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酸奶看藏戲打麻將,從夏季節日看西藏世俗生活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強舸】
又到西藏旅遊旺季,無數遊客奔赴高原。外地人眼中的西藏常常只有寥寥幾個色調,雪山、寺廟、藍天就可以概括多數人的西藏印象。真實的西藏其實不止如此,在外人所熟知的宗教之外,西藏還有更豐富、更精彩多樣的世俗生活。
吃奶看戲的雪頓節
每年七、八月是西藏最好的季節,溫度適宜,陽光明媚,天氣很好。而且也還未到收割莊稼的農忙季節,正好有適當的閑暇。因而這段時間就成了西藏居民聚會遊戲的節日。西藏的夏季節日種類繁多,隨著地域、城鄉的不同而不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拉薩的雪頓節,從字面意思來說雪頓節是吃酸奶的節日。數百年來,政府又一直會在雪頓節期間在拉薩組織盛大的藏戲表演,因而雪頓節也被稱為藏戲節。
不過,雪頓節並不是西藏影響最廣的節日,從藏族習俗來說,雪頓節只是城市居民的節日,農牧民並沒有過雪頓節的習慣。實際上,在西藏各地市,傳統上也只有拉薩城的居民才會過雪頓節。即使在今天,以政府文件形式(放假通知)確認雪頓節的地區也只有拉薩市、林芝市和阿里地區。
林芝市是因為在民主改革後近二十年里一直屬於拉薩市管轄,直到八十年代才獨立成地區,因而行政上沿用了拉薩的慣例。阿里地區本處牧區,人口稀少,其首府獅泉河鎮在50年前還是河邊的一片荒灘,有城市居民也才是近些年的事,自然它的歷史上無法形成自己獨特的城市節日,因而借鑒了拉薩市的雪頓節傳統。
「旺果」的來源
相較於雪頓節,影響範圍更廣的是農村居民的旺(望)果節,無論拉薩、日喀則、山南、昌都、林芝以及阿里農區的農民(不包括純牧民)都會慶祝旺果節。不過,因為海拔和氣候不同導致穀物的成熟時間不同,旺果節在各地具體的節日時間也不同。旺果節的目的是祈求豐收,時間在每年夏秋之季,穀物成熟之前。
說起「旺果」的意思,現在許多解釋是:「『望』的藏語意思是田地、土地,『果』意為轉圈,『望果』是譯音,它的意思是繞地頭轉圈,也就是『轉莊稼地的節日』。」然而,新中國最早系統記載西藏民俗的文獻《藏族社會歷史調查(五)》(1960年版)並沒有如此解釋旺果節的含義,該書中只是指出「旺果」是藏語音譯(該書提及的其他節日,大多都有詳細的藏語含義的解釋),旺果節的目的是為了慶祝豐收。
我在拉薩、日喀則、山南等地與藏族農民的交談時,也問起他們認為「旺果」是什麼含義。他們大多也說不清,只是說,過旺果節一般是要有「繞地頭轉圈」的儀式,很多地方還會專門請喇嘛來轉圈和念經。有位藏族學者和我說,「旺果」應是藏語的外來詞,詞源應為漢語,就是漢語的「旺果」兩字,寓意「穀物豐收」。
旺果節的活動本身在西藏早已有之,畢竟期盼豐收是農墾社會最悠久的傳統,旺果之名卻應該是清政府的駐藏大臣提寫的,並由漢語音譯為藏語又音譯回漢語沿用至今。
夏季農閑的節日
關於旺果節與雪頓節的關係,有位藏族哥們給我說過他的理解:每年夏天,農民都過旺果節了,那城裡人也就想過節了,但是城裡人不種地,所以不需要去田間祈求豐收,還是在家裡開開心心的吃酸奶吧,因而搞出了雪頓節。
以上只是趣談,不過從雪頓節的內容上看,它與旺果節確實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三百多年前,五世達賴定下了雪頓節演藏戲的規矩,藏戲很快成了雪頓節慶祝活動的主角,畢竟酸奶什麼時候都可以吃。如今,作為重要旅遊產品的拉薩雪頓節,其推介的核心內容也是看藏戲。
