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老夫妻育有五子女 自願靠做手工棕墊養活自己

老夫妻育有五子女 自願靠做手工棕墊養活自己

故事發生在郴州裕后街一間簡陋的老屋裡。

八年前的一天,攝影師周建生正在拍攝老街,當他沿路拍到裕后街李家大院時,他看見簡陋的院子里,兩位老人正在有條不紊的忙碌著。他被老人製作的物品吸引,進院與老人寒暄後,得知兩位老人做了一輩子棕墊工藝,對這種工匠精神肅然起敬。在這之後,周建生便帶著這份敬重跟拍了兩位老人六年時間。這六年里,周建生在了解這門手藝的同時,與這兩位老人的關係也更加密不可分,他給老人帶去柴米油鹽,帶去一個攝影師鏡頭裡外的關懷。

當清晨的陽光灑在殘破的青磚上時,裕后街李家大院里的賀前進老師傅早已開始了他的手藝活。他和老伴賀伯蓮一邊接綜繩,一邊後退,接到一定長度,就拉一下機器上的一根長線,長線帶動木製轆轤滾動,再用力把棕繩絞緊。

這一大早,老兩口沒有對話,幾十年生活,讓他們默契十足,沒有過多的交流,一堆雜亂的棕衣就在兩位老人的「合作」下逐漸有了雛形。

棕衣是賀前進從鄉下收購來的,兩位老人每天早上9點左右開工,一天製作一床棕墊。積了幾床後,就由賀前進挑去農貿市場,以每床30元的價格賣出。有時,他也去鄉下的集市,但這兩年,棕墊生意實在冷清,經常等到集市快要散場了,挑去的棕墊才賣出一兩床。為了不空手而歸,賀前進只得把價格又降了一些,直到全部賣完才回家。

一床棕墊成本約18元,再去掉運費、手工等,一個月下來,老人收入不滿一千元。儘管收入不高,但老兩口懷揣著對這門手藝的熱愛,自得其樂。他們的手藝產品不止棕墊一種,還有蓑衣、粗細繩子等等,生意也不儘是這樣冷清。

在2012年前,賀家老人做的棕床一直有很不錯的銷量與顧客群,遇到春耕時,手指粗的棕繩更是供不應求,老兩口應付不過來,就叫來兒子幫忙。隨著機器加工時代到來,有更多性價比高的產品湧入市場,棕墊、棕繩銷量開始下降,手工棕床、棕墊基本沒利潤可言,靠著這門手藝吃飯的老兩口日子也過得緊巴巴的。

兩位老人在郴州裕后街租的一間老房,每月租金100元,卧室只有一張簡易的床,和一個用磚頭臨時搭建起的鍋灶。為了維持生計,賀媽媽平時還會出去拾一些荒貨補貼家用。

賀師傅有5個子女,其中兩個兒子子承父業,做著棕墊手藝。棕墊生意逐漸慘淡後,兩個兒子先後去了廣東打工,子女們常年不在身邊,為了不給孩子們添麻煩,兩位老人一直靠棕墊手藝自食其力。

日子平淡如水,賀媽媽總在開工前,去街巷拾些荒貨,而賀師傅就在家一邊做準備,一邊等老伴回來。而周建生也一如既往,每周去一次李家大院,有時候拍拍他們工作的場景,有時候給老人家帶些茶米油鹽,直到2015年。

2015年10月,郴州裕后街被列為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將進行維修改造,而住在李家大院的兩位老人不得不面臨搬離。租住的房屋馬上要重新翻修,加上年紀也大了,和孩子們商量後,兩位老人決定在10月14號離開郴州,回邵陽老家。

這天,周建生起了大早,帶著兩個包好的紅包,早早趕去了裕后街,可當他趕到李家大院時,空蕩蕩的房屋裡,只有工作台上留下了幾件賀師傅平時使用的工具。

後來周建生向附近的鄰里打聽,才知道兩位老人的小兒子在前一晚就把他們接走了。紅包沒送出去,周建生也與賀家老人斷了聯繫。

如今,周建生依舊穿梭在郴州大街小巷裡拍攝老街,偶爾,他又走到裕后街上,新翻的老街煥然一新,卻再也不見賀家老人製作棕墊的身影。

(圖/周建生 自由攝影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湘網 的精彩文章:

月薪1萬8金牌月嫂公布8大帶娃秘籍,媽媽們都說實用

TAG:騰訊大湘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