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嶺南盆景藝術的「柳格」造型

嶺南盆景藝術的「柳格」造型

商務合作、投稿、諮詢請長按識別鴻江盆景客服號

嶺南盆景藝術的「柳格」造型

圖照1 原生態柳樹 (清秀飄逸)

圖照2 原生態柳樹 (濃郁茂密)

「柳格」,可理解為柳樹的性格,柳樹的形態,柳樹的特色。盆景藝術通過它的風格特點,塑造出有代表性的構圖造型,,俗話說,以它為榜樣(見圖照1、2、)。「柳格」,本身是無形的意境神韻表達,就象人們常說的「松格」、「梅格」、「木棉格」、「榕格」的同一含義,通過製作者的構圖營造出來,使人一看感覺到具有柳樹的特點。它代表著一種下垂,隨風蕩漾,輕盈,阿娜多姿而又高雅的動感盆景。不但是柳樹本身的造型,而且已經移植到各樹種造型構圖中去,有所發揮,有所創新。試述如下:

一,松樹的「柳格」造型

韓學年先生的山松作品《松風柳韻》大家都很熟悉,本刊也有刊登過。從命題中的「松風」就

知道他是以松樹的風格為主體,來表達出柳樹的神韻,故名為《松風柳韻》。眾所周知,松樹的風格剛貞不屈,抗風傲雪,清高脫俗,而又是大自然鬥爭的勇士,得到歷代文人雅士稱頌。相松、品松、敬松、學松、頌松形成一種風尚。柳樹恰與此相反,它以柔順的姿態,降風泄雨。蕩漾的柳枝,逆來順受,保持不折。下垂的姿態以示溫柔體貼、皓潔,比似人間溫馨、和諧、善良的一面。所以松與柳形成明顯的反差(請參閱【中國花卉盆景】,1998年第11期《山松盆景藝術的「反差」》)。製作者利用這種反差,加深了藝術感染力。看了作品,感到很「別」(特色),別在哪裡呢?別在反差,見圖照3。

又如韓先生另一山松作品《九天潛翠》,乍看似懸崖式,其實並非是懸崖式作品。製作者構思利用懸空的空間位置,有意識地製造動感蕩漾的有利條件,使枝條甘心情願下垂,沒有求生向上的反抗慾望,表現非常順從,它與懸崖式造型有著本質上的區別(神韻的區別)。因為它是山松,不能離開松樹的氣節,所以從樹的根頭出土,到樹榦的走向,都充滿了坎坷曲折迴旋的生存鬥爭歷史遺韻,勇士般的根基與道路,支撐著(或說蘊藏著)人間的溫馨——柳韻(比喻),見圖照4。

圖照3 山松《松風柳韻》韓學年制 及其局部放大圖照

圖照4 山松《九天潛翠》韓學年製作及其局部放大圖照

二,迎客式的「柳格」造型

筆者的拙作羅漢松《請》。迎客式造型屢見不鮮,以柳樹風格塑造迎客式造型,可為特別。迎客式造型取意於黃山的迎客松,造型型式移植甚廣,模仿者眾(請參閱【中國花卉盆景】2005年第12期《「迎客松」的移植與演練》)。筆者不滿足於此,把「柳格」的內涵融會中去,其構思想法有:

1,要求「柳格」的外在形態神似。大家都知道,迎客式的構圖特點是一條合符比例的大飄枝,以及筆直端莊的軀幹(中軸線直側可),形似彬彬有禮的迎客史者,揮手致意:光臨......;請進.......,請坐.......;請品嘗......等,客好的意境神韻,含義深淵。所以,在構圖上神似才能聯想,但不能太「實」(太實就會變或象形樹),呆板、膩滯、公式化。

2,注入活力,搞搞新意思。嶺南盆景藝術的迎客式造型已有很悠久歷史了,除了文迎客和武迎客外(請參閱【中國花卉盆景】1993年第10期《迎客式盆景》),用「柳格」融會中去,是利用柳枝下垂、蕩漾、阿娜多姿的溫馨內涵,加深了迎客的熱情與真誠,並且得以充份顯露,見圖照5。

圖照5 羅漢松《請》 葉以健製作

圖照5 的局部放大圖照

三,「柳格」的動感造型

吳成發先生製作的《雲重枝垂紫作蔭》、《驚濤》以及香港盆栽會的《紫霞垂照》都是以勒杜鵑為題材作品,三作品以柳樹為風格構圖,各有特色。《紫霞垂照》為獨干獨頭樹相,高瘦軀幹有著強烈的節奏感,支撐貼身而下的跌枝,下垂力度明顯,險象環生,節奏強烈,有驚喜感。在紐曲漏澗的樹榦匹配下,「柳格」溫柔中,特顯剛強一面,見圖照6。

