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類二次電池電極材料最新研究成果精選
電極材料在電池中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提升材料的容量、循環壽命將對全電池的性能的提升十分關鍵。本篇匯總將帶大家閱覽近期各類二次電池材料的最新研究進展。
1.Adv. Energy. Mater.:源於相界面增強贗電容的鎳基複合物用於電化學儲能。
近日,來自中山大學的宋樹芹教授和童葉翔教授(共同通訊作者)報道了一種採用鎳基前驅液在氨氣和硫中退火,生成了Ni-3N@Ni3S2納米片複合物,用於鋰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該複合物由許多Ni-3N和Ni3S2組成( Ni3N具有高贗電容特性,N3S2具有擴散控制的良好性質),兩者之間的相界面組成了Ni-3N-Ni3S2的n-p型異質結提供了額外的活性位點。另外,在整個電極體系中,Ni3N作為基底能有效地緩解Ni3S2的體積膨脹和粉化,促進了電子傳輸,增強了電容貢獻和倍率性能。Ni3S2穩定體分散在Ni3N界面,維持了結構的穩定性,貢獻了擴散控制的容量。這為構建不同材料之間的表面晶格失配創造充足的活性位點提供了思路。
文獻鏈接: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wol1/doi/10.1002/aenm.201701681/abstract(Adv. Energy. Mater.:10.1002/aenm.201701681)
2.Adv. Energy. Mater.:富鎳層狀結構正極材料的新視角分析
隨著LiMO-2(M=Ni, Co, Mn)層狀體系材料中Ni含量的增加,鋰電池正極的也因此獲得高容量。因此研究Ni在層狀結構材料中的主要作用顯得十分重要。近日,來自成均館大學的Won-Sub Yoon教授(通訊作者)對Co修飾的NCM材料進行HRPD精修,發現鋰離子遷移的真實環境與chex.-晶格常數並沒有太大關聯,這與之前的人們的認識並不相同。儘管chex.-晶格常數在減少,但是間晶片的厚度隨著Ni含量的增加變得更寬。而且,雖然在去插層狀態下c-軸晶粒坍塌,鋰離子傳輸通道卻仍然保留。從原位XRD結果得知,高Ni含量的材料擁有更流暢的相轉換和更少的晶格失配,這可以促進了鋰離子的運輸。總之,高Ni含量的NCM體系材料提供了優越的電化學、結構特性和熱穩定性,這些發現啟發了人們設計下一代高能量電極材料。
文獻鏈接: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wol1/doi/10.1002/aenm.201701788/abstract(Adv. Energy. Mater.: 10.1002/aenm.201701788)
3.ACS Nano:快充型高容量瀝青-金屬鋰電池
近日,來自萊斯大學的James M. Tour教授用一種簡單的方法製備了源於瀝青的超高比表面積的多孔碳用於鋰電池負極。為了提高瀝青的導電性,混合了石墨烯納米帶,並且複合物都通過電沉積法完好地塗覆上金屬鋰。通過SEM圖分析可知,鋰枝晶的形成被抑制了,循環超過500次庫倫效率仍有96%,循環穩定性優異。該電極能在20mA cm-2高電流密度下工作,能在高功率密度下快速充放電。將瀝青-石墨烯納米帶-金屬鋰複合負極和硫化的碳正極結合製備成全電池,將有望在未來快充電池領域大放異彩。
文獻鏈接:http://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7b05874(ACS Nano :10.1021/acsnano.7b05874)
4.Adv. Energy. Mater.:4V鈉嵌入型材料用於新型鈉離子負極
鈉離子電池有望成為鋰離子電池的替代品。近日,滑鐵盧大學的Linda F. Nazar教授報道了一種利用不同的中間吸電子多陰離子硒官能團,合成了一種新型正極材料Na-2Co2(SeO3)3,其中的Co2+/Co3+氧化還原對具有高氧化還原電位,高達4V(v.s. Na/Na+),在鈉離子電池正極為主體的材料中具有最高的電壓。更重要的是,這與液體有機電解液能兼容使用。此外,還用微波水熱法合成了納米結構的Na2Co2(SeO3)3,並與GO結合使用。經過XRD、XPS和溫度-磁化率測試,分析了Na2Co2(SeO3)3複合物的電化學和結構演變,證明了其具有良好的結構和電化學可逆性。
文獻鏈接: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wol1/doi/10.1002/aenm.201701729/abstract(Adv. Energy. Mater.10.1002/aenm.201701729)
5.Adv.Energy.Mater.:Al@C核殼結構納米球雙離子電池
近日,來自中科院深研院的唐永炳研究員和中科院物理所的谷林教授報道了一種Al@C核殼結構納米球用於鋁基雙離子電池負極。經過研究發現該納米球比起平面電極可以減緩機械應力應變,從而防止材料粉化。除此以外,由於電子和鋰離子對導電碳層導通性良好,有助於形成穩定的SEI膜。Al@C納米球基雙離子電池負極在15C電流密度下循環1000次仍有94.6%的容量保持率,擁有卓越的循環性能。此外,超高的能量密度148Wh kg-1和功率密度3701W kg-1都超過了大部分商業化鋰離子電池,具有廣闊的實際應用前景。
