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孟卧虎:人知玉,玉也承載著人的情感

孟卧虎:人知玉,玉也承載著人的情感

來自中國玉雕大師網

玉雕大師孟卧虎

1986年生於河南商丘,玉雕藝術家,朴石本紀玉雕藝術團隊創始人兼藝術總監。

其作品將人文與自然融為一體;呈現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部分,具有時代特徵;蘊含人生哲理,富有意境之美和詩意想像空間。

其認為「博觀約取,厚積薄發」。善於吸收雕塑、繪畫、書法等各方面藝術門類的營養,對各種題材都能創造性地運用,形成自己獨特的靈活豐富的處理手法。作品不受材質和形式的限制,認為各種材質沒有好壞之分,都有其獨有的特質。提倡與自然對話,敬畏生命,尊重文化。重視作品的內涵,深度挖掘各種玉料的創作空間,堅持把自身的生活感悟和個人情懷通過與各類材質的融合表達出來。

2016年11月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朴石本紀玉雕藝術個展

創作談:人玉相知

自然造物,賦予萬物靈性。玉乃石之美者,無數的歲月而成山石之精華,這必然也造就了玉本身具有獨特的氣質。

作為大自然的精靈,每塊玉都是平等的,每塊玉也都是不同的,都有其獨有的特質。我們不應該單方面地強調她表面的溫潤或者純潔,卻忽略甚至遺棄了玉本身的其它特質,這種認識也未免太過局限。就如同我們人一樣,也不能一概而論,即使同一個人也會有多重特質:有溫和也有剛強,有靈巧也有樸實……玉質不同所蘊含的特點就不同,有的偏向空靈,有的偏向厚重……所以在玉雕創作時也就不能一概而論,不能習慣性地用一個題材或若干題材形式化地來回套。每一塊玉都應該以其獨特的姿態向我們展現其價值。

在我的眼裡,玉本身不存在雜質或糟粕,這些所謂的「雜質」或「糟粕」甚至裂痕或許正是這塊玉的特點所在。所以我們不應該武斷地把她們輕易去掉,而是應該順應這些自然肌理和色澤來合理應用,借住「自然力」順勢而為地達到人玉相融,最終找到人與玉結合的一個巧妙方式。

玉,在我們中國是美好事物的代名詞,也是中華文化的一個象徵。她本身具有自身特有的天然材質美,因此玉雕作品不僅具有自然之美,更應該具有獨特的藝術感染力。

身為玉雕創作者,我認為要有寬廣的視野和心胸。藝術家要善於學習吸收各種營養,不要局限於門第之見,尊重文化,尊重自然,也要尊重自己的內心。藝術家的成長過程就是不斷地各種學習、各種吸收融合,加上自身對事物、生命的不斷感悟,最後自然而然恰到好處地表達出自身真實內心的過程。

藝術重在感受,藝術的感染力來源於藝術家對事物的敏銳度。藝術作品首先呈現出的就是個「真」字,這個「真」就是藝術家本身特有的自我。我之為我,自有我在。

一個真正的藝術家,必須要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風貌,但這絕不是偶然為之,也不是刻意為之。所謂的創新也不是摳「創新」這倆字眼,更不是刻意尋找不同,而是藝術家結合自身的生活經歷、多方便的綜合積累,以及對生命的感悟自然而然形成的。藝術也無所謂什麼新舊,做藝術就是做真實的自己。

藝術具有形式美。當然每個人的方法是不同的,這就不能局限於某種形式,只要合理,就可以結合。但也不能空有形式,為了形式而形式是空洞的。

玉之美在於溫潤人心,玉之德也在於溫潤人心。玉雕人要澄澈自己的心靈,以真善之心去尊重所接觸到的每一塊玉。

人知玉,玉也承載著人的情感,人玉兩相知!

登陸中國玉雕大師網,了解玉雕大師,欣賞大師佳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琢磨玉雕 的精彩文章:

TAG:琢磨玉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