吳先生以濃郁的「柳格」手法創作的《雲重枝垂紫作蔭》,與上述的《紫霞垂照》有所不同,特點是:1,以垂枝為主,局部配跌枝;2,垂枝濃郁,但不貼身;3,節奏柔和,下垂枝條動力有蕩漾感(即動蕩),與他本人另一作品《驚濤》形成強烈反差。同是柳格造型,但《驚濤》動感明顯強勁,下垂的枝條在狂風的作用下「飛」起來了。如若不是柔軟下垂的柳枝(比喻),那能飛得起呢?早就折斷,見圖照6,7、8。

圖照6 勒杜鵑《紫霞垂照》香港盆栽會製作

圖照7勒杜鵑《雲重枝垂紫作蔭》吳成發製作

圖照8勒杜鵑《驚濤》吳成發製作

圖照6 的局部放大圖照

圖照7 的局部放大圖照

圖照8的局部放大圖照

上述三件作品都是以跌枝、垂枝、飄枝的不同動感手法,來塑造「柳格」的不同表達方式。同是勒杜鵑樹種,通過製作者精心構思,把柳樹的風格表現得淋漓盡致,具有代表性的,名符其實的精品佳作,實為少見。

四,「柳格」的「移植」

「柳格」的意境神韻「移植」是抽象的,並非是把柳樹移動再植,而是在盆景藝術造型上把柳樹的風格、特色、特點,吸收,消化,運用到其它樹種的盆景製作中去,使之在原有製作的盆景樹種上,增添了「柳格」的藝術造型特色。眾多嶺南盆景藝術家沒有滿足現狀,繼續在藝術道路上探索前進。如:伍宜孫,吳成發(香港);吳俊源(台灣);張志剛,吳新勤,曾憲燁,陳日生,孫崍喜,葉良成以及鵬程盆景藝苑,製作的盆景涉及到不同樹種,不同形態的造型。其中有濃郁手法(見圖照17、18);有表現強烈動感的風吹手法(見圖照11、14、16);有下垂飄逸手法(見圖照9、12、13、15、20);有險象環生的跌枝手法(見圖照10、);有清高脫俗的手法(見圖照19、),都是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柳格」移植作品,內容豐富,造型獨特,筆者精選圖照以餐讀者,共賞新鮮感。見圖照9─20。

圖照9 福建茶《雲重枝垂春作陰》吳成發

10 勒杜鵑 《禮賢下士》製作者 鵬程盆景藝苑

11 對節白蠟 《春潮澎湃》製作者 張志剛

12 山指甲《航天》製作者 吳新勤

13 福建茶 《清影搖風》製作者 曾憲燁

14 博蘭《回眸》製作者 陳日生

15 線柏 《春風楊柳萬千條》製作者 孫崍喜

16 榆樹 《風本無根》製作者 吳成發

17 九里香 《無題》製作者 吳俊源(台灣)

18 水杉《萬泉河畔》製作者 孫崍喜

19 英杉《同氣連運》製作者 伍宜孫

20 小石積 《無題》製作者 葉良成

五,心得與體會

嶺南盆景藝術造型歷史悠久,「柳格」的造型也不是現在獨創。不過,能象上述運用「柳格」所表達出各色各樣的形態造型,應用到眾多樹種中去是前所未有的,不是創新,也是發展吧!但無論怎樣,繼承嶺南盆景藝術的宗旨不能變,如若變了,就不是嶺南盆景了。

有關風吹式盆景,只是形態印象上的感觀認識,並非是一種型式造型。其實,它是來自「柳格」的神韻表現,可知,由它派生出來的意境神態,越來越豐富多彩。然而,在「柳格」的基礎上,認識不同,理解不同,所塑造的形態就自燃有所區別,其特點、特色不知不覺地形成,絕非刻意強求能得到,是文化內涵所決定,也是盆外功夫得到用武之地。

細心觀察上述諸位大師級作品,每一枝一托都是運用嶺南盆景藝術造型的截干蓄枝完成,覺得不可思義,但都能做到了。比如,山松樹種由於生長慢,芽位難求,實施截干蓄枝,技術性強,藝術家們都把它當作煅練耐性的一種方法看待,既得修養,又得涵養。見上述圖照3─8的局部放大圖照,完全不用藩扎的方法構圖造型,是用截干蓄枝的方法來達到理想中的構圖。

(圖文源自網路,版權屬原作者)

(溫馨說明:我們敬重和感謝原創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無法查獲作者所致,敬請原作者見諒!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或同行聯繫小編的微信以告知,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同類微信公眾號轉載本刊發布文章,敬請註明出處。謝謝合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盆景微雜誌 的精彩文章:

小品盆景 調理心靈
遇見——換另一個角度看盆景
從形、味、簡、雅、拙、淡、白、逸、高,這九個角度了解文人樹
掌握層次,乃盆景創作之要訣
十大庭院主景觀賞樹

TAG:盆景微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