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寺廟上香拜佛,這個有講究,可千萬要記得這些規矩!
留下NI的心愿,等待TA的實現。
文:心愿節小組
越來越多的人每逢月初、月半、年初去寺廟燒香拜佛,所圖所求都是希望家人平安、事業進步、財源廣進……那您知道寺廟裡拜誰,都有哪些講究和規矩嗎?
很多信眾對此並不是很清楚,進入寺院不知所措,言行舉止常不如法,甚至玷污清凈道場的莊嚴神聖。更嚴重的是對入寺的規矩禮儀憑空猜測,以致於以訛傳訛。
鑒於此,本文將應該注意的規矩禮儀作簡單介紹,以備信眾參考,一起來看下吧!
1、寺廟進門
寺廟建築都有許多道門,從哪一道門進入都有講究的。正中間的三道門,才是供人出入的。普通遊客,進門只能走右邊的那道門,中間那道門叫空門,只有出家人才可以出入的。進門時,男客先邁左腳,女客先邁右腳,而且這步子,需邁得越大越好。
同時進廟內殿宇時應遵循左門進右門出的原則。注意:一定不能踩踏在門檻(據說門檻代表佛祖的肩膀,當然不能踩踏)之上。而登臨第1和第6個台階的行禮意味著一心一意和六六大順的含義恆順之意。
2、關於拜佛、上香:
燃香供佛需如法,很多人一進寺院就燒一大把香到處去插,好象有任何一個香爐沒插到就不安心。其實大可不必如此。
上香時在大殿前的大香爐中點一炷或三炷香就行了。上香的方法:上香時,用大拇指、食指將香夾住,餘三指合攏,雙手將香平舉至眉齊,觀想佛菩薩顯現在我們的眼前,接受香供養。如果人很多,將香直豎向上,以免燒到他人。
若上三支香,則將第一支香插在香爐中間,默念「供養佛」,第二支香插右邊默念「供養法」,第三支插左邊,默念「供養僧」,上完香後合掌,默念「供養一切眾生,願此香華雲,遍滿十方界,供養一切佛,尊法諸賢聖」。
點香時若香枝起火焰,不可用口吹熄火,應用手掌煽熄。將香插好後問訊即可,不必一再點頭作揖。
拜佛要至誠恭敬。進寺門前要端正衣冠收攝身心。進入寺院後,先禮佛,再去拜見出家師父。在佛殿、經堂看到佛像,不論是木雕、銅鑄、紙繪、綢、絹畫,皆需衣著整齊,向佛菩薩像恭敬頂禮。
若有急務亦須問訊,以示尊敬。印光大師囑咐我們:「欲得佛法真實利益,須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即消一分罪業,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即消十分罪業,增十分福慧。」
進殿之前當先凈身心,洗凈雙手。進大殿不可以從門中央進入,除非門很小,只容許一個人走動。較大的門,一定要靠左或靠右進入,靠右進入則右腳先跨進去,靠左進入則左腳先跨進去。除佛經、佛像及供物之外,其餘不可帶入。
不得戴帽子入殿。不要以佛殿為通道,任意穿行遊走。也不可以蹲在殿堂里說話,不要到處走動東張西望,禮拜後方能瞻仰聖容,默念偈云:「若得見佛,當願眾生,得無礙眼,見一切佛。」
大殿內不可談世俗言語,更不可大聲喧嘩。除共修禪坐外,不可坐於殿內。於佛殿內,不得支腳、倚壁、靠桌、托顎叉腰站、更不可倚壁而立或涕唾污穢等,不可箕坐。
站立時應放掌或合掌站直,以示恭敬。在大殿內盡量勿打呵欠、吐唾液等,迫不得已時,應退出殿外。若在殿內打呵欠時應以袖掩口,吐唾液時用衛生紙包好放於口袋內。
進了大殿應該禮佛,如果我們在右邊,就地在右邊禮佛,在左方,就在左邊禮佛,信眾或遊客不可在大殿正中央的拜墊上拜佛,因為這是住持或主法和尚禮佛專用的,可在大殿東西兩單禮拜。
佛具三明、六通、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眾生起心動念,佛無一不知,因此只要心懷誠敬,無需執著拜佛方所。許多信眾有個錯誤的觀念,以為不在中間拜,佛祖會看不到他,這是不對的。
帶去供佛的香,或有剩餘可以交給香燈師父,不可隨意放在供桌上。
拜佛以後要按照順序排隊出殿,不能一哄而起作鳥獸散。
