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旅行?這十條途徑似乎可行
1961年,尤里·加加林(Yuri Gagarin)成為了第一個進入外層空間的人類。8年後,尼爾·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和巴茨·奧爾德林(Buzz Aldrin)成功地著陸到了月球的表面。這是目前所到過的最遠距離。
除了預算問題和政治意願之外,最大的障礙是我們目前的空間飛行技術——化學燃料火箭——無法用於長距離的深空飛行。雖然我們已經可以把機器人探測器送往了外太陽系,但是整個行程要花上好幾年的時間。
對於造訪其他的恆星,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任務。「阿波羅」10號是迄今速度最快的載人空間飛行器,最高速度達到了每小時39,895千米。即使以這個速度飛行,那麼到達距離我們最近的、4.2光年遠的比鄰星也要花上12萬年。
因此,如果我們真的想進行深空星際旅行並且前往比鄰星以及更遙遠的地方,那麼就需要新的技術。下面你將看到其中最有趣的10種新技術。這些技術的可行性大相徑庭。其中一些,如果我們真想的話,興許明天就能實現,而另一些也許根本就不可能。
離子推進
傳統的火箭通過向後噴射氣體來向前推進。離子推進器使用相同的原理,但與噴射高溫氣體不同,它們噴出的是帶電粒子(離子)。
由此產生的推力非常微小,但關鍵的一點是,對於產生相同的推力而言離子推進器所需的燃料要比傳統火箭少。如果它們能長期穩定地工作,最終也能把飛行器加速到極高的速度。
一些探測器已經採用了離子推進器,例如日本的「隼鳥」探測器和歐洲空間局的SMART-1月球探測器,並且這一技術也正在不斷地完善。
其中特別有希望的是可變比沖磁等離子體火箭(VASIMR)。它和通常採用強電場加速離子的離子推進器不同,VASIMR使用無線電頻率發生器(並非類似無線電廣播的發射器)來把離子加熱到100萬℃。
[圖片說明]:可變比沖磁等離子體火箭。版權:Ad Astra Rocket Company。
其原理是,在強磁場中離子會以一定的頻率轉動,隨後無線電頻率發生器會被調整到這一頻率,為離子注入額外的能量,進而大幅度增加推力。
初步的測試結果非常吸引人。如果一切順利,VASIMR可以在39天里把人送往火星。
前景:幾年
核脈衝推進
如果這裡的一些想法能讓你覺得還不是那麼不可能的話,那麼下面這個看起來絕對讓人難以置信。這個想法是,定期地向後方引爆核彈來驅動飛船。
美國國防部高等研究計劃局(DARPA)曾經在代號為「獵戶計劃」的項目中認真地研究了核脈衝推進。其目的是設計出一種快速的行星際旅行方案。
即便以現在的標準來看,DARPA的設計也非常「巨大」,它需要建造一個巨大的激波吸收器,外加一個用於保護乘客的輻射防護罩。
這看上去似乎能奏效,但引人關注的是如果它在大氣層中發射失敗的話,後果將不堪設想。當首批核試驗禁令頒布以後,這一計劃最終於20世紀60年代被取消。
雖然有這些擔心,但是獵戶計劃的設計仍然是現有的技術可以達成的,一些科學家仍然在繼續提出新的核脈衝推進方案。理論上,一艘由核彈驅動的飛船可以達到光速的十分之一,這使得到距離我們最近的恆星只需要40年。
前景:完全可能,但需降低風險
核聚變火箭
核脈衝推進並不僅僅是空間飛行技術,還要依賴核能。
核動力火箭可以利用火箭上的裂變反應堆所產生的熱量來噴射氣體提供推力。但是就威力而言,它們根本無法和核聚變火箭相比。
通過原子之間的聚合,核聚變可以釋放出巨大的能量。絕大部分的聚變反應都採用被稱為「托卡馬克」的裝置把自身束縛在磁場中。
不幸的是,托卡馬克裝置都極為笨重,因此核聚變火箭都專註於另一種觸發核聚變的方法,被稱為「慣性約束聚變」。
在慣性約束聚變中,高功率能量束(通常為激光)取代了托卡馬克中的磁場。通過劇烈引爆一小塊燃料彈丸導致外層爆炸,進而推動內層物質觸發核聚變。隨後磁場會被用來引導所產生的高溫等離子體從飛船尾部排出。
20世紀70年代英國行星際學會詳細地研究了這一類型的核聚變火箭,它們可以在50年內——對於人類而言這一時間跨度尚可承受——把人類送往另一顆恆星。
美中不足的是,儘管已經攻關了幾十年,但是至今還沒有一個可以工作的核聚變反應器。
前景:可能,但至少還要幾十年
星際衝壓發動機
所有的火箭,包括核聚變火箭,都有相同的根本問題。為了獲得更高的加速度,就必須攜帶更多的燃料,這就會使得飛船變得越來越重,最終又減緩了加速。因此,如果你真想進行星際旅行,就應該避免攜帶任何燃料。
1960年物理學家羅伯特·巴薩德(Robert Bussard)提出的星際衝壓發動機就能幹凈地解決這個問題。它是一個如上文所述的核聚變火箭,但它並不攜帶核燃料,而是通過電離周圍宇宙空間中的氫,並且使用「電磁網」將它們吸入飛船做為燃料。
[圖片說明]:星際衝壓發動機。版權:NASA/MSFC。
星際衝壓發動機的問題並不是前面提到的沒有可運轉的核聚變反應器,而是其所需電磁網的大小。由於星際空間中氫的數量非常少,於是這張電磁網必須要有數百甚至上千千米寬。
