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嬤,你有看見嗎?你的孫子很棒喔
「偉大的藝術給予我們一種對生活的解釋,它使我們能夠成功地對待事物的混沌狀態,更好地與生活周旋,這就是藝術的一種更使人心悅誠服和更值得信賴的意義。」
——匈牙利藝術學家豪澤爾,《社會藝術史》
今天和大家聊聊一部 9 月 22 日上映的紀錄片——《天梯——蔡國強的藝術》。
《天梯》Netflix 海報
兩周前,我剛看完《天梯》在北京的點映,全程被震撼,這部人物傳記,不僅有蔡國強作為一位全球知名當代藝術家的夢想與執著,更表達了他將中國人的「鄉土」與無邊界的「世界」融合在了一起,從而誕生出一種動人心魄的標誌性藝術。
何為「鄉土性」?
鄉土性是充滿泥土氣息的,是坦然的,是質直的。費孝通先生在《鄉土中國》中開篇便說道:「從基層上看去,中國社會是鄉土性的。」鄉土性對中國的社會生活以及中國人的生存方式的影響是全局性的。我們熟悉的諸多 20 世紀的華文文學家,作品中也常常離不開鄉土題材。
《鄉土中國》,作者: 費孝通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 世紀末至今,在鄉土社會轉向現代社會的極速變遷中,人們原先於鄉土社會所形成的生活方式、文化習俗等方面,在現代社會中被割裂,為適應現代社會的節奏與規則,我們身上的鄉土性逐漸「被消失」。
一位已經成名的當代藝術家,他身上的鄉土性,體現在哪?
蔡國強 1957 年出生於中國福建省泉州市,上世紀 80 年代初遠赴日本,在日本揚名,後來又赴美國進行創作,從而在五大洲都留下自己的腳步,可是不管在哪裡,他一直是那個來自泉州的「小男孩」。
長孫蔡國強
親情在整個中華文化中,一直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家族感情的維繫,在中國農村社會,遠比如今遍布高樓大廈的都市要濃重得多。
在蔡國強的親屬中,阿嬤之於他,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
蔡國強的阿嬤陳愛柑出生在泉州一個小漁村,陳愛柑的父親(蔡的曾外公)是造槍的,當時,土匪和國民黨都要請他們幫忙修理,且是個百發百中的神槍手,這導致了蔡國強的阿嬤從小就具有非同一般的氣魄。
陳愛柑三十歲守便了寡,獨自拉扯大了兒子、養女,還幫助撫養四個孫輩。她頭上時常戴著鮮花,晚年即使出門買菜,也要穿得美美的才出門。「寬厚」、「樂觀」,是親友們給她的評價。
少年蔡國強和阿嬤(奶奶)
小時候蔡國強隨便畫畫,畫在很多紙張上,阿嬤會把畫一張張收起來,說「這孩子的畫很值錢的,一張都不能丟。」
阿嬤成為蔡國強藝術生涯的一個收藏家。
後來蔡國強開始使用火藥在家裡炸畫,但不大懂得掌握,經常把畫布燒掉,看著一張張窮人家的布這樣被燒了,心裏面都很心疼。阿嬤有一次賣海產回家,看到院子里又把畫布燒起來了,她馬上把進門的擦腳布往畫布一蓋,結果火就滅了。阿嬤教會了蔡國強:火不要光會點,還得會滅,點火大家都會,滅火才是藝術家的功夫。
所以,阿嬤還是蔡國強的藝術老師。
阿嬤很注重家族團結。在蔡國強弟弟剛出生時,她便把他的口水取一口塞在弟弟的嘴巴里,說這樣兄弟感情會很深。小時候蔡國強病了,老師來看他。老師離開後,阿嬤說:「這個老師以後你要報答他,因為你以後會有成就。」
阿嬤也是教會蔡國強做人道理的老師。
從兒時起,蔡國強就決定要在阿嬤的故鄉,「放一次很厲害的煙火給阿嬤看」。
