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孔子教我們完善自我

孔子教我們完善自我

作為當代有志青年,必須不斷充實自己、完善自我。一個人成長的歷史,也就是一個不斷完善自我的過程。自古至今,皆莫能外。就連中華民族歷史上偉大的聖人孔子,也是這樣成長起來的。

孔子在《論語》中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告訴我們,他從十五歲開始,就專心求學;到三十歲學業有成而能在社會上立足;到四十歲由於知識和閱歷的豐富,對各種不同的觀點和議論,就不會迷惑;到五十歲,知道上天賦予自己的偉大使命而不虛此生;到六十歲,能聽進去各種不同的意見,並且能分別真假,辨明是非;到七十歲便可以隨心所欲而合乎自然法度,不會超出規矩方圓。

孔子在向弟子們傳授他自我完善的體會的同時,也不時地誇獎他的得意門生顏回 「不遷怒,不貳過。」不遷怒就是善於控制自己發怒的情緒,不讓怒氣繼續上升,不貳過是同樣的過錯絕不再犯第二次。

在儒家的經典《大學》中,個人自我完善形成了完整的體系:「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新)民,在止於至善」。就是說,大學要學習研究的學問,在於弘揚人們天賦的善良美德,使人棄舊圖新,達到完美無缺的最高境界。《大學》接著講「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通俗的講,古代那些要想使天下人人都能發揚天賦善良美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養自身的品性;要想修養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誠,先要使自己獲得豐富的知識;獲得豐富知識的途徑,在於研究認識萬事萬物的發展規律。

這也就是我們中華民族一代一代仁人志士,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所孜孜以求的成功之道。也仍然值得我們今天學習借鑒。

(作者:襄城 苗德乾)

微信號搜索:中華詩文學習,或shiwen_xuexi

歡迎讀者朋友以個人名義分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用於商業目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詩文學習 的精彩文章:

「悅讀」昨夜閑潭夢落花
從《牧童》看動詞的神韻
獻給國慶六十八周年

TAG:中華詩文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