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60年灰頭土臉,他讓騰龍躍然灰磚上

60年灰頭土臉,他讓騰龍躍然灰磚上

國 風

張彥是位磚雕手藝人,一塊磚重三四十斤,他從6歲開始搬磚,現在已經搬了整整60年。

文|雷虎 圖|阮傳菊

金秋的北京,對於你來說是什麼樣兒的?

對於老北京張彥來說,還有一個微觀卻韻味十足的北京,藏在故宮的龍壁中,立在四合院的門樓上,隱於衚衕的牆壁里。

北京磚雕工藝大師、中國五花剪紙傳承人張彥

張彥是位磚雕手藝人。從清嘉慶年間先祖張尚祖被召喚到京建造皇城做「匠戶」,張家的磚雕手藝傳到張彥手上已經第6代。2008年北京奧運會,組委會請他出馬,雕了一塊象徵國運的作品《國騰》。如今,張彥是京派磚雕碩果僅存的傳人。

匠戶家族的六世情緣

很多人說到工匠精神,言必日本。其實,真正把工匠精神發揮到極致的,是中國歷史上的「匠戶」:大到紫禁城的布局,小到戲台上的雕花,這都是匠戶所為。中國歷史上有「士農工商」之說。匠戶,是世襲的手工業者,一直處在社會底層。他們一代代子承父業,做職業的匠人。世代為官方服役,建造宮殿、寺廟和皇陵。

放在院子里的磚雕

張彥的家族,以前就是這樣的匠戶。張彥家祖籍江蘇南京,祖上世代都是木匠,先祖張尚祖27歲那年,在清嘉慶年間被召喚到京建造皇城,張尚祖最先被分配到細木雕班組。原本所有的匠戶,在工程完工後,都要回到原籍。但張尚祖卻因為木工技藝精湛,在木工活兒做完後,又被調到磚瓦作磚雕組。第二代傳人張靖堂子承父業磚木雕刻皆通,最終憑藉自己的手藝成為皇家詳御用建築磚木雕刻師。

張家專攻京派磚雕始於第三代傳人張廷相:那時京西要建造一座皇家寺廟,張廷相奉旨為大雄寶殿雕刻供桌。供桌本應用名貴木材來做,可當時清政府已經無法找到大批量符合規格的名貴木柴。於是張廷相便被用家傳的磚雕手藝,用青磚仿木雕做出供桌。

北京磚雕工藝大師、中國五花剪紙傳承人張彥

張廷相這一手「以磚仿木」的絕技讓「磚雕張」的名號一夜之間在京城匠戶中打響。從那以後,張家終於在京城站住了腳跟。也正是從這時開始,張家開始專攻磚雕。

然而這樣的工匠並沒有等來屬於他大施拳腳的年代,當「磚雕張」名聲剛打響時,大清王朝就滅亡了。沿用了千百年的匠戶體系都不存在,張家的後人沒辦法為宮裡做磚雕了,但生活還得繼續。

為了養家,張家第四代傳承人張俊德創立了磚雕字型大小「德明閣」,用皇家的磚雕手藝為平民百姓雕磚。皇家匠戶世代相穿的手藝,讓「德明閣」很快成為京城建築行業的金字招牌。

德明閣曾經是京城赫赫有名的磚雕牌號

「磚雕張最輝煌時,北京城裡甚至有一句童謠『吃在全聚德,住在德明閣』,可惜爺爺創立的字型大小,在民國後期就衰落了,張家也隨之沒落。

磚磨成鏡,磨心性

解放之後,德明閣的字型大小也沒有了。後來在山上下鄉時,父親變成了知青到山西支邊,職業也變了。祖傳的磚雕只能在做完工回到家後,晚上支起煤油燈雕。磚雕張傳到父親手上時,是磚雕張最沒落的時期。」張彥有些自嘲的指了指他家裡的環境笑著說:「當然現在也很沒落,但已經觸底反彈!」

這是北京順義鄉下這破敗的四合院,一棟四個房間的平房,便是張彥的家。而他的磚雕工作室,就在四合院中間空地上用塑料布支起的茅棚。很難想像,大大小小的磚雕巨作正是從這裡誕生。

歲月流轉,德明閣又回來

「這是我和我幾個徒弟共同的工作室,雖然地方比較簡陋,但在北京這寸土寸金的地方,起碼有一個地方,可以放心大膽地雕刻。不像我父親那時,晚上要點著煤油燈偷偷摸摸地雕。」「磚雕張」第6代傳承人張彥,如今最大的夢想,就是恢復家族祖上的榮耀。家族祖上的榮耀太耀眼,讓張彥的夢想在徒弟們眼中看起來像做夢一樣。

每個人都聽過鐵杵磨成針的故事,現代人覺得這個故事特傻。但對於張彥來說,每天醒來第一件事,就是重複這個故事——把磚磨成鏡面一樣光滑平整。

磨磚,是每一個磚雕匠人職業生涯的第一步。張彥的磨磚生涯從6歲開始:那一年,全家人還在山西支邊。有一天晚上,玩耍晚歸的張彥回到家,看到煤油燈昏暗的光線把父親的影子映射到天花板上,父親變成了巨人。

而「巨人」一直重複著一個動作——拿著一塊碩大無比的磚頭來回磨動。「我痴痴的看了半個小時,父親才反應過來,他拉著我的手讓我摸他磨的磚,我第一次看見粗糙的磚頭還能和磨得如鏡子一樣光滑。父親又從床底下拿出幾塊雕好的磚頭,我第一次發現,磚上雕的花還能這樣好看!」