「天梯」項目,既是這部紀錄片的主線,也是蔡國強的夢:「搭建一座天梯,連接地球和宇宙」,將天空與大地作為畫布,以煙火替代顏料與畫筆,勾勒出一條衝破雲霄的天梯——一條獻給阿嬤的「天梯」。
「天梯」的原理其實非常容易理解,如果你看過《飛屋環遊記》的話,那麼「天梯」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利用熱氣球的上升力,將一個 500 米長的、用煙火管組合而成的梯子托起,再在地面點燃引線,梯子上的煙火管逐節燃放,而整個過程僅 150 秒。
GIF/760K
「天梯」燃放現場
「天梯」項目終於成功,使蔡國強圓了小時候「想要給阿嬤放一次最厲害的煙花」的夢想。
GIF/970K
「天梯」現場,蔡國強與阿嬤通過 Facebook 連線
「阿嬤,你有看見嗎?你的孫子很棒喔。」
GIF/1102K
蔡國強望著成功爆破的「天梯」的背影
泉州人蔡國強
GIF/1769K
在影片中,不論蔡國強的獨白或是他同其他人對話,我們都可以明顯地分辨出他那一口帶著福建口音的、不緊不慢、不太標準的普通話。而且他旅美多年,卻堅持不學英語,只為保留自己的泉州人身份。
福建泉州是閩南文化的發祥地。閩南文化體系有著頑強的民間信仰,崇尚自然力量——風、水、神靈等等。他在片中講到自己的藝術創作與家鄉泉州的關係,他說:「我從這個地方(泉州)出發,在這裡長大,所以從小我的藝術都在尋找跟看不見的力量有關係」。
福建泉州,古時候泉州城有陣子發展不太好,就找了風水師來看,發現旁邊山上有一座比泉州城更高的城市,看起來像是一個漁網,而泉州城像條鯉魚,於是造了兩個塔(鎮國塔與仁壽塔),寓意把這個漁網給破了。
火藥,同樣具有神秘力量——這種古代「偶然而得」的秘密材料,具有速度、力量、未知、不可控的特性。
蔡國強從童年起,就接觸內藏火藥的炮:在閩南民俗中,過節要放鞭炮;而蔡國強回憶童年時,因為海峽兩岸關係緊張,三天兩頭都聽得到大炮的聲音,火藥味很濃。由此對比其他地區的藝術家,蔡國強對火藥更敏感,感受力更深刻。
中國的當代藝術,受西方影響非常大。上世紀 80 年代,開放的國門一下子湧入了多種西方藝術的思潮,這些東西讓當時的中國藝術家看到了從未見過的世界,這扇門也讓蔡國強頓悟——原來藝術可以亂搞。於是蔡國強在上海戲劇學院舞台美術專業學習期間,有了各類逃脫思維定勢的嘗試:他會用鼓風機吹畫布上的油彩,使油彩流動;或者把畫布拿起來,在火上烤,使得油彩起泡變色···
80 年代中期,從上海戲劇學院舞台美術系畢業的蔡國強,在某次繪畫中,突然發現用火藥製成的箭筒設在畫布上,「後來感到就這樣咻出去,畫布就燒起來」,燃燒過後的效果令他著迷。
創作於 1988 年的"Space No. 1",是蔡國強的官網上放置的第一件作品。
火藥爆破是一種暴力,然而在天空中「破碎」又具有脆弱的美感,隱含著難以控制的力量。它彙集了一種時間的概念,一種瞬間的永恆。蔡國強即使在今天也沒有「玩膩」爆破,反而越來越看到了爆破的國際性,這是一種各個國家的人都可以理解的語言。
1993 年,旅居日本的蔡國強回到中國,在嘉峪關實施了他著名的爆炸作品「為長城延長一萬米——為外星人所作的計劃」,運用火藥噴發的力量,傳達的是恢弘的氣勢和延綿的歷史氣息。
蔡國強對於自己家鄉物件的應用與創造,也不僅僅體現在火藥上,還有船、布、陶瓷、人蔘、中藥......事實上,在成為一名藝術家之前,蔡國強也有過其他嘗試。從小勤習武術,學過搏擊,同時拉小提琴,甚至也寫詩、小說,還拍武俠電影。但終究,蔡國強還是覺得藝術能讓自己更舒服。
