索、個性化推送等;利用期刊網站提供在線經營和管理功能的也較少,如在線訂閱、在線支付等;還有如廣告、發布行業和會議信息等。

三是網站缺乏維護。一方面,期刊域名缺乏維護。有期刊網站出現域名打不開或者打開之後網頁是亂碼的現象,甚至被百度認為是釣魚網站、高風險網站,這些期刊網站還有一部分通過了百度的官網認證;另一方面,網站設計不合理。部分網站出現死鏈接的情況,有些網站結構設計不夠科學,查找相關內容非常困難。

期刊網站是網路化時代宣傳、展示期刊的重要窗口,是編輯部提高工作效率、擴大期刊影響力、吸引讀者、提高期刊競爭力、促進期刊規範化管理的有效途徑。一個優良的期刊網站既可以對外發布期刊相關信息和內容,也可以成為溝通期刊編輯部、讀者和作者之間的橋樑。因此,期刊編輯部或主辦單位根據自身現有條件積極開展期刊網站建設值得鼓勵。編輯部可以建立獨立網站,也可以依託主辦單位官網設立二級頁面,讓學術期刊有一個權威的展示窗口,使讀者和學者有一個了解期刊的途徑。筆者認為,期刊編輯部或主辦單位在加強期刊網站建設中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期刊信息化建設需量力而行。期刊網站一旦建立,絕非一勞永逸,網站維護是一個不斷提高網站技術含量和豐富網站內容的過程。因此,期刊主辦單位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包括人力和經費等,靈活採取依託主辦單位上網(在主辦單位官網下建設二級頁面)、依託學科信息網上網(如CNKI等)、聯合數刊上網(如主辦單位聯合創辦的數刊一起建設網站)或建設獨立網站等辦法開展期刊的信息化建設,以確保期刊有一個權威渠道對外發布相關信息,使作者、讀者和學者有一個準確的途徑獲取期刊相關信息。

第二,注重網站維護,確保網站有效性。若網站維護應提前發布相關信息,網站域名更換應及時更改相應鏈接,網站升級應做好測試,避免出現網站內死鏈接、亂碼等現象。目前,百度是國內最主要的搜索引擎,對於普通學者而言,通過百度檢索相關信息是了解學術期刊的重要途徑之一。百度學術提供與期刊主辦方的認證合作,包括期刊官網合作和期刊題錄數據合作,可根據要求提交相關材料,並通過相應流程,通過審核認證,認證成功後將以特型方式優先展現在百度搜索結果中,並增加官網標識,以幫助期刊樹立權威形象,輔助網民快速識別期刊的官方網站。同時,對於已發表的期刊論文,在用戶檢索相關論文時,優先展現對應期刊官網來源的論文,提升期刊品牌影響力及網站流量。因此,建議有條件的期刊可以積极參与百度學術的認證。

第三,夯實網站內容建設,確保期刊基本信息完整。由於缺乏對期刊網站建設的指導、監督和有效的評價體系,不少期刊雖有獨立網站,但網站功能不全、內容簡單粗糙、頁面功能設計不專業、網站更新不及時,也有不少網站長期不更新、無實際內容,其網站實際上就是一個「死」網站。因此,對於已經有網站的期刊,應注重期刊網站的內容建設,充實網站內容,確保期刊的基本信息、期刊網上發布和編輯部相關信息的正確性,及時更新。開展有特色、個性化的服務內容。期刊網站除去基本的信息發布和網刊更新,期刊編輯部還可視自身情況利用網站發布特色內容和開展個性化服務,如發布學科相關的行業信息、會議信息和專家信息,引入RSS閱讀、Tag標籤和可播放多媒體文件(視頻、音頻、三維圖像)等功能,嘗試利用新媒體(微博、微信),實現對作者、讀者和學者個性化、深層次的服務。

第四,提升網站的功能建設。建設在線投稿審稿系統。學術期刊編輯出版過程中,最重要的兩個環節分別是作者投稿和專家審稿。而傳統的投稿審稿方式存在一定風險性和滯後性,而且對於作者而言,審稿過程完全是模糊的。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和網路技術的發展,在線投稿審稿系統(OSPRS)的出現,不僅有利於編輯部更加高效地管理稿件、作者隨時隨地查閱稿件處理進程、縮短論文發表時間,而且還便於實行雙向匿名審稿制度,讓審稿流程更加公開透明,大量節省了編輯部與作者、審稿專家之間聯繫、反饋、諮詢的時間。因此,條件具備的期刊,可大力建設並使用在線投稿審稿系統。積極開放獲取(OA)期刊論文。目前我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開放獲取的期刊並不多,但是總體數量在不斷增加。人文社會科學也應順勢而為,根據期刊特點和條件,確保期刊目錄及時發布,盡量做到期刊摘要的同步更新,爭取做到期刊全部開放獲取,有條件的期刊可追溯至創刊年。

在數字化、網路化的大環境下,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建設期刊網站是大勢所趨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期刊編輯部或主辦單位應根據期刊特點和自身實際情況來建設期刊網站,量力而為。對於已有的期刊網站,首先應確保網站的有效性、夯實網站內容建設;其次應保證網站發布信息和內容的正確性、權威性和及時性。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期刊編輯部或主辦單位應豐富網站內容發布的形式、擴展網站功能,積極為讀者、作者和學者提供個性化和特色化的服務,以此提升期刊影響力,推動人文社會科學期刊良性發展,從而促進中國人文社會科學不斷進步。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劉培功 林國敬:《尚書》德論蘊含天命信仰
戴學鋒等:促進文化與旅遊共同發展
門戶網站新聞選擇受用戶影響
「反實式」研究的語用路徑
考古學家發現4000年前飯盒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