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天台仙藥」-烏葯

「天台仙藥」-烏葯

烏葯 / Wū Yào

上一期:皇天賜葯-地黃 | 本草故事 第7天

烏葯入葯首載與《開寶本草》一書。它性溫,辛,入肝脾胃經。具。關於它的藥用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說。

相傳在漢朝浙江某縣,有姓劉、姓阮兩位青年,為醫治村上流行的心痛病,遠離家門上天台山採藥,隨身帶的乾糧吃完了,而葯仍未採到。後來,他們打聽到這種葯產在桃源洞一帶,就向該洞奔去,但沒走多遠便餓昏在地,良久,兩人被突然飛來的一片紅雲吹醒,轉眼之間紅雲又變成許多豐碩的桃子,兩人正餓得發慌,隨即摘來桃子就吃,吃後渾身是勁,又繼續上路。走過一道山嶺,只見前面水潭邊有兩個少女,一著紅衣一穿綠襖,朝著他倆微笑,還叫著他倆的名字,兩人非常驚奇,忙問:「彼此素不相識,姑娘怎知我倆名字,莫非是仙女?」兩位姑娘點點頭。穿著綠襖的姑娘說:「我叫碧桃,她名紅桃,家住桃源洞,今日特來請你們前去作客。」

劉、阮兩青年男子隨兩仙女進入桃源洞後,才知這姐妹倆是天上司葯的仙女,奉命在此看守仙藥—烏葯。他們彼此一見鍾情,相親相愛,不知不覺半年過去了。一天,劉對阮說:「我倆人山已久,葯還未採到,如何是好」兩人正在發愁,只見兩仙女捧著仙藥走來,說:「兩位專來採藥,歷盡艱辛,現特以此烏葯相贈,可治心口痛。」第二天一早,兩仙女送他倆上路,難分難捨,依依惜別。

劉、阮兩人回到家鄉,村裡已景物全非,全村父老均不相識。後找到一位百歲老人,他說在兒時聽祖輩說過村裡有兩位祖公人天台山採藥,後來音訊全無。劉、阮兩人聽後,大吃一驚,想不到入山才半年,人間已七世。他們兩人將烏葯種到園中,一夜之間已是滿園翠綠,稍後將烏葯分贈眾鄉親治病,療效非凡。三個月後,劉、阮又返天台,桃源洞已是岸壁生苔、霧鎖洞口,仙女不見了,而洞邊卻多了兩座山峰,形似仙女,這就是現在的「雙女峰」。由此,天台烏葯美名大振,享譽海內外。

烏葯為樟科植物烏葯的乾燥塊根。全年均可採挖,除去細根,洗凈,趁鮮切片,晒乾,或直接晒乾。習慣以浙江天台所產者品質最佳,故稱「天台烏葯」或「台烏葯」。

烏葯辛溫香散,上入肺經,中入脾經,下達腎與膀胱經。善行氣、散寒、溫腎、止痛,治三焦寒凝氣滯諸痛及陽虛遺尿、尿頻。

內服:煎湯,6-10g;或入丸散。註:氣陰不足或有內熱者慎服。

配伍及附方

烏葯配益智仁、山藥:烏藥性溫,功能溫腎散膀胱冷氣;益智仁性溫,功能暖腎固精縮尿;山藥性平,功能補氣養陰,兼收澀。三葯相合,補腎縮尿力強,又不甚燥熱,治腎虛遺尿尿頻。

1、治風氣攻疰四肢,骨節疼痛,遍身頑麻,頭目旋暈;癱瘓,語言蹇澀,筋脈拘攣;腳氣步履艱難,腳膝軟弱;婦人血風,老人冷氣,上攻胸臆,兩脅刺痛,心腹膨脹,吐瀉腸嗚:麻黃(去根、節)、陳皮(去瓤)、烏葯(去木)各二兩,白僵蠶(去絲、嘴,炒)、川芎、枳殼(麩炒)、甘草(炒)、白芷、桔梗各一兩,乾薑(炮)半兩。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姜三片,棗一枚,煎至七分,溫服。(《局方》烏葯順氣散)

2、治心腹氣痛:烏葯,水磨濃汁一盞,入橘皮一片,蘇一葉,煎服。(《瀕湖集簡方》)

3、治七情傷感,上氣喘息,妨悶不食:人蔘、檳榔、沉香、天台烏葯。上藥各濃磨水,和作七分盞,煎三、五沸,放溫服。(《濟生方》四磨湯)

4、治氣厥頭痛,婦人氣盛頭痛及產後頭痛:川芎藭、天台烏葯等分,為末。每服二錢,蔥、茶調下。(《綱目》)

5、治胎前產後血氣不和,腹脹痛:烏葯、香附、當歸、川芎(俱酒炒)各三錢。水煎服。(《本草切要》)

6、治乾濕腳氣:烏葯一兩,蒔蘿一分(二味炒令黃色)。同為末,溫酒下二錢。若是干腳氣,用苦楝子一個,柏漿水一升,煎至五合,調下。(《博濟方》烏葯散)

7、治小兒慢驚,昏沉或搐:烏葯磨水灌之。(《濟急仙方》)

8、治瀉血,血痢:烏葯不以多少,炭火燒存性,搗羅為末,陳粟米飯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聖濟總錄》烏金丸)

9、治跌打損傷(背部傷尤宜):烏葯一兩,威靈仙五錢。水煎服。(《江西草藥》)

10、咽喉閉痛:用生烏葯,加酸醋二碗,煎成一碗,先噙後咽,吐出痰涎好愈。

猜一猜,這味中藥是什麼?

請在留言處寫下您的答案!

1

END

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匣課堂 的精彩文章:

一味順經湯-鬱金 本草故事 第5天
常用中藥保存方法,你的中藥還好么?

TAG:匣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