一種辦法是從地球向星際衝壓發動機將要經過的路線發射其所需的燃料,由此飛船就可以不必使用巨大的電磁網。但這就意味著飛船必須按照預先設定的路線飛行,同時這也使得往返其他恆星的旅行變得極為困難。
前景:巨大的技術挑戰
太陽帆
這是解決燃料攜帶問題並且達到超高速的另一技術,但代價是時間。
就如藉助地球大氣層中風能的風帆,太陽帆汲取的是太陽光中的能量。太陽帆已經在地球上的真空室中成功地進行了測試,但軌道測試卻屢遭不幸。
2005年,「宇宙」1號發射失敗。另一個「納米帆-D」也因火箭發射失敗而告終。
[圖片說明]:太陽帆。版權:Rick Sternbach/Planetary Society。
雖然有這些問題,但太陽帆仍然是非常有前景的技術——至少在太陽系內如此,因為其中陽光的光壓最大。但是由於重量問題,對於載人星際旅行來說太陽帆還是不行。
前景:完全可能,但有局限
磁帆
作為太陽帆的一個「變種」,磁帆由太陽風推動,而非太陽光。
太陽風是自身具有磁場的一股帶電粒子流。其想法是,在飛船周圍包裹上一層和太陽風極性相反的磁場,通過磁場間的排斥作用飛出太陽系。
另一種變體則是「空間蛛網」,它使用從飛船延伸出的帶正電的導線來排斥太陽風中的正離子。
[圖片說明]:「空間蛛網」。版權:Allt om vetenskap/alltomvetenskap.se。
磁帆或者類似的技術還可以利用行星的磁場來改變自身的軌道,甚至飛躍行星際空間。
然而,就自身而言,太陽帆和磁帆都不適合星際旅行。當它們逐漸遠離太陽的時候,陽光和太陽風的強度就會迅速下降。結果是它們無法達到飛往其他恆星所需的速度。
前景:僅適用太陽系旅行
能量束推進
如果太陽無法提供足夠的能量來推動星際飛船達到高速,那麼也許我們可以通過向飛船發射能量束來做到這一點。
這一技術就是激光燒蝕,即通過從地面上發射出的強激光來使得飛船上的一塊金屬板逐漸蒸發產生推力。
類似地,物理學家和科幻小說家格雷戈里·本福德(Gregory Benford)及其兄弟詹姆斯·本福德(James Benford)提出為飛船裝配塗有特質塗料的太陽帆。從地球上發出的微波可以灼燒這些塗料產生推力。這可以加快行星際旅行的速度。
另一種則是使用磁化等離子束推進,它可以加速磁帆。
當進行星際旅行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可能是使用激光來推動光帆。羅伯特·福沃德(Robert Forward)在1984年的一篇論文中首次提出了這一構想。
能量束推進也面臨著嚴重的挑戰。能量束必須在遠距離上精確的瞄準目標,飛船必須要能極為高效地利用輸入的能量,產生能量束的裝置必須非常強大——在某些情況下其所需的能量甚至超過了目前人類的總能量輸出。
前景:極具挑戰
曲速引擎
1994年物理學家米蓋爾·阿爾庫比雷(Miguel Alcubierre)首次提出了類似《星際迷航》中的彎曲引擎。
這一引擎將使用尚未被發現的、具有負質量和呈負壓的「特異物質」。由此可以扭曲時空,造成飛船前方的空間收縮、後方的膨脹。被包裹在這一「彎曲泡」中的飛船就能在不破壞相對論的情況下超光速飛行。
不幸的是,曲速引擎存在一系列的問題。首先,維持這一彎曲所需的能量就超過了宇宙的總能量。其次,它會產生大量威脅宇航員生命的輻射。另外,也沒有證據表明存在這樣一種特殊的物質。
更為關鍵的是,2002年發表的計算證明,對於飛船而言無法往「彎曲泡」的前方發送信號,這就意味著宇航員將無法操控飛船。事實上,無論能提供多少能量,物理上似乎都不可能產生這樣的「彎曲泡」。
前景:顯然不可能
蟲洞
自從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被廣為接受以來,蟲洞已經從理論上被證明是可以存在的,它是聯接時空的隧道狀捷徑。發明了「黑洞」一詞的物理學家約翰·惠勒(John Wheeler)創造了這個詞。
問題是它在現實中存在嗎?如果存在,我們能從中穿過嗎?很不幸,兩者的回答都是「不」。
如果蟲洞要想存在,就必須要由上文中阿爾庫比雷所提出的特異物質來穩定,而目前還沒有發現這樣的物質。
[圖片說明]:蟲洞。版權:NASA/Les Bossinas。
另外,雖然可以用特殊的負能量場來維持蟲洞處於張開的狀態,但進入蟲洞的任何物質或者能量都會立即使得它關閉。
不過,20世紀90年代物理學家謝爾蓋·柯蘭斯尼可夫(Serguei Krasnikov)提出了一種可用於旅行的不同蟲洞。由於自身可以製造出特異物質,因此這一類型的蟲洞可以自我維持。
另一大反對蟲洞的理由是,如果蟲洞可以用於穿越空間,那它也就能成為某種時間機器。這將破壞因果律。
前景:幾乎肯定不可能
超太空摺疊
如果宇宙在我們所處的三維空間之外還存在更多的空間維度,那就有可能駕駛飛船穿越它們。不過這一想法源自一位晦澀的物理學家,他的想法還沒有被絕大多數的物理學家所接受。
前景:理論尚不完善
※最大謎團:外星人頻訪地球的原因竟是這些
※宇宙竟有隱形機制:外星文明正操控宇宙!
※別跟這13種男人約會 但好男人不是已婚就是
※肉肉女與胖胖女的差別 關鍵到底是長相還是乳量?
TAG:東吳書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