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朝人怎麼洗臉洗澡 宋朝人怎麼刷牙

宋朝人怎麼洗臉洗澡 宋朝人怎麼刷牙

洗漱,是每個人固定時間都要做的事,現代人可以藉助許多工具來完成,但是在古代,人們沒有這麼先進的設備,他們是怎樣完成這些事情的呢?

宋朝人怎麼洗臉洗澡

宋朝的麵湯,不是喝的,是用來洗的,洗臉。

《水滸傳》第二十三回,「次日早起,那婦人慌忙起來燒洗麵湯,舀漱口水,叫武松洗漱了口面。」「那婦人」是潘金蓮,在遇到西門慶之前,對小叔子挺殷勤的。

宋朝的腳湯洗腳,沐浴則洗全身。水滸五十七回,「酒保一面煮肉打餅,一面燒腳湯與呼延灼洗了腳。」六十二回,「(薛霸)又叫盧俊義去燒腳湯。」一百一十九回,魯智深圓寂之前,曾吩咐「燒桶湯來,洒家沐浴」。

有個資政叫蒲傳正,與蘇東坡唱和過。該人喜歡玩奢華,發明了大洗面、小洗面、大濯足、小濯足、大澡浴、小澡浴。洗小腳,換一次熱水,兩個人伺候,只洗腳跟、腳踝;洗大腳,換三次熱水,四個人伺候,膝蓋、大腿一起洗;洗小澡,用百來斤(三斛)熱水,五六個人伺候;洗大澡,用一百六七十斤(五斛)熱水,八九個人伺候。每天洗兩次臉,洗兩次腳,過一天洗個小澡,再過一天洗個大澡,洗完要塗脂,搽粉,熏香。

在北宋開封,男人洗澡進甜水巷的「浴室院」;在南宋杭州,男人洗澡到「浴肆」(「香水行」)。

公共浴室大多在門楣掛一把壺,作為標誌,招徠顧客。大門兩旁,常年貼副對聯,比如,金雞未唱湯先熱,旭日初臨客早來。再比如,到此皆潔己之士,相對乃忘形之交。浴池裡有揩背人為您服務,收費。蘇軾某回在泗州洗澡,享受了一次搓背的快樂,就做了首小詞開玩笑:「寄語揩背人,盡日勞君揮肘。輕手,輕手,居士本來無垢。」

南宋杭州,澡堂特多。浴池用大石板砌成,浴池外有磚灶,灶上支個大鍋,鍋旁有竹管,穿牆而出,設轆轤引水出鍋入池。池中冷水與鍋中熱水,互相吞盪,溫度適宜,名曰「混堂」。從早至晚,澡客絡繹不絕,下至販夫走卒,上至廟堂大夫,以集體泡澡為人生樂事。

宋朝待客,先燒香湯給客人洗澡,再大擺筵席,接風洗塵。大戶人家建有私人浴室,不管是木製還是陶瓷澡盆,中間都放條長凳,便於您變換姿勢洗澡或休憩。您當然可以使用豌豆和香草混合製成的「肥皂」,清爽又健康。

宋朝人怎麼刷牙

北宋初年,某個聰明的僧人發明了「牙香籌」。牙香籌是牙刷和牙膏的結合品,用香料和藥材製成,完了在模具里壓一下,壓成牙刷的樣子,用小袋子裝起來,掛在腰帶上。早上起來和齋飯過後,從袋子里掏出牙香籌,放進嘴裡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擦幾遍,然後再漱口。膏狀的牙香是一次性的,而一支牙香籌卻可以刷很多次,每刷一次就在清水裡涮一涮,再用小袋子裝起來,留著下回再刷。

大約到了北宋中葉,刷牙的習慣已經走出寺院,普及到全社會了。當時已經有真正的牙刷問世,用竹木做柄,一頭植上馬尾,蘸上青鹽和藥材製成的牙粉,喝口清水,左刷刷,右刷刷,很有現代范兒。

宋朝人管牙刷並不叫牙刷,而是叫「刷牙」,又叫「刷牙子」。南宋遺老周密在其著作《夢梁錄》里回憶道:「獅子巷口有凌家刷牙鋪,金子巷口有傅官人刷牙鋪。」說明南宋時期杭州已經有人專門開店賣牙刷了。

宋朝平民用不起昂貴的牙香,所以用青鹽和藥材製成的牙粉很受歡迎。牙粉是乾粉狀物品,沾到牙刷上容易掉,於是宋朝人又發明出一種廉價的牙膏:找一捆新折的柳樹枝,剁碎扔到鍋里,添滿水,使勁熬,熬到最後,水沒了,只剩下一鍋黏稠的膠狀物,用薑汁混合一下,牙膏就成了。

宋朝以後,中國人製作牙刷和牙膏的技術沒有出現任何改進,相反還有倒退的趨勢。野蠻的元朝新移民始終沒有學會刷牙,明朝人和清朝人則大多使用塊狀的青鹽,像林黛玉那樣飯後擦一擦,擦過以後還把沒用完的青鹽放到窗台上,下回接著再擦,極其不衛生。到了清末民初,中國人差不多已經完全忘了老祖宗曾經發明過牙刷和牙膏,改從歐洲進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朝 的精彩文章:

他攔宋太祖座駕討飯,被賞識官至宰相
今天讀讀這些家國天下的詩詞——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岳飛被殺後,趙構對金國提了一個條件,若不答應就要與金決戰到底
看看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力挽狂瀾的奇人,他們都經歷了什麼
開封史上地理條件最差古都,北宋為何建都於此?

TAG: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