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本草中華》最大的感受是:國人在吃的事情上沒輸過,哪怕是吃藥!
給大家推薦一個紀錄片——《本草中華》。
紀錄片《本草中國》的升級版,有人評論說,這是葯版的《舌尖上的中國》。
和看《舌尖上的中國》一樣,看《本草中華》時覺得祖國真的是地大物博,有一種油然而生的驕傲感,而看《本草中華》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國人在「吃」這件事情上從沒輸過誰,哪怕是「吃藥」,看完以後好想「吃藥」。
在菌菌的概念里,中醫藥一直都是一門晦澀難懂又枯燥無味的門類,和「好吃」「好看」基本是不搭邊的。
《本草中華》卻打破了這種偏見,居然拍了一部既好吃又好看還好用的紀錄片。
去年,《本草中國》第一季播出。
設置了時間、年華、雙面、境界、相遇、根脈、新生七大主題,向廣大觀眾介紹了幾十味中藥,從它們的生長、採摘、成藥、藥性,以及和它們有關的傳承人等各方面講述了中國傳統醫藥的博大精深。
這一次,《本草中華》仍然延續主題拍攝。
用相傳、五味、步履、奇遇、功夫、容顏六個主題講述了與本草有關的傳說、故事、事迹和人。
《本草中華》不僅拍出了「舌尖」的美味體驗,還拍出了一種武俠片的流暢感,隨意給幾個動態鏡頭感受一下。
有沒有很好吃的感覺?
靈芝煮湯一下子能喝八大碗有沒有!
有沒有很厲害的樣子?
少林寺的師傅朝鍋中撒材料的動作是不是有太極宗師的派頭!
大景別完全就是風光片既視感。
看完以後,分分鐘想出去浪。為了緊隨本草的生長節奏,還原每一味藥材的真實成長,攝製組去到了自然深處,去到了每一味葯生長的真實環境里才完成錄製。
小景別則滿屏都是「食慾」。
每一個食材,不,每一個藥材在鏡頭裡都像是被美顏拍過一樣,好看極了,它們或清脆欲滴,或晶瑩剔透,或鮮嫩多汁,總之就是看完以後都懷疑自己是不是看錯了片子的那種,實力詮釋什麼叫「秀色可餐」。
真的好想抓一把枸杞啃幾隻天麻什麼的。
我的媽呀,這確定是在拍葯嗎?你們一定是想騙菌菌吃藥!我不信!
而《本草中華》的「好用」則表現在:
它既保留了拍攝主體的文化深度和歷史厚度,又使拍攝主體回歸了生活。
看過的觀眾能從裡面get到不錯的實用技能。
整部紀錄片旁白用的是「舌尖式」的文體,拍攝畫面高清(全4K畫質)又寫意,使人聽來看來頓感高大上,眼看它要上天了,鏡頭忽地一轉又回到了地面回到了人群中。
比如,「容顏」一集緊密結合了人類生活,從當下流行和人們關注的「駐顏(美容)」話題入手,講述了滋陰潤燥的燕窩、除濕美白的茯苓、舒氣活血的玫瑰如何助人保持好看的顏。
其中玫瑰一章節里,加入了普通情侶的愛情日常,既有深度又實用接地氣,同時還能從情感的角度上打動人。
而比起之前《本草中國》的客觀鋪述,《本草中華》在藝術鑒賞性和立意上明顯升了級。
世間萬物,皆有其時。
《本草中國》里的人們會為了一味葯去追逐一朵花盛開的時間而等上一天一夜;
而《本草中華》里的人們則會為了枸杞去建一座博物館。
前者講述的是人類對自然的敬畏,後者詮釋的則是人類對傳統文化的崇敬與保護。
菌菌想,這個世界,大概只有中國會把如此重視一味葯的採摘時間,也只有中國,會為一味葯建立一座博物館。
幾百年前,李時珍以己之力編撰《本草綱目》。
這是回望,也是往前,這是傳承,也是創新。
值得注意的是,該片的創作團隊全部由85後組成。
他們以自己年輕時尚的視角詮釋了並不流行的文明,當主流市場都在想著如何熱鬧,如何賺錢,如何嘩眾取寵時,他們卻另闢蹊徑,選擇了這一個並不見得能迅速獲益的題材。
令人欣慰的是,因為第一季的成功,本季的《本草中華》獲得了極大的關注,不僅有一線衛視作為播出平台,且播出時間在晚上20點38分,這可是紀錄片首次在黃金時段播出啊!厲害了我的本草!
最近幾年,文化類型的電視項目比從前多了很多,無論是電視劇還是綜藝節目,都緊緊地與國家的主流價值導向連接著,娛樂輕鬆的節目要看,價值深度的節目更要有,這才是我們的市場應有的健康生態。
※笑到抽筋!為了防作弊,泰國居然發明了專治斜視的防作弊帽!
※民宿綜藝爆棚,為什麼口碑最好的還數《親愛的客棧》?
※小惜春還在幼兒園上大班,小黛玉後台罵自己不爭氣,這些小演員一言難盡!
※模仿87版紅樓,這個平均年齡只有10歲的小戲骨劇組,太驚喜了
TAG:視業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