文獻鏈接: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wol1/doi/10.1002/aenm.201701967/abstract(Adv.Energy.Mater.:10.1002/aenm.201701967)
6.Adv.Funct.Mater.:CoS量子點納米晶簇用於高能量密度鉀離子電池
近日,來自伍倫貢大學的陳俊教授和郭再萍教授報道了一種通過簡單兩步水熱法將CoS量子點納米晶簇均勻地生長在石墨烯納米片上的複合物。CoS量子點和和石墨烯納米片賦予複合物高比表面積和良好導電性網路。除此,界面良好接觸增強了結構的穩定性,保證了鉀離子在循環過程中的嵌入脫嵌循環過程的穩定。構建的CoS@G-25負極用於鉀離子電池,在500mA g-1電流密度下循環100次仍有310.8mA g-1的容量。此外,與鈉離子電池相比,鉀離子電池有更好的倍率性能,這意味著CoS@G-25電極在鉀離子電池中的高能量密度。
文獻鏈接: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fm.201702634/full (Adv.Funct.Mater.:10.1002/adfm.201702634)
7.Nano Energy:低過電勢高倍率的無定型LiO2基Li-O2電池
Li-O2電池由於具有超高能量密度被認為是下一代有前途的動力能源,但是其中放電產物的低導電性和過高的過電勢(約1.5V)影響了其倍率特性。近日,中科院材料科學與光電子技術學院的劉向峰教授報道了一種基於形成和分解無定型LiO2從而獲得循環性能的Li-O2電池。在3D多孔Pd-rGO混合結構的催化下,由於較低的氧化電勢和無定型LiO2薄膜的快速離子電導率,電池具有超低的過電勢(約0.3V),長循環壽命和高倍率性能。這一研究為解決Li-O2電池關鍵問題提供了新思路。
8.Nano Energy:可充電鐵空氣電池及其納米尺度鐵負極氧化還原機理分析
近日,來自德國尤里希研究所、德國亞琛工業大學的Henning Weinrich教授和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Nina Balke教授用原位EC-AFM顯微鏡研究了0.5M KOH中平面鐵負極的表面,得到了形貌與電化學過程之間的相關變化。該研究表明,從氧化還原層形成的角度,鐵電極表面的變化是雙重的。一方面,鐵離子不斷發生的氧化還原反應產生了納米尺度粒子,這些粒子在鐵電極的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過程中都有生成。另一方面,與在氧化反應中粒子生長一樣,薄且均勻的層狀物在鐵表面上形成, 並在進一步的陽極反應中最終鈍化金屬鐵電極,但是該鈍化的鐵電極是不可逆的。該文章深入地探究了在鹼性介質中鐵反應活性,並且提供了很多有關鐵負極表面過程的詳細數據,可用於探究鐵基電池的性能。
9.Nat.Commun.:面邊緣無定型硅納米層活化石墨用於鋰電快充
隨著動力電池的日益普及,人們對快充的需求日益劇增。近日,來自韓國蔚山國立科技研究所和韓國釜慶大學的Minseong Ko教授和Jaephil Cho教授報道了一種用鎳催化加氫反應和C-2-H2和SiH4氣體進行CVD沉積的方法合成了面邊緣活化石墨和a-Si納米層。通過最小化比表面積,動力學過程增強了,提高了首次庫倫效率。此外,Ni納米粒子作為活化反應的催化劑,提高了材料的導電性。並且,儘管發生了催化加氫反應,外部的石墨殼層仍然作為支撐框架維持高機械強度,而緻密核層維持者複合物的振實密度,從而提高了複合物的能量密度。電極的負載量高達3.4mAh cm-2,電極能量高達1.6g cm-3,半電池測試首次庫倫效率高達93.8%,比電容525mAh g-2,50次循環仍量保持率仍有99.3%。高電流密度(10.5mA cm-2)和10倍傳統石墨的鋰容量(相對穩定電壓下)在未來可充電電池中有廣闊應用前景。
10.Sci Adv.:微結構控制新型插入層狀鈦鈮酸鹽用於大量可逆d空間簡易鈉離子吸收
近日,來自漢陽大學的Taeseup Song教授和Ungyu Paik教授聯合韓國科學技術研究所和虛擬實驗公司報道了一種通過溶劑熱法和控制煅燒溫度製備層狀H0.43Ti0.93Nb1.07O5(HTNO)用於鈉離子電池負極,該母體化合物KTNO設計成有(200)平面和2D離子運輸軌道。HTNO具有合適的插層空間(約0.83nm)和合適的2D離子軌道運輸鈉離子。HTNO電極有可逆的220mAh g-2,150次循環仍有91%容量保持率,以及5C下43%電容保持量的高倍率特性。DFT計算表明,由於合適的鈉離子運輸軌道的開放,鈉離子在[010]方向的最低的擴散能量壁壘為0.19eV。
文獻鏈接:http://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3/10/e1700509(Sci Adv.:10.1126/sciadv.1700509)
本文由材料人新能源組Jespen供稿,材料牛整理編輯。
材料牛網專註於跟蹤材料領域科技及行業進展,這裡彙集了各大高校碩博生、一線科研人員以及行業從業者,如果您對於跟蹤材料領域科技進展,解讀高水平文章或是評述行業有興趣,點我加入編輯部大家庭。
技術服務
※核磁共振的發展及原理
※中國石油大學趙學波團隊 Nano Energy:基於無定型聚合物給體材料的高性能有機太陽能電池
※Acta Mater.:揭秘藍寶石色彩之謎—α-Al2O3中Ti和Fe缺陷的磁態和價層電荷轉移
※西南交通大學Nano Energy:一種自驅動無線智能感測器
TAG:材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