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日本建築師隈研吾用 11 種聲音,解剖了自己近 10 年來的經典作品

日本建築師隈研吾用 11 種聲音,解剖了自己近 10 年來的經典作品

小編每日閱讀百篇建築文章,為大家推薦更好的內容,敬請關注~

文章來源:好奇心日報

「世界本就是啪啦啪啦的,我們能從中看出深度、距離與質感,並判斷能否於此棲息、生存,獲得安全感。」

隈研吾:日本當代知名建築師。 1954 年出生於日本神奈川縣橫濱市, 1979 年畢業於東京大學建築系, 1990 年成立自己的建築師事務所。曾擔任哥倫比亞大學客座研究員、慶應義塾大學教授, 2009 年任東京大學教授。

1997 年,作品森舞台/登米町傳統藝能傳承館獲日本建築學會獎。 2002 年憑藉那珂川馬頭町廣重美術館獲芬蘭國際木建築獎。 2010 年,作品根津美術館獲每日藝術獎。 2011 年,作品檮原木橋博物館獲藝術選獎文部科學大臣獎。

近年來,隈研吾在中國的項目包括長城腳下的公社·竹屋、瑜舍、三里屯·SOHO 等。

倘若物與物之間並未嚴絲合縫而是存在間隙,則可稱之「 啪啦啪啦」,此時每個組成部分(粒子)都被清晰明確地凸顯出來。若非如此,世界將一成不變、單調乏味,沒有遠近之差、質感之異與軟硬之別,生物也會因此變得不安。

20 世紀的功能可供性理論證實,生物以粒子為切入點,來確認世界的深度,告訴我們粒子的重要性。世界本就是啪啦啪啦的,我們能從中看出深度、距離與質感,並判斷能否於此棲息、生存,獲得安全感。

然而,並不是有間隙就稱為啪啦啪啦,粒子大小和間隙的關係非常重要。太大或太小都不行,粒子必須被凸顯出來。

蓮屋(2005 年)就是將石塊作為粒子,建得啪啦啪啦。用多大的石塊才能在整體上表現出這種感覺呢?若採用磚頭大小的石塊,則會顯得過於黏著,不夠分散。但若採用 60×120cm 這種常規尺寸,則會過大,失去粒子感。

與此同時,粒子與承載主體的搭配也須考慮。以砂糖為例,如果是將 5mm 或 6mm左右的紅糖顆粒放入小容器中,則顯得鬆散疏落,有種倒進咖啡里會很美味的感覺。同樣是顆粒狀,一粒一粒的細砂糖就無法讓人產生這種感覺。如果紅糖變得更大,倒入咖啡就顯得過於粗糙,似乎不好喝了。由此可知,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考慮整體與部分的搭配。

隈研吾,來自:維基百科

這種啪啦啪啦感並非我個人偏好,而是建築設計上的一個普遍主題。古希臘的萬神殿正面有 8 根柱子。為何是 8 根呢? 首先,偶數是神殿經常使用的數字。如果是奇數,像 5,會有一根柱子在中間,顯得極為突兀。同樣是偶數,為什麼不選擇6 或者 10 呢?這座正面 8 根柱子的萬神殿,被稱作神殿中的神殿,到底是何緣故?

10 根過於紛雜, 6 根過於簡陋,產生這種感覺的直接因素是柱子整體的啪啦啪啦。啪啦啪啦不僅指間距、密度的問題,更多是指整體與部分之間的平衡感。同樣的間距來擺放,如果是 10 根,就過於密集不夠乾脆如細砂糖, 6 根又過於單調, 8 根則剛剛好。

萬神殿的美以比例均衡著稱。柱子直徑與高度的比例、神殿正面隱藏的黃金分割比例等都被人們津津樂道。而這種均衡相襯,又帶來啪啦啪啦的直觀感受,讓人身心愉悅。啪啦啪啦難以數據化,但西歐長久以來以比例為指標來打造美,這也是西歐人的審美癖好。

源於古希臘、羅馬的古典主義建築理論,基本以比例論為主。 20 世紀最著名的建築師勒·柯布西耶所提出的模度理論也是典型的比例論。但是對於生物來說,最重要的不是比例,而是一種啪啦啪啦、間隙得當的感覺。

入口處,來自:由出版社提供

蓮屋 Lotus House

為了營造出河(水)與建築相融合的狀態,在河水與別墅間設計了一片水域並種植上蓮花,借蓮池使建築與河水相連,並由此延伸到對岸的森林。即以蓮池為媒介,營造出一種通透感。

