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左宗棠教子:正氣、志氣、盛氣

左宗棠教子:正氣、志氣、盛氣

古人一生,最看重的大概不是事業,而是養育子女。

聖人有言:「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比生兒育女更重要的事,是教育子女。

若是把左宗棠教子的方法全部列出來,不是一篇文章可以道完。但左宗棠後人能夠壯大出息,青松君發現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點,從兒子們懂事時起,便教他們「養氣」。

「養氣」一說,來自孟子。孟子說的「氣」,指「浩然之氣」。

左宗棠將孟子的「浩然之氣」適時做了時代化的更新,表述為「天地正氣」。左宗棠說的「天地正氣」,到底是什麼?指上合天理,下應良心的觀念與精神。

1

人怎樣修養學習,才能有「天地正氣」?

左宗棠跟長子孝威說:分兩個階段,童蒙幼年,誠意、正心,修鍊好童子功;成人之後,立於天地之間,做到剛強、正直。

這些內涵,集中體現在左宗棠24歲那年自題西屋的一副門聯:

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

這副對聯後來被他用做家訓,背後藏有什麼深意?左宗棠跟兒子們說出其中的道理:

人在16歲之前,童蒙未開,學習知識過程緩慢,主要是長身體;到26歲之後,成家立業,人事漸雜,想學知識已沒有時間。

所以,16歲到26歲,是求知問學的「黃金十年」。

16歲前,誠意、正心,打好了底子,立正了苗子,則一生再壞也壞不到哪裡去;26歲前,學到了四書五經里的基本功,則一生再差也差不到哪裡去。

如果這些底子沒有打好,以後就要糟糕了,人的胚子壞了,做什麼都不對,一生只會不斷地還債。

為什麼?不但已經養成的壞習慣很難矯正過來,人本質的根性的道德人品,幾乎沒有可能再糾正過來。畢竟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左宗棠說:26歲前打好了做人與學問的底子,則決定一生到底能有多大的作為,根本在於「志氣」。

2

什麼叫「志氣」?

「志」是一個人堅定的目標,「氣」是一個人為實現目標所能有的心力,也即是動力。「志」一旦定了,不用再費心,因為它是固定的,所謂「有志者立長志,無志者常立志」。

「氣」則不然,它會隨人心時刻變動。今天突然有衝動很想做某件事,第二天又突然不想了;想同時做幾件事,既想南京買馬,又想北京求名,結果什麼也沒做成。

因為人心始終在流動與變化,所以心氣最容易被牽亂,亂則飄,飄則散,散則無。

所以,人最重要的本領,是能用「志」管住自己「氣」。

無「志」無「氣」是庸人;有「志」無「氣」的人,叫志大才疏者;有「氣」而無「志」者,是岩穴隱士。

一般地說,志大的人,氣一定也大,這種人尤其注意不要讓內心東奔西竄的氣將自己給沖亂了。

立志在世上做成一番事業的人,失敗的原因也許各種各樣,但根本的一點,是「志」沒能管住「氣」。

只要能夠「以志帥氣」,畢生總可以做成一件事。

3

那麼,什麼是男子漢的剛強之氣?

左宗棠說,當然不是擺出一副西楚霸王的樣子罵人。動輒罵人,那是暴氣,是色厲內荏、內心空虛的人才會去做的。

真正剛強的人,是敢於做別人不敢、不願做的難事,是有能力擔當起別人不敢或不願擔當的責任,而不是擺出一副姿態來扮酷、裝相,讓人家看輕,在心裏面笑話他。

人活一口氣。左宗棠告訴兒子們,人在世上能不能做成一番事業,決定因素看這口氣的強弱。

但讀書人「養氣」,最容易將自己養進兩條歧途,一是有名士氣,二是有公子氣。

左宗棠及早在這兩道門口為兒子們插上警示牌。孟子說,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小人之澤,五世而斬。

左宗棠將貧寒之家奮鬥成富貴人家,最擔心後代紈絝,他清楚地知道,子孫斷脈多是名士氣跟公子氣給害的。

4

還有一點不得不提防,氣盛之人,憑才氣往往會不自覺陷入傲氣。怎麼取捨?

左宗棠拿自己做比方,跟兒子們說:

我年輕的時候,看書一目十行,跟人誇耀自己眼力好,理解力強,他人面前盛氣凌人,至今想起來覺得自己好笑。自己當年那點本事算什麼呢?只夠在同學群、朋友圈裡顯擺一下罷了,後來我翻開歷史書一看,自己跟歷史名人比較還差得遠,趕緊收住吹牛,回家看書去。

左宗棠晚年心得,自己之所以出人頭地,多虧年輕時的盛氣。

牛皮既然已經吹下,自己又還沒達到,怎麼辦?逼得自己多看書,練好本事再出來。

所以,儘管朋友圈裡多次提醒左宗棠凡事話不要說得太滿,他也不當回事。

晚年,他反對兒子們熱衷科考,但仍始終如一地鼓勵兒子們積蓄「盛氣」,年輕人不怕吹牛,怕不敢吹牛。

他只是提醒兒子們,做人不能有「傲氣」。因為「傲氣」的人不講理,自以為高明,又沒有自知之明,看不起人家,人家早在心裡笑話他,他還以為人家在表揚,這種人走到哪裡都會招人怨憎,自取其辱。

左宗棠教子,如此用心做足、做透「氣」的文章,可謂目光長遠。

左宗棠後人,今天已歷七代,男性後代近兩百人,加上四位女兒的後代,則近五百人。其中以醫生、工程師、化工、農學專家、大學教授居多,全國卓然有成就者數十,規模之壯,人才之強,不但晚清時代無人可比,即使放進三千年的湖南史中,也蔚然壯觀,令人稱羨。

來源:青松國學

圖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儒風大家 的精彩文章:

中國文化七大特徵,中華民族七大品格

TAG:儒風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