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非暴力不合作,甘地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非暴力不合作,甘地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148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869年的10月2日,聖雄甘地出生,他一生飽經憂患,歷盡坎坷,生於英國殖民籠罩下的印度,父親在他幼時便離開人世,他在家庭的影響下信奉仁愛,忌殺生,吃素,苦行的教條,也因此形成了害羞,循規蹈矩的性格,他十三歲就聽從家庭的安排和一個不識字的姑娘結婚。

非暴力不合作,甘地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甘地幼時膽小,他媽媽就讓他讀經書,直到他可以無畏於死亡。甘地之所以被印度奉為「國父」,是因為他是真正將非暴力當做生活理念,並且將它變成了政治手段。

對於世人而言,甘地留下來的就是「非暴力不合作」的政治理論。這個理論的提出讓英國人感到非常開心,於是英國人就開始在印度宣傳讚揚甘地領導的非暴力派。理由是「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特別容易擺平,那時印度國內還有武力革命派,倘若這一派出現了暴力抵抗運動就可以以東打西,反而還可以鞏固統治。倘若印度沒有武裝革命派作為力量制衡,甘地的運動根本不可能得到英國人的扶植。

非暴力不合作,甘地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甘地的運動除了受到英國人的推崇,印度國內的有錢人和統治者也非常贊同。因為這個理論滿足了他們的利益取向,倘若社會動蕩有錢人的利益會受影響而窮人則無所謂。但是甘地沒有明白有些社會問題沒有暴力是不能解決的,比如我國對於世界的承諾是「不率先使用核武器」,但是這並不代表不使用,武力可以作為一種籌碼,如果主動放棄使用暴力,那就失去了籌碼。這就等於向人跪地求饒,最後只能任人宰割。

非暴力不合作,甘地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我們可以通過甘地的一些舉動來感受所謂的「非暴力不合作」理論。在二戰時,法西斯將矛頭指向猶太人,而甘地卻呼籲猶太人集體自殺,這樣說不定德國人和法西斯就會對納粹暴行反感。在我國面臨日本侵略時,蔣介石去面見甘地時,甘地選擇拒絕幫助和參與同盟國,另外還建議中國人不要抵抗,隨日本人殺,反正中國人多,殺了兩億還有兩億,最終日本人殺得手酸了,就會變成「中國人的奴隸」。通過這些案例,甘地的思想也就只有殖民者會喜歡。

非暴力不合作,甘地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這樣的思想和封建社會的君臣觀念是如出一轍的,聽起來還不錯,但是這些理論都是統治者來統治愚民的手段。聽上去很漂亮,其實卻被強勢的一方當作統治工具來利用。從這方面而言,不論甘地自己有多麼高尚,他的理論對後世的影響都是在為統治階級服務。

1948年1月30號,甘地心甘情願的死在了一名狂熱的印度教徒的槍口之下,為什麼要說是心甘情願,是因為甘地需要犧牲生命,利用這種自我懲罰的最高形式來達到他想要的現實效果。以這樣的方式,完成了他成為民族信仰的最後一步。這樣的死對他而言是最體面的,即使沒有達到目標他也做了最大努力。甘地活著的最後幾年通過絕食等各種方式都讓人覺得他不屬於這個世界,不屬於政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亭殿閣 的精彩文章:

古代科舉考試到底有多難?
如何評價鐵血宰相俾斯麥?
屈原真的是個同性戀?
歷史上的今天,省長的兒子成了一代鐵血大帝
張飛真的能吼死人?殺豬的真是個書法家?

TAG:亭殿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