牆面採用的石材是米黃色的石灰華,與密斯·凡·德·羅設計巴塞羅那世博會德國館時用的一樣。

密斯是把石灰華當成粗大的素材來處理的,但蓮屋中是將石灰華作為零散的粒子,使河水與建築柔和地聯繫在一起。

為了營造這種啪啦啪啦的感覺,首先石板的尺寸要使人產生愉悅感。此處採用 20×60cm 、厚 3cm 的石板,並且石板(粒子)與石板之間要有一絲間隙,輕輕鄰接。

為了成功打造僅以一點鄰接的細節,我們挑戰了一種高難度的技術,使用橫截面為 8×16mm 的扁鋼將石板懸吊起來。啪啦啪啦感便從粒子與粒子之間連接點的形狀中產生。

從水池看中庭。來自:由出版社提供

沙啦沙啦Sara-Sara

認知科學領域普遍認為,世界由實體(粒子)和虛體(間隙)構成。實體與實體之間存在虛體,生命在間隙內得以生存,也就是說,有間隙,生物才能活下去。

有了間隙才能讓液體、氣體四處流通。我一度耽於間隙及粒子尺寸的相關研究,最近一段時間逐漸對流體的流向及流速產生了興趣。

沙啦沙啦就是描述粒子與流體的關係的詞語。

比如,氣體或者液體(或光)在通過排列整齊有序的粒子時往往是順暢無阻的,這種感覺用擬聲詞來描述就是沙啦沙啦。

雖不是說沙啦沙啦可以作為評價建築物優異與否的標準,但是若對「流動」設計不當,致其過快或者淤塞,對生物體來說都是一種災難。因此必須具備感知沙啦沙啦的能力。

入口處。左邊是廚房、餐廳、水療室,右邊是書房、卧室。來自:由出版社提供

水櫻屋 Water / Cherry

坐落于山崖上,可以俯瞰太平洋的別墅。

將屋頂刻意壓低,在視覺上縮小了房屋的體積。完全分散式的布局又進一步切割了整體空間,使建築的每個組成元素變小。

這樣一來,每個獨立空間內都如茶室一般緊湊,溫馨而充滿人性化。

庭中的櫻花花瓣是粒子化的靈感來源,建築便依此命名。

具體來說,是將 800mm 寬的鋁板作為粒子的集合體拼接成屋頂,用 40mm 寬的杉木板組合成外牆面,建築的所有構成組件都實現可視化。

建築沒有採用複雜的組裝方式,而是最簡單的排列組合,所以整體來看有種沙啦沙啦的清爽感,庭院中間的潺潺細流更強化了沙啦沙啦的感覺。

特別是來訪者最先看見的牆面上,會形成明暗相間的陰影,這正是每張杉木板(粒子)沙啦沙啦感的體現。

室內用了 250mm 寬的牆板,看著上去如魚鱗般錯落。

這是種傳統的建築手法,叫作「大和張」,將粗大的物質轉換為粒子集合體。

越過水池便可遠眺太平洋。右側為 2 層入口,左側為書房。屋頂與屋檐之間的平行線增強了沙啦沙啦感。來自:由出版社提供

呣呀呣呀Mojya-Mojya

當需要充分表現柔軟溫暖的感覺時,喳啦喳啦或者啪嗒啪嗒都不再合適,這時需要使用呣呀呣呀(Mojya-Mojya)。當柔軟纖細的條狀粒子衍變成細繩相互交織,粒子的間隙變小阻塞在一起就形成了呣呀呣呀的狀態。

繩與繩編織後的狀態也可稱為呣呀呣呀,但若編織方式,也就是幾何狀態太過明顯的活,從呣呀呣呀一詞中感受到的紛繁柔軟感就會減弱。

19 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建築理論家戈特弗里德· 森佩爾在對西歐以外的原始住宅充分觀察後,將建築行為的本質分為對土、對火的作業及結構組合作業。根據森佩爾的理論,骨架(structure)與表皮都是由微小的粒子材料組合成的整體,本質上屬於同一種。他認為建築與衣服一樣,是一種編織物。在我看來,這種骨架與表皮統一的理論,與強調兩者分離的 20 世紀現代主義理論相比更具現代感。

詳細解讀建築結構後會發現,骨架與表皮的關係遠比想像的模糊。研究日本傳統木製建築會發現,支撐建築物的不僅僅是樑柱,柱與柱之間的編竹、泥牆等在整體結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同樣,生物的身體結構也不僅僅有骨骼支撐即可,肌肉、經脈和皮膚也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們一起構成了一個靈活運轉的軀體。

既然建築也是編織物的一種,那我就索性採用織布似的經緯結構,來打造一些呣呀呣呀的建築。

1 層收銀台及椅子,採用了亞克力材料。來自:由出版社提供

Tetchan 肉串吧| Tetchan

東京吉祥寺車站前有一條仍保留著戰後黑市氣氛的神奇小街—口琴橫街。商業街深處的一家烤雞肉串吧的內飾裝潢是我設計的。

用回收的廢舊電纜線營造出呣呀呣呀的感覺,同時在牆壁、天花板、照明器材,乃至傢具上大量使用亞克力板,使物體的形態消失,營造出浮游在物質感與色彩感空間中的感覺。亞克力板與電纜線都是可回收材料,其中亞克力板是將亞克力邊角料熔化後重新倒模製成的。