拜佛時動作不緩不急、內存虔敬、外現恭謹。不可看似恭敬,內懷我慢,或為求修行之名,詐現威儀。合掌手勢為雙手平舉當胸,五指合併向上,以能見無名指尖為度,掌心要空,不可貼緊。
拜佛時要五體投地,不可翹臀。雙手翻掌,手心向上托起,觀想接佛足,雙腳、額頭都要著地。
拜佛時心中念偈頌讚嘆佛的功德:「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偈頌念一遍或三遍皆可,接著念咒語「縛日臘,斛」 三遍。
禮拜後可以瞻仰佛像,心中默念贊佛偈:「法王無上尊,三界無倫匹,天人之導師,四生之慈父。我今得皈依,能滅三祇業。稱揚若讚歎,億劫莫能盡。」
若不會念偈頌和咒語,那麼禮佛時心裡觀想:「我現在禮拜十方三世無量諸佛」,這樣也是可以的。
不論佛殿內供有多少尊佛像,通常禮佛三拜即可。
3、為什麼拜佛菩薩?
彌勒菩薩
我們一進天王殿,第一個見到的,就是正當中供奉的彌勒菩薩。彌勒菩薩塑造的是布袋和尚的形象;他代表什麼意思呢?
布袋和尚肚皮很大,滿面笑容,他所代表的意義就是什麼資格才可以入佛門:第一要有肚量,要能包容;第二要慈悲,要以歡喜心接待一切眾生。所以彌勒菩薩表不可思議之法——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代表的是生平等心,呈喜悅相。
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代表的是大智慧,圓滿的智慧,能開發智慧,提高悟性,不迷惑顛倒,感情用事。尤其能幫助小孩學業有成、官人福祿雙增、商人增財增福。
佛門常說:「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拜菩薩,就是要增廣見聞,就是對智慧比較有追求,破除煩惱,為人處世,善巧方便,得當適宜。
觀世音菩薩
觀音菩薩表示大慈大悲,具有平等無私的廣大悲願,慈是使他人快樂,悲是幫助他人解脫煩惱和痛苦。慈悲一切、憐憫一切、救護一切眾生,就是大慈大悲。
當眾生遇到任何的困難和苦痛, 如能至誠稱念觀世音菩薩,就會得到菩薩的救護。
而且,觀世音菩薩最能適應眾生的要求,對不同的眾生,便現化不同的身相,說不同的法門。
拜菩薩,就是以菩薩為榜樣,長養自己的慈悲心,利益他人,造福社會。
普賢菩薩
普賢菩薩,世稱為十大願王。只要能虔誠信奉,普賢菩薩將與諸大菩薩一起出現守護此人,使他身心安穩,不受一切煩惱魔障之侵。
普賢菩薩具有延命益壽之不可思議的力量。普賢菩薩是禮德和大行願的象徵,象徵真理。他以智導行,以行證智,解行並進,完成求佛者的志願,所以又稱「大行普賢菩薩」。
普賢菩薩的坐騎是靈牙仙的六牙白象。白象代表願行殷深,辛勤不倦;六牙,表示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慧智。
佛教稱六牙白象是菩薩所化,以表威靈,象徵「願行廣大,功德圓滿」。
拜菩薩,就是把孝敬、慈悲、智慧,應用、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穿衣吃飯、學習工作、待人接物,能夠把孝敬、慈悲、智慧,應用、落實在其中,這叫做普賢菩薩。拜菩薩,就是學習知行合一、解行相應。
地藏菩薩
「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地藏菩薩處於甚深靜慮之中,能夠含育化導一切眾生止於至善。
地藏菩薩的大願:「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
地藏菩薩所表示的是孝親尊師,所以一部《地藏經》就是佛門的《孝經》,我們從這個地方學起。無論哪一個宗派,哪一個法門,都是從孝親尊師做起。然後把孝親尊師擴大,能夠孝順、恭敬一切眾生,這就是拜菩薩了。
4、為什麼拜羅漢?
