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殲-20戰鬥機列裝部隊,尚有兩大不足,但已夠用
9月28日,中國空軍宣布殲-20戰鬥機已經列裝部隊。雖然事實上,從去年11月底殲-20首次公眾亮相後,殲-20服役的傳聞就不絕於耳,刷有解放軍空軍編號的殲-20照片也很早就流出。比較可靠的是在今年朱日和閱兵中,在強調實戰化的閱兵背景中,殲-20三機編隊參加閱兵,這就是一次側面證實已經列裝的行動。總體來看,儘管沒有官方承認,但殲-20服役早已不是什麼新聞。
殲-20戰鬥機在新電影中已公開
目前的殲-20屬於初期生產型,現在的裝備數量可能為1個大隊規模,即8架。這8架飛機部署於中國空軍鼎新試驗訓練基地,疑似隸屬於藍軍旅。這一定位是讓中國空軍一方面可以研究四代隱身戰鬥機的戰術,另一方面可以研究作為主體的三代戰鬥機對抗四代機的戰術。當然,後者成功實施的概率目前來看比較低,技術碾壓三代機才是四代機的設計初衷。
朱日和閱兵的機隊合照
應該看到,殲-20的整體設計完全依據四代機的4S概念進行,包括隱身、超音速巡航、超視距攻擊和超機動性。殲-20採用的前衛的氣動布局、可以與F-35接近的感測器系統都是這方面的證明。不過,由於中國發動機工業長期落後的局面,因此殲-20不得不在考慮發動機性能不足的情況下實現大部分4S需求,為此殲-20不得不做出大量的妥協。事實證明,殲-20對於動力的不自信是準確的,由於發動機目前尚不是作為目標發動機的渦扇-15,而是三代機水平的AL-31FM1或者渦扇-10太行發動機,與美國F119發動機和F135發動機都有顯著的差距。
F-22的F119發動機性能依然先進
由此,為了實現超音速巡航和超機動性,殲-20採用了包括複雜的氣動布局以及其伴生的複雜飛控系統,這些都是美國在研製F-22時沒有出現的。此外,一般外界認為,殲-20的正面隱身處理非常優秀,側面稍遜一籌,而尾部雷達反射面積僅為三代機水準,換言之,如果殲-20背向敵機,那麼是很可能被發現的。殲-20尾部雷達反射面積太大的原因還是在於發動機技術不足導致為實現超機動性尾部安定面安裝較多,以及發動機噴口無法承受採取更多隱身措施導致重量增加和推力損失所不得不接受的困境。發動機噴口隱身是個大問題,事實上對於推力的要求很高,這點短期內殲-20是很難改進的。
台灣方面進行的殲-20A反射面積分布研究
因此殲-20相對三代機有不錯的優勢,但不太可能取得如F-22那樣面對三代機時完全的壓倒性優勢,同時很難真正挑戰F-22戰鬥機。不過,中美之間的戰爭不太可能想像,在面對周邊大量三代機部隊時,殲-20的優勢還是可以確保中國空軍空中戰役勝利的。
殲-20相對於三代機的技術優勢還是有保證的
當然,中國空軍目前對於殲-20的性能和設計定位沒有公開,因此外界基本也只能依靠少量信息進行猜測。惟一已知的是殲-20可以攜帶4具大容量副油箱,因此具備非常可觀的遠程飛行能力,這點是擁有大量前沿機場的美國空軍不需要考慮的問題,但是對於缺乏域外基地進行支持的中國空軍而言則非常重要。有消息指出,裝備太行發動機的殲-20已經首飛,這意味著殲-20的產能可能會提高。預計殲-20的初期生產型,姑且稱之為殲-20A(不確定改進型會不會另外編號B)會生產1-2個旅的規模,實現四代機隊可以達到戰役級別的使用要求。之後則考慮渦扇-15的研發情況是否進行殲-20改進生產型生產。殲-20不可能永遠依靠太行或者AL-31FM1作為動力系統,但其換為F119那樣等級的發動機恐怕尚需多年。
殲-20的副油箱掛載顯得非常特殊
※蘇聯戰勝了德國,但有一問題未能解決,最後輸掉了冷戰
※中國空軍或有新型導彈在進行測試,但目前對其知之甚少
※這個國家以嚴謹著稱,但戰略構想很差,值得中國認真研究
※蘇聯原本可能被德國擊敗,但斯大林有一件事做得比希特勒好
※蘇聯能戰勝德國有一原因至關重要,但許多中國人忽略了
TAG:怪蜀黍老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