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有「偷」錢買糖的孩子嗎?是打?是罰?這本繪本告訴你答案
幾乎我們所有成年人的童年記憶力都不乏一個同樣的童年回憶:「偷」錢買糖。趁著大人不在的時候,翻遍家裡所有的抽屜,找到那個夢想中的小小硬幣,然後悄悄的把錢揣進褲兜,驚弓似地竄到學校門口的小賣部,拿出那個「來之不易」的硬幣換了一個日思夜想的小糖果,大概當時覺得那個糖果應該是全世界最好吃的東西了吧。後來呢,被父母發現的可能會被打一頓、罵一頓,沒被發現的也整天惴惴不安。
《抽屜里的糖封頁》
你的家裡是否有這樣一個擁有「秘密」的小孩兒呢?作為父母,當你偶然發現了孩子的這個小秘密的時候,你是如何處理的呢?中國新生代80後畫家劉娟的回溯童心之作《抽屜里的糖》或許可以給你一些心靈上的啟發。這個故事,不像很多繪本一樣刻意說教,只是真實的敘述了一個名叫「娜娜」的小女孩悄悄的拿著抽屜的錢買糖的經過,看完故事你不僅會自然的回憶起你的童年,更會設身處地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甚至考慮關於成長的本質是什麼。
那麼,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瞧,這個長著大嘴吃跳跳糖的女孩兒就是娜娜。好朋友給了她一顆跳跳糖,她從來都沒有見過,更別提品嘗了。吃完糖的娜娜想,天吶,這顆糖真的太好吃了,真的好想多得到一些。於是這顆糖成了一個大大的誘惑。怎麼辦呢?一個小小的「歪腦筋」如期而至。你看她貓著腰躡手躡腳的小動作,再看她趴在窗台上害怕媽媽回來的姿勢,還有為了推箱子都掉了的拖鞋和灑在地上的墨水瓶,這一切畫面無一不告訴讀者娜娜的對於這顆糖的心動、渴望,更有對自己這個「錯誤」念頭的矛盾、害怕,「會有人看見嗎?、媽媽不會突然回來吧?」。這樣的「娜娜」是不是像足了那個童年的你?
《抽屜里的糖》插圖
娜娜終於爬上柜子,她緩緩的拉開抽屜,「啊,在這裡,這麼多錢,只拿一個不會被發現吧」?娜娜的小心臟都快跳出來了。房間里明明一個人都沒有,但卻像全世界的人都在盯著她一樣。終於拿到了錢,娜娜飛奔到小賣部買到了期盼已久的跳跳糖,」啊,就是這個味道!」。
然而衝動過後,隨之而來的是娜娜對於自己行為的愧疚和害怕。你瞧,她蜷縮在沙發上,雙手抱著蜷起的膝蓋,雖然電視里播放著她喜歡的動畫片,但是她卻一點兒也提不起興趣。腦海里閃現出了爸爸媽媽知道這個秘密之後的樣子,溫柔的媽媽瞬間變成了一隻咆哮的獅子,體貼的爸爸變成了一頭怒氣衝天的公牛,好可怕呀!娜娜心裡的天平在左右搖晃,終於,她踏著板凳又爬上了柜子,這一次她卻是把剩下的糖果和糖果皮折成的紙鶴悄悄的放進了裝滿硬幣的抽屜里,然後等著「狂風暴雨」的來臨。餐桌上,娜娜暗暗的掀起書本觀察爸爸媽媽的眼神和媽媽爸爸神情自若的表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爸爸媽媽們,你們能猜到故事的結局嗎?我也將結局留作一個小秘密,讓讀者你們自己去體會和感受吧。
通過繪本帶你探索孩子的心靈密碼,發現塑造親密親子關係的本質。
孩子的「偷」,其實是建立自我意識的顯現,這個階段的孩子非常需要父母的理解和尊重。很多研究發現,孩子過了三歲之後往往經常顯現出強烈的想確立「自我」的意識,娜娜這種看似錯誤的行為,其實是他們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過程。讓孩子學會在面對誘惑的時候如何平衡自己的慾望和規則,是每一位家長應該思考的問題。但無論具體的處理方式如何,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讓孩子看到你的包容、你的理解、你對他們無條件的愛,尊重保護他們的秘密,同時也要保持同孩子的情感交流。事實上,在大人眼中所謂孩子的「錯誤」,都是孩子對於父母愛的渴望,只有無條件的愛,才能造就有自我約束力的孩子。
《抽屜里的糖》作為中國原創繪本,用寫實的畫作和戲劇化的情節,描寫了一個內心衝突、渴望自我、期待理解的「童年」。這個故事就像是一面神奇的鏡子,將我們從忙碌的現代帶回到那個扎羊角辮的童年。這面鏡子同樣也照亮了我們的對於孩子的教育之路,讓我們認識到: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理解、包容他們不完美的成長過程是有多重要。
我是一位一歲半女孩的媽媽,本文為我的原創文,歡迎評論、轉發、收藏,未經許可,謝絕轉載。更多請關注我的頭條號「耳媽卜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