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碑帖欣賞:元 龔子敬行書《教授帖》

碑帖欣賞:元 龔子敬行書《教授帖》

龔璛(1266-1331年),字子敬,號谷陽生,江蘇高郵人,後徙居平江(今江蘇吳縣)。龔璛少為徐琬辟幕下,後充和靖、學道兩書院山長。調寧國路儒學教授,遷上饒主簿,改宜春丞,以浙江儒學副提舉致仕。與趙孟頫、戴表元、仇遠等人交善。工詩文,擅書法。著有《存悔齋集》一卷,明朱存理復輯其佚篇為《補遺》一卷,傳世書跡有《宣城詩並識卷》等。

元 龔璛 教授帖 頁 紙本行書

28x38.4cm 北京故宮博物館藏

趙孟頫曾任江浙行省儒學提舉之職,龔璛曾任浙江儒學副提舉之任,從許多題跋中可以知道兩人經常在一起同觀法帖名畫、交流藝事。

《教授帖》是龔璛寫給元代書家錢良佑(1278~1344年)的一封信札,錢當時任吳縣儒學教喻,龔璛經常為其藏品並作題跋。信中提到的「小婿子行」乃元代篆刻家吾丘衍,為龔璛之婿。帖中「錢翼之」即為錢良佑。「令郎」應指錢氏之子錢逵,陶宗儀《書史會要》卷七稱他「才氣飄逸,真、草、篆、隸不失規矩」。所云《荔枝譜》應為北宋蔡襄所撰,內容是一部有關荔枝的專著,項元汴《蕉窗九錄》帖錄中即收有『荔枝譜』一帖。信中稱「留與小孫習之」,估計當是此帖。

趙孟頫在元代影響甚大,他的以晉唐為宗的書學思想應該會對龔璛產生影響,陶宗儀《書史會要》中云:「龔璛書有晉人法度。」所謂晉人法度,即魏晉時代,人們掙脫儒家的束縛,思想上表現出放蕩不羈,行為上則熱衷於玄學清談和寄情山水,人們追求一種卓爾不群,自然而為的精神狀態,反映到書法創作上,則顯得於規矩中見飄逸,筆里行間,風流蘊藉,盡顯世家子弟風範。從此帖中我們能明顯看出龔璛的書法以晉人為宗,取法《十七帖》、《蘭亭敘》諸帖,浸淫日久,用功極深,並在筆法和氣息上極力追求晉人風度。

此帖字形略長,體態開張,有大令疏朗之姿。氣息上,有宋人之意。運筆流暢自然,爽利精勁,情急處,如天女散花,滿目煙霞。在迅捷的書寫中,體現出作者控筆能力極強。全篇字形大小錯落,排布自然,靈動中盡顯古雅,縱情時又不忘法度。明人潘之淙在其《書法離鉤》中把元代趙孟頫以外的多數名家悉數批評一通後,唯獨對龔璛的書法不置可否,從此作去感受龔璛的書法,好與壞,優與劣,便一目了然。

釋文:記事拜複錢翼之教授足下,客袁州龔璛敬封。璛記事拜復翼之教授足下。小婿子行來,重為手帖,深慰岑寂。近作見教,如對笑談。序文甚欲云云,喧囂倥傯,實無一毫佳思,容少間嘗應命,非推調也。《荔枝譜》留與小孫習之。令郎筆仗如此,可謂撞過煙樓。碧潭回,拈紙奉復。拔暇未覓掛漏,且希昭恕,茲不具。璛再拜。

可點擊頁首「清風堂」或長按下面二維碼添加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藝術清風堂 的精彩文章:

俄羅斯繪畫:海邊純潔如水的女人

TAG:書畫藝術清風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