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和尚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全因一群尼姑而為人所熟知
有漏君最近在逛書肆的時候,淘到一本中華書局出版的《校注》,這書是有漏君一直想讀的,但卻沒時間去讀。正好,碰到逛書肆時遇上,就順便買下了。
回來之後查了一些與書相關的資料,發現這《比丘尼傳》的作者,真是充滿了傳奇色彩,而最後,竟然因為這群尼姑而為人所熟知。
書影
《比丘尼傳》的作者,俗家姓岑,出家之後名釋寶唱。釋寶唱這個和尚,實在是太有傳奇色彩了。
寶唱小時候家裡很窮,靠種地為生,但種地的錢不夠用——好在他識字,就幫人做些抄寫的工作,以為養家糊口之用。
當時的抄寫,類似於今天的文員,不過是做些校對、錄入之類簡單、重複的工作。不過,真正的牛人就是在這些事情上顯露出不平凡來:大多數人抄寫的東西,今天抄明天就忘了,可寶唱不是這樣,他抄過的東西,過幾十年都忘不了!
於是,寶唱靠著抄寫,記誦了大量的經史,而寶唱記誦的這些內容,在他十八歲時派上了大用場。
寶唱的師父——僧祐
寶唱十八歲時,遇到了一生中的第一個大貴人——僧祐。那一年,僧祐正式收寶唱為徒,教授佛學知識、指導修行法門。
僧祐是一代高僧,門徒眾多,就連撰寫《文心雕龍》的劉宋皇室成員劉勰也從僧祐學佛。在僧祐門下,寶唱抄寫書籍時記誦的那些內容就派上了用場——如果肚子里真沒點墨水,恐怕連僧祐大師講什麼都聽不懂吧!
於是,在僧祐的悉心教導下,寶唱學有所成,並在時機成熟之時,別師遊歷、增廣見聞。但是很不幸,在寶唱30歲左右的時候,風疾(偏頭痛)第一次發作,此後,終其一生,風疾一直困擾著寶唱。
眾所周知,唐高宗李治也有風疾,一旦發病,頭暈目眩,根本沒法正常工作。所以,唐高宗的權力才會逐漸被武后所分去。而寶唱同樣身染風疾,發起病來,真是苦不堪言。
南京鐘山定林寺劉勰雕像
梁武帝蕭衍即位之後,專程邀請寶唱到首都建康駐錫新安寺,寶唱不負眾望,主導編寫了一部建福禳災、祭祀龍王等有關實際宗教內容的類書。這部書編寫得水平很高,深為梁武帝讚賞,自此,寶唱開始了他佛學著述的黃金時期。
很長一段時間裡,寶唱的工作就是讀經、學佛、寫書,寫的書,基本上就是高僧傳記、佛經注釋之類的。這些著作加起來,足有數百卷之多,其中包括寶唱獨立完成的,以及擔任主編而集體完成的。
不過,就在寶唱帶病(風疾)堅持工作的時候,麻煩來了:在他50多歲的時候,因為生病而誤了皇差,將要被流放。不過幸好,因為太子的幫助,得以在太子蕭綱那裡,繼續佛學研究,並最終圓寂於斯。
僧祐監工的新昌大佛
作為和尚,或許寶唱很難和鳩摩羅什、道安、慧遠這些高僧大德相提並論,但作為一個專精於佛學文史的專家,寶唱對佛教文化貢獻巨大。
很可惜,寶唱數百卷的著作,幾乎全部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之中,甚至連他在哪一年離世滅度,我們都無從得知。
不過,寶唱也有他的幸運,那就是他在撰寫大型學術著作的間隙,獨立完成了流傳至今的《比丘尼傳》,可能當時這小部頭的著作只是作為調劑而寫作的,但這部著作流傳至今,而且因為這部著作,寶唱的名字也流傳到了今天。
比丘尼歷來居於比丘之下,恐怕也只有像寶唱這樣極具傳奇色彩的和尚,才能傾注心血於這個特殊的群體之上。而正因為寶唱專註於比丘尼行跡的這一「功德」,也使得寶唱的名字,和這群比丘尼一起,流傳到了今天,並且到今天仍然是修行之人的楷模。
「網紅」比丘尼——才真旺姆
※佛性是什麼?說白了就是每個人的本來面目
※你還把雞湯當佛學?難怪看了那麼多網文還是不懂佛理
※你以為佛祖一直用梵文講經說法?其實釋迦牟尼最反感的就是梵文
※釋迦牟尼講佛法,卻問了一個奇怪的問題「從生到死要多久」
※此人是和尚的音樂老師——不僅文章寫得好,還順便給佛經譜了曲
TAG:依他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