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紀曉嵐改詩,原來古詩詞還可以這麼玩

紀曉嵐改詩,原來古詩詞還可以這麼玩

一部《鐵齒銅牙紀曉嵐》,讓明代大文豪紀曉嵐更是聲名遠播,婦孺皆知。紀曉嵐不僅官做的大,學問也大得很,是《四庫全書》的總纂修官,嘉慶帝御賜碑文贊其為「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可謂滿腹才華。民間傳說著很多有關他的逸聞軼事,這裡摘錄幾個關於他創作及巧妙改詩詞的故事,博君一笑。

相傳乾隆南巡過江時,見一漁船盪槳而來,命紀曉嵐詠詩,限用10個「一」字。紀曉嵐立成一首七絕云:

一篙一櫓一漁舟,一個梢頭一釣鉤。一拍一呼還一笑,一人獨佔一江秋。

在短短的28個字中,連用10個「一」字,把諸多景物和動作排成詩句,別有韻味。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漁翁在江上悠閑自在的情景,著實讓人嚮往!

據說,在乾隆皇帝的壽誕之日,紀曉嵐在他的寶扇上題寫了唐人王之渙的名詩《涼州詞》,由於疏忽大意,竟把首句「黃河遠上白雲間」的「間」字漏掉了。

乾隆佯裝大怒,指責紀曉嵐「目無君上」,要把他處死方能平心頭之恨。紀曉嵐急中生智,連忙解釋道:「萬歲息怒,臣是用王之渙的原詩改填的一闕新詞。」於是念道:

「黃河遠上,白雲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乾隆見他急中生智,雖屬狡辯,卻也辯得不無道理,就免了他的死罪。紀曉嵐巧斷誤寫的唐詩,總算免去「死罪」。由此可見,隨機應變的能力是多麼重要,而在生死關頭,紀曉嵐能急中生智,那是因為他有著足夠多的儲備量,據說他是中國文字記載里唯一一個讀萬卷書的才子!此外加上他的睿智和沉穩,方能化險為夷。

另傳紀曉嵐曾將唐代詩人杜牧的著名的七言絕句《清明》改寫成五言絕句。原詩是: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刪改後成:

清明時節雨,行人慾斷魂。酒家何處有?遙指杏花村。

刪改的理由是:清明時節下雨,自然是「紛紛」,「行人」當然是在「路上」,「酒家何處有?」本屬問句,「借問」則多餘;「遙指杏花村」者,也可以讓讀者想像為「村姑」或者其他,不必拘泥於「牧童」。

紀曉嵐改過的詩,確實比較簡潔、古樸,但不為多少人稱道;而原詩卻在民間廣泛傳誦,膾炙人口。這是因為原詩除去歷史原因之外,還具有形象豐富、鮮明、音樂性強等特點。

首句的「紛紛」給全詩定下了優美的調子,導入一曲羈旅春愁的吟唱,在讀者眼前展現出霏霏細雨在春風中飄飄洒洒迷迷濛蒙的景象,「紛紛」正抓住了春雨的特徵。末句具體寫出「遙指」者牧童,在讀者眼前展開了一幅雨中牧牛圖:一個放牛小孩,頭戴斗笠,身披蓑衣,橫跨牛背,身背長笛,手指杏花村中的酒旗……這一具體生動形象的出現,在這種環境里比其他形象的出現,更覺合理。至於第二、三兩句中的「路上」和「借問」確有「冗贅」之嫌,但跟全詩配合起來,通俗易懂,調理曉暢,音韻和諧,琅琅上口,從而增強了表達效果。

所以紀曉嵐改後的詩也就沒有原來杜牧的詩那麼有名了。不過我們詳細學習和比較之後,對原詩的理解也就能更深入一層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詩 的精彩文章:

TAG:古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