呣呀呣呀的室內裝潢可以說是對清潔的室內裝潢風格的一種反叛。清潔的室內風格自二戰以後從美國傳入日本,在快餐店發揮到極致,然而極少的灰塵就能把「潔凈」破壞殆盡。「呣呀呣呀」本身就有種「灰塵感」,所以不必擔心是否有清潔感。

2 層隨處可見從天花板吊下的電纜線團,讓呣呀呣呀感充滿整個空間。來自:由出版社提供

噗啦噗啦Pera-Pera

生物不喜歡受到威脅,避開有壓迫感(pressure)的事物是其本能。但當粒子變得輕柔時,對生物的壓迫感便趨向消失。此時若將粒子分解成線,會產生繩索般呣呀呣呀的感覺,若分解成面,則可用噗啦噗啦(Pera-Pera)來描述。

用紙張或者ETFE 膜這些薄型材料來達成噗啦噗啦感固然值得一試,但是我認為通過石塊或混凝土這些厚重結實的材料同樣可以實現類似的效果。況且,使用薄型材料卻有強烈壓迫感的建築也不勝枚舉。或者說,為了追求經濟性而採用薄型材料,但又強行營造出厚重威嚴的感覺,可以說是現代主義建築的典型風格。

想要營造出沒有壓迫感的溫和建築,關鍵在於邊緣部分必須要薄。只要邊緣夠薄,哪怕基部厚重也不會妨礙整體的柔和感。這種噗啦噗啦、沒有壓迫感的建築會為生物體帶來安心感。

紀念碑全長 45m ,由 1052 塊瓷磚構成。對整個雕塑的邊緣進行磨薄處理,這樣在靠近紀念碑時,在某個特定角度甚至只能看到一條線。來自:由出版社提供

「陶瓷之雲」| Casalgrande Ceramic Cloud

位於義大利北部雷焦艾米利亞一座交通環島上的紀念雕塑。

該地是歐洲有名的陶瓷產地,因此採用陶瓷這種代表性材料進行設計。

陶瓷用在紀念雕塑上,大多數情況下都如高迪的設計一樣,僅作為混凝土結構上的裝飾性材料,整體給人感覺非常厚重。

而我在考量了陶瓷的強度之後,用陶瓷創作了一座像雲朵一樣啪啦啪啦、噗啦噗啦、嗖嗖的紀念作品。

雕塑的縱線是直徑 18mm 的鋼管,橫線是 1052 塊1200×600×14mm 的瓷磚。根據瓷磚角度、光影、時刻、季節的不同,雕塑呈現出不同的風貌,義大利的田園風情盡收於此。

用雙層 TENARA 膜打造,室內鋪著榻榻米。來自:由出版社提供

呼哇呼哇Fuwa-Fuwa

在使用布或膜材料時,會感受到不同程度的噗啦噗啦(Pera-Pera)或呼哇呼哇(Fuwa-Fuwa)。

如果物體邊緣分離、互不相連,就會產生噗啦噗啦的感覺。而呼哇呼哇則是在布上施加空氣壓力,被溫和反推回來的感覺。這種感覺也是被生物體青睞的,因為與生物體之間相互擁抱的感受十分類似。生物體的皮膚也可看作一種內部充滿了氣體與液體的布,因而擁抱時也會被溫和地反推回來。

這種彈性效果,即使不在充滿液體或氣體的封閉空間內也能實現。如果布的兩端產生足夠張力,就能形成皮膚般緊緻有彈性的效果。

用雙層 TENARA 膜打造,室內鋪著榻榻米。來自:由出版社提供

茶室 Tee Haus

在德國法蘭克福的應用藝術博物館展出的一間臨時茶室。

用壓縮機在雙層膜內部充滿氣後,庭院中就出現了一個呼哇呼哇的輕薄空間。

為了使茶室能夠反覆充氣不被損壞,沒有用玻璃纖維當基礎材料,而是選取了 TENARA 膜這種柔軟、透光性好的膜材。

將雙層膜用聚酯板以 60cm 的間距捆紮起來,其連接處會成為膜上一個個「點」。這些分散的點在膜的表層造成微妙的凹凸,讓這座柔軟的建築更添一分呼哇呼哇感。

題圖來自:維基百科

我們也將在直播里解答你們的這些疑惑問題

配套的我們也有一個建築入職+建築方案設計的課程

也有專門建築施工圖設計的課程

想要諮詢課程

後續建築直方案設計課程,不定期更新

如果有任何疑問和困惑,方便與老師直接溝通,也可以和群里的同學學習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築龍建築設計 的精彩文章:

設計師應該有「九不會」
nAOM擊敗MAD馬岩松,最終中標蒙帕納斯大廈競賽方案!
如何偽裝成設計師?
設計師才懂的10個瞬間
所有的「設計部分」都要有意義

TAG:築龍建築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