1998 年,蔡國強的裝置「草船借箭」亮相古根海姆博物館。
農民蔡國強
蔡國強曾坦言:「我本來就是農民的兒子,不,我就是一個農民。」
影片中有個小插曲:蔡國強拜訪一位業餘藝術家,雙方說著帶不同地方口音的普通話,討論可能的合作機會。這位藝術家叫胡志軍。
影片中,蔡國強與業餘藝術家胡志軍
蔡國強在多哈策劃的群展《藝術怎麼樣?來自中國的當代藝術》,從 200 多位藝術家最終挑選出 15 位,其中既有如黃永砯、徐冰、劉小東、周春芽這樣的藝術界大咖,也有像農民胡志軍這樣首次參展的。我們在片中看到的許多泥塑——胡志軍前幾年妻子去世了,心裡很是痛苦,於是從 2013 年開始,捏出這上千個小泥人。
當蔡國強被問到為什麼和業餘的藝術家合作,他說:「因為現在大量的藝術家做東西太商業,缺乏那一種本來藝術應該有的衝動和樸實···樸實的東西。在跟他們合作我會想到我小時候我做藝術的目的和一種快感。」
GIF/1970K
在片中,「天梯」項目緊鑼密鼓的籌備之時,我們也可看到蔡國強與當地居民一起緊鑼密鼓籌備的場景。
中國人蔡國強
大部分國人熟悉蔡國強,還是在 2008 年北京奧運會上。奧運會開幕當天,在北京上空綻放的 29 個腳印,即是他的作品。
GIF/1756K
北京奧運會,2008 年
這次上映的《天梯》中,展現了一個很值得思索的細節:有人問他為什麼名氣那麼大了,卻還是要服務於政治?
蔡國強說:「人們永遠都要問的,你為什麼要在中國跟政府合作做這些事情?可是所有的國家,藝術家都在給他們的國家做奧運會,做他們國家的事情。就像倫敦奧運會,對不對?赫斯特也給他們國家做一個國旗,成為舞台。問題就出在你是一個中國人,在中國,自己的出生的國家,做這個事情,有問題?」
陳丹青曾說:蔡國強進入各種行動的念頭是質直的、樸素的、農民式的,如農民那樣坦然。
文章開頭的導語中曾引過,豪澤爾說的「偉大的藝術給予我們一種對生活的解釋,它使我們能夠成功地對待事物的混沌狀態,更好地與生活周旋,這就是藝術的一種更使人心悅誠服和更值得信賴的意義。」
蔡國強面對燃放成功的「天梯」,沉靜許久後的第一句話,只是很淡然地說:「聽這個聲音,很雄壯!」
我想,這部片子中,蔡國強這個人,以及他的作品,所作出的即是他自己對生活的解釋。回首他在 80 年代的那些創作,本不符合當時藝術創作的主流,但是他卻選擇直面自己的生活經驗,並從它們出發,進行自己認為有趣的探索。如今,這些非主流已經成為了主流。
這讓我想起一些其他的中國的藝術家,他們的創作也是多元的:從中國的傳統出發,從我們一貫以來熟悉的生活出發。進而走出了自己的藝術之路。
藝術家徐冰作品《桃花源的理想我們一定要實現》
很多國人有一種思想,即傳統與現代、鄉土與國際是對立的。但是這些藝術家的作品,也許並不都是呈現對峙的狀態。甚至知識分子與非知識分子,也不是對立與對峙的。陳丹青就通過點評蔡國強作品的「業餘性」與「去知識分子化」來褒獎他的藝術創作,可是蔡國強依然是通過作品展現了對人類歷史、現在、未來的廣闊思索。
總之,不管是藝術工作者,或是其他行業從業者,任何人在這部影片中,總能汲取到些什麼。這也是我推薦這部紀錄片的原因吧。
※當代語境下,如何解讀影像背後的真意?
※從古老的敵意出發:漫長的意義
※如何在旅途中拍出高顏值美照?
※奔波勞碌的上班族 西裝革履下的疲憊身影
※他拍的「垃圾」照片卻獲全國大獎
TAG:單向街書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