羅漢是佛陀的學生,聽聞佛陀的教育,用功修行,解脫了煩惱和痛苦。我們拜羅漢、數羅漢,就要學羅漢,聽聞佛法,修正錯誤的思想、言語、行為,從而離苦得樂,身心清凈,生活幸福。
5、為什麼拜四大天王?
走進佛寺大門,你看的第一個建築物,叫天王殿。天王殿裡面供奉的是四大天王、彌勒菩薩;四大天王是護法,保護這個道場的。你懂得其真正的意思嗎?
東方持國天王
東方持國尊天王,梵名「提多羅吒」,「持國」為慈悲為懷,保護三千大千世界眾生,護持三千大千世界國土,故名東方持國尊天王。
身為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或阮琴,有兩義:一、弦樂器鬆緊要適中,太緊則易斷,太松則聲不響,錶行中道之法;二、是主樂神,表明他要用音樂來使眾生皈依佛教。
南方增長天王
「增長」意為能傳令眾生,增長善根,護持佛法,故名增長天王。
身為青色,穿甲胄,手握寶劍,有兩義:一、寶劍象徵智慧,慧劍斬煩惱,唯有智慧才能夠把所有的煩雜事情,統統都解決掉;二、為的是保護佛法,不受侵犯。
西方廣目天王
「廣目」意為能以凈天眼隨時觀察世界,護持人民,故名廣目天王。
身為紅色,穿甲胄,手纏一條龍或是蛇,有兩義:一、表世間多變之意,二、是龍神的首領。另一手上拿著寶珠,表內心不變之意。
這是講人心、社會、世界,非常非常複雜,常常在變化,您有智慧才能控制得住,才能掌握局勢,才能遊刃有餘,它表這個意思。
北方多聞天王
「多聞」意為頗精通佛法,以福、德聞於四方。
身為綠色,穿甲胄,左手卧銀鼠,右持寶傘(或作寶幡),有兩義:一:傘蓋代表要保護自己的內心不受外面環境染污;二、用以遮蔽世間,避免魔神危害,以護持人民財富。又名施財天,是古印度的財神。
上面粗略談了拜佛、上香的一些基本常識,目的是為勸勉初學的居士或未熟悉寺院規矩禮儀的信眾做個得體的學佛人。
威儀源於戒律,為三業大用,是每一位學佛人的行為規範,善用則能調攝修道者的心理,使身心都能精進而不放逸,從而安住於佛法中。
若能依之修持,不但得以不惱亂賢聖,不惱亂六道四生,不造惡業,而且可以廣修善業,廣結善緣,修改習氣。由此體會佛法的甚深微妙,慢慢減少過失無明,漸漸的積功累德,最後必能達到究竟清凈安樂。
【每日一願】
您有什麼心愿,請直接在下方留言吧,期待第二屆藍毗尼心愿節,我們會把您的心愿帶到佛祖家裡。
Hi
※大師一生三次見佛,自創一宗,首次提出因果報應理論,翻譯史上私設譯場第一人
※看懂這幾個故事,受益一生!據說,僅有5%的人能全部明白
※有位菩薩,曾潛入王宮戲犯宮人,還為所有弟子「黃袍」加身,後成為校長
※心愿電台:在生活中修行 在修行中生活
※傳說中釋迦牟尼佛的老師,個個大賢,最後一個三次想殺死佛陀
TAG:佛緣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