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人謀國不謀身 重社稷 輕君王 為明朝續命近200年 卻被皇帝冤殺
在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上,有著很多很多的忠臣良將他們為了國家和百姓,大公無私為國為民,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他們的清名,而這些鐵骨錚錚的忠臣良將,可謂是中華民族最堅硬的脊樑,明朝時期的于謙大家應該很熟知,今天,與大家一起,來真正認識一下這位歷史功臣。認識一下這位為大明續命200年的忠臣。
于謙(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號節庵,漢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杭州府錢塘縣人。
永樂十九年(1421年),于謙考取辛丑科進士。
正統十三年(1448年),于謙被召回京,任兵部左侍郎。
正統十四年(1449年)六月,明朝的瓦剌太師也先侵犯他人領地,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慫恿下,不顧群臣勸阻,把年僅兩歲的皇子朱見深立為皇太子,令異母皇弟朱祁鈺留守,親率大軍50萬出征。軍政事務皆由王振專斷,行軍路線屢變,士兵疲憊不堪。兵部尚書鄺埜一再要求入居庸關,以保安全,但王振不準。後勤不續退至土木堡時王振下令移營,饑渴難忍的軍士一哄而起,人馬失序,瓦剌軍趁機進攻。明軍倉促應戰,所以兵敗,皇帝被俘虜,文武百官中精英人才被一掃而空,大明帝國黃河以北精銳之師全軍覆沒!整個北方只剩下老弱士卒不到十萬!
在所有人都在準備逃跑的時候,有一個人站了出來,力挽狂瀾,改變了歷史,大明王朝因為有了他,沒有重蹈三百年前宋朝的悲劇。他就是大明王朝一代治國之才于謙!他嚴厲批評了那些主張南遷的大臣,選擇固守北京城,並且全權負責北京保衛戰,最終在於謙的努力下,北京保衛戰取得了勝利,大明江山轉危為安。
因為明英宗在土木堡之變被瓦剌俘虜。為免主少國疑,于謙等大臣勸服孫太后,立郕王朱祁鈺為帝,次年改元景泰。
朱祁鈺在位期間,知人善任,啟用于謙等正直之人,勵精圖治,選將練兵,擊退了瓦剌的入侵,使得江山社稷轉危為安,又對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進行了整頓和改革。使當時明朝社會由亂而治漸開中興,可謂英明之主。 但是在天性之間未能盡善盡美,因而使得奸臣乘機作亂,這是他的缺點。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奪門之變爆發,明英宗複位,改元天順。二月,明英宗廢朱祁鈺為郕王,軟禁於西苑。
明代宗從即位起把朝政大權全部交給了于謙,于謙是他最大的支持者,在於謙的幫助下明代宗用了八年時間使大明王朝重新煥發了生機,恢復了國力。可是就在此時,明英宗突然又把皇位搶了回去,但是明代宗還活著,他會甘心就這樣被奪走皇位嗎?他會不會私下聯繫于謙?畢竟于謙在朝廷的威望非同小可,朝中百官、軍中將軍大部分都是他提拔任用的!這怎麼能讓明英宗放心?所以只有于謙死了,明代宗就永遠沒有任何反抗之力。明英宗才能放心睡著覺!果然在於謙被殺死後,明代宗沒有任何反抗的舉動,不久朱祁鈺去世,享年三十。
于謙在明英宗被俘虜後沒有想辦法去解救他,而是擁立明英宗弟弟為新的皇帝,這成了明英宗心中永遠的痛!在明英宗被俘虜後吃盡了苦頭,而于謙又沒有及時去解救他,任由他在蒙古人手中自生自滅。這一切都被明英宗記在了心中,他是皇帝,但是他也是人啊!他在蒙古人手中吃盡了苦頭,還多次命懸一線,差點掉腦袋,明英宗對於謙一直記恨於心。公元1457年2月16日,于謙被押往崇文門外斬首示眾。但是圍觀的人群有幾萬人。他們都深知于謙是被冤枉的。
綜上,所以明英宗在於謙是冤枉的情況下仍然要殺死於謙,于謙一生只知謀國不知謀身,他忠心報的是國,卻不是皇帝!也正是因此更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蔣介石登上權力之巔,多虧了這個人,因為一件事,兩人反目成仇
※此人是唐朝將領,對國家忠心耿耿,卻因他的小名,被唐太宗處死
※此人明朝開國功臣,功勛卓著,被朱元璋無罪賜死,崇禎追封他為王
※他大宋宰相,因偷吃羊肉被皇帝責備,卻臨危不亂促成宋遼邊境貿易
※此人大清名臣,不畏權貴,誅慈禧寵臣,勤政廉潔,死後竟無錢安葬
TAG:我執著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