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東歐 大諾夫哥羅德

東歐 大諾夫哥羅德

早上七點十二分,在聖彼得堡中心站坐火車,前往三個多小時車程之外的、現代俄羅斯的第一個首都——大諾夫哥羅德;公元九世紀,留里克王子在這座城市宣告了俄羅斯國家的建立,直到將近八百年之後的羅曼諾夫王朝的建立、這座城市的首都地位才被聖彼得堡取代。

現在的大諾夫哥羅德是座不大的城市,被寬闊的沃爾霍夫河一分為二;原來的城市在河的兩岸都修建有城牆維護的要塞,現在只有河西、被稱為克里姆林的那部分保留了下來,河東的城牆已不知所終、只留下了昔日中心市場的殘垣和一些周邊的教堂建築。

克里姆林的城牆是紅磚砌成的,上面密布著狹縫一樣細長的垛口;沿著牆的塔樓們距離都不遠,它們的形狀不盡相同,有圓柱形的、有多邊形的、也有一層圓柱一層多邊形的,但它們都有著一樣的圓錐形屋頂、開著一樣的細小窗戶;環繞城牆一圈的護城河、早已乾涸,如今成了一條凹陷的草地。

從正門進入,位於城堡中央的是一尊十九世紀的群像雕塑;雕塑成三角形,

最頂上是耶穌和十字架,中間那層是一些大人物組成的場景雕塑,而最下面的那一圈則由形形色色的人物浮雕組成。

城堡後面是諾夫哥羅德州博物館,一樓介紹歷史的部分基本找不到一個正寫的英文字母…;不過二樓關於木雕工藝和教堂繪畫的展覽卻很有意思,也有詳細的英文、介紹從十一到十九世紀,在這一地區宗教繪畫技巧和風格上的發展;最明顯的變化是在構圖上,從人物群像最開始的排排站、

到後來的站成了前後排、再到更後來的幾塊人物遙相呼應的布局,從建築最開始只是作為人像背景、到後來的成為人物布局中空間的補充、

再到更後來的成為畫面主體,

可以看到繪畫技藝的進步帶來的繪畫內容的豐富;用色習慣的改變也是很明顯的,前期主體是暗淡的,融合了來自拜占庭的風格後、出現了許多大面積的鮮艷色塊,

而之後莫斯科風格的加入、則讓色塊瑣碎了許多,到十八十九世紀、因為要適應教堂昏暗的環境,畫作的總體色調也越來越鮮艷。至於畫作對人物本身的創作,我覺得好像沒啥變化,始終都像是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

與博物館隔著雕塑而立的,是聖索菲亞大教堂,這座竣工於十一世紀的東正教堂也是俄羅斯境內最古老的教堂,沒有之一;聖索菲亞共有五個洋蔥頂,中央那個最高最大的是金頂,其餘的四個則都只有頂上的十字架鍍了金;

教堂的一扇鐵門上布滿了小塊的浮雕作品,

門的上方也有外牆上殘存的唯一一幅壁畫。教堂內部非常昏暗,除了高處幾盞打向天花板的小照明燈、所有的光亮都來自於信徒們插在燭台上的燃燒著的蠟燭;這是一座使用中的教堂,我們去的時候、裡面正在舉行儀式,穿著紅衣的神父在台上講話,下面站著的絕大多數是包頭的女信徒,她們隨後排著隊親吻神像、再給燭台添上新的蠟燭;和昨天的滴血教堂類似,聖索菲亞的內部也被畫作填滿了,

不同是的,這些畫作不是來自於鮮艷的馬賽克、而是來自於古老的色彩暗淡的水彩,畫作上的人物大多自成一體、形象也偏於呆板,不像滴血教堂里的那麼呼之欲出。

在教堂邊的鐘樓外看了一場「編鐘演奏會」,幾個人用鐘樓下各種大小的鐘、打擊出不同的旋律;大部分其實都挺簡單的,都是用手拉繩、或者用腳踩繩,在樂點上敲鐘發個音;只有一個人是同時演奏七個小鐘的,每個鐘的聲調都不一樣,組合在一起形成旋律、很好聽。

聖索菲亞教堂的身後,是一個小廣場;沿著城牆的一側、可以看到一些昔日房間拱頂的遺迹;

廣場四周的建築大都被恢復了,都是些兩層高的樓、被刷成了白黃和粉紅的顏色,外牆上唯一可以算作裝飾的大概就是刷成白色的灰泥窗欞了,有各種各樣的弧形、還有數重弧線組合在一起的;

一座高高的白色鐘樓佇立在其中的一座白色建築之上。

從一座人行天橋上跨過沃爾霍夫河,首先看到的是一條長長的連拱、像是一座曾經的迴廊的一部分;

連拱之後的小廣場曾經是個繁鬧的中央集市,如今保留下的除了連拱、就只有一座當年作為集市入口的一樁小樓;

廣場四周有幾座保留下來的古教堂,其中唯一一座沒有粉刷牆面的、紅磚砌成的教堂尤為醒目;

建於12世紀的聖尼古拉斯法院大教堂、是這座城市裡第二古老的教堂,僅次於聖索菲亞;

教堂內部保留著12世紀的格局,

里側的牆上能看到殘留的聖尼古拉聖像的殘片,

而正前方拱頂上的壁畫「最後的審判」、則是在原有殘片的基礎上複製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獨酌客語 的精彩文章:

聖彼得堡第二天
東歐 貝爾格萊德
東歐 從黑山到波黑
東歐 庫特納霍拉
加拿大落基山 Banff National Park

TAG:獨酌客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