磨得異常平整的磚塊

張彥拿出一塊磨得平滑如鏡的青磚放在雕刻台上,又拿出一塊雕出紋理的磚放在旁邊,問我:「好看嗎?好看!那想學嗎?想學!想學那就要耐得住性子,像鐵杵磨成針一樣,把粗磚磨成鏡。去,把這塊磚磨平吧!」

他邊自言自語,邊從桌子底下拿出一塊粗糙的青磚往我手上遞。原來,剛才張彥的話是重複6歲時父親和他的對白。

一塊磚輕則10斤,重則二三十斤,搬磚塊本身已經是件體力活

那時,父親沒有告訴他,為什麼要磨磚。他也不知道為什麼要磨,只是覺得「巨人父親」要他磨磚,他便磨了。覺得只要把磚磨得平滑如鏡,自己便可以像父親一樣成為巨人。

後來雕的磚多了,張彥慢慢明白道:很多大型的磚雕作品,都是由細小的磚頭一塊塊拼接起來的。因而,為了保證作品拼接起來沒有裂縫。每一塊磚在開始雕刻時,都要磨得光滑如鏡。然而「磨磚」也是一件體力活,就像是繪畫時,要先磨墨一般——要把一塊磚磨平,少則十分鐘,多則半小時。磨磚,既是為後續工序做準備,同時也是磨練心性。

磨磚,磨的是耐性,是心性

從皇家風,到網紅禮

在磚上雕刻,看似簡單,但卻是要用到十八班武藝的活兒:

成為磚雕世家後,張家順便成了繪畫世家。因為在進行磚雕之前,先得在磚上畫出線稿。成為磚雕師,首先得是位技藝精湛的畫師。畫師在畫完一張畫後,就萬事大吉了,但磚雕師畫完畫後,要把畫貼在磚上做線稿。

在磚上畫畫,這叫線稿

對於畫家來說,畫一幅畫,從構思到完工,短則一個小時,長則幾天。但張彥畫一條騰雲駕霧的飛龍,從構思到完稿,5分鐘搞定。

在磚頭上劃好圖紙後,就得用特製的鋸子把邊角多餘的磚料切割下來,切割是件力氣活,同樣是件技術活。因為稍有不慎,磚頭就會崩裂,就會前功盡棄。

成為磚雕世家後,張家還成為了刀法世家。平刀、馬蹄刀、月牙刀、蝴蝶鏟……幾十種刀具,在張彥的工作台前一字排開,工作台瞬間變成了演武場。

製作磚雕需要用到很多刀具

每種刀具運用,都有與之相配套的「刀法」,不同的刀法融匯貫通,才能雕出一件好的作品。每天與各種刀具打交道。每個磚雕師,都是刀鋒上的舞者。被刀鋒所傷,切斷手指也是常有的事情以前,這些刀具都有專門的人打造,現在做磚雕的人少了,所有的工具都要自己制。因而刀法世家現在還兼職,成為刀具製作師。

張彥不僅是磚雕師、剪紙師,為了工具能用得更順手,他自己親自製作刀具

成為磚雕師還有一個基本功,蹲馬步:在雕刻大型的磚雕作品時,首先得把數塊、甚至幾十塊磚立著拼在一起,然後站著、蹲著、側著身,保持各種姿態進行雕刻,有的大型作品,要保持這樣的姿勢,雕刻好幾個月。於是,張彥的工作狀態:每天要站十幾小時,連續站立幾十天。

外人看到磚雕,都光鮮亮麗,細緻靈動——在參觀那些著名景點、大宅時,看門樓上的磚雕,就能反映出主人的學識修養、財富和地位。

不過背後的艱辛有誰知道?笑容的背後,真正工作時,張彥是另一種狀態:一塊磚雕作品,雕完之後,表面就落上了一層厚厚的灰。張彥拿噴氣槍對準磚雕噴氣,磚雕像花樣綻放,但張彥,這個卓越的雕刻者,卻灰頭土臉,一臉迷茫。

不僅如此,經年累月粉塵下工作,最受傷的是眼睛。眼疾,是每個磚雕師的職業病。曾經為北京奧運村製作一件名為《國騰》的磚雕,用600塊拼接而成,張彥雕了整整3個月時間,每天站著雕十幾個小時。磚雕完工時,張彥說,「眼睛熬得流血。」

艱辛的工作環境,但張彥從未放棄

張彥自言,他比祖輩都要幸運,「磚雕這個行業,成為了受社會尊重的職業,但以前做手藝卻是最卑微的人。」以前,磚雕是上至皇宮,下至祠堂都必備的工藝品。

雕刻大件石器是張家的拿手好戲

但如今,除了一些古建築修複習上還零星需要外,這門手藝,已經談出人們的視野。張彥家保存的這些老式的磚雕工具,都成為了文物,甚至他本人,也成為瀕危物種。

張彥祖上一直都是皇家匠戶,因而磚雕的風格,也都以騰龍、祥雲、牡丹等皇家風格為主,作品也多是巨型雕塑。

張彥刻畫的騰龍

這種審美風格,在當下顯得更加不合時宜。為了讓磚雕生存下去,張彥不得不在傳統和現代之中做出妥協。開始讓專攻大件裝飾、皇家風格的京派磚雕,轉而嘗試雕小件。沒想到這些小的磚雕作品卻成為網紅,成為諸多遊客逛老北京必買回做紀念的「北京禮物」。

皇家工藝成為旅遊紀念品有些傷感,但先活下來,才有觸底返彈的的可能。張彥坦言,慶幸如今,「工匠精神」被重提,那些幾近失傳的手藝和手藝人成為社會熱點,人們開始議論,並且重視這些行業,這些手藝人。

編輯|KK

來源|南都周刊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都周刊 的精彩文章:

TAG:南都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