歷史上,藏戲班子主要是來自拉薩、日喀則和山南各縣的農村藏戲班子,大多都農民兼職演出,所以也只有農閑時間才能外出表演(現在拉薩市城關區娘熱鄉等地已經有了職業化的藏戲演出隊,但是他們依然打著農民藏戲的牌子,大型演出也需要許多業餘演員)。雖然冬季有漫長的閑暇,但交通不便,而且天氣寒冷,拉薩居民也不會願意外出看戲。
這樣一來,農村居民就只剩下這一個閑暇時間了,這時,施肥、灌水、除草的農活已經幹完,收割又尚有時日,剛好出去唱唱藏戲,即豐富業餘生活,也賺些外快補貼家用。
因此,可以這麼說,雪頓節和旺果節都是基於西藏的農作物生長制度的,它們獨有魅力孕育在青藏高原的特殊環境之中。
但是,雪頓節僅是拉薩、林芝、阿里三地的節日。在西藏其他地區,還有另外的夏季節日。
賽馬節與「蟲草假」
那曲地區是牧區,賽馬節是這裡等同於旺果節和雪頓節的夏季節日,平日里難得一見的人們聚在草原上,騎馬比武,喝酒唱歌。
除此之外,那曲的另一個特色是,每年五月會給政府機關工作人員放長達半個月的「蟲草假」。因為這時正是那曲的支柱行業——蟲草業開始挖蟲草的季節,居民們都去草原上挖蟲草了,政府也就沒有太多行政事務了,但是草原上因為挖蟲草常常會產生糾紛,所以政府就在城裡放假。然後,一方面,學生被家長接回家去幫忙挖蟲草了;另一方面,大量幹部也去草原上調解和處理蟲草糾紛,維持本地的社會經濟秩序。
昌都地區因為農區和牧區都佔了很大比重,所以賽馬節、旺果節和蟲草假都有,因地域而異。山南地區則在近些年因為旅遊開始有了雅礱文化節這個等同於雪頓節的法定假日。不過,在西藏的各個地市中,夏季節日最有趣的當屬日喀則市,那裡的夏季節日是「六一兒童節」。
全民過「六一」
就是小學生們都喜歡的六一兒童節。不同的是,全國其他地區六一兒童節只會給小學生放一天假。而在日喀則市,六一兒童節是面向全體居民並且長達7天(包含3天法定假日和4天周末調休)的長假,日喀則市政府每年都會下發「六一兒童節放假通知」。
這一節日源於六、七十年代,最初是因為六一兒童節學校給小學生放假了,在機關事業單位工作的家長為了能陪小朋友出去玩,就紛紛在那一天請假,久而久之,請假的人越來越多,反倒是還在上班的人越來越少。鑒於日喀則當時還沒有類似雪頓節的假期,於是政府索性就將六一兒童節定為全地區的法定假日,全民放假過「六一」。久而久之,就成了今天日喀則市獨有的六一兒童節。
不過,為什麼日喀則的家長六一期間會想到要請假帶小學生外出遊玩?西藏其他地方的家長為什麼不請假陪小學生玩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將現代化產物的兒童節與日喀則本地的傳統民俗聯繫起來。在日喀則當地的傳統中,藏曆五月一日到十五日之間原本是「林卡節」,也就是全家一起去樹林中玩耍的節日。而在六七十年代,家長之所以會在六一兒童節請假,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去歡度林卡節。而拉薩等地的居民則習慣在八月的雪頓節全家外出過「林卡」,因而他們也就不會為了六一兒童節去請假了。
不過,根據曆法,公曆的六月初一般是藏曆的四月底,而藏曆的五月一日到十五日一般是公曆六月中下旬到七月初,但是,那個時候就到了小學生複習迎考的關鍵時刻,顯然不該再出去遊玩,所以日喀則市「過林卡」的時間也就前移到了六一兒童節。可以說,「林卡節」到「六一兒童節」的演變也是傳統節日和現代生活、學校制度互相調試的結果。
麻將也風靡
一般來說,在現在的遊記和文學作品中,西藏總是被描述成一個古老而又神秘的地方,它獨特的文化傳統數千年來保持不變。然而僅僅從西藏的幾個夏季節日的起源和演變中,我們就能看到西藏節日的不斷變遷,傳統和現代不斷交融。
進一步而言,就算沒去過西藏,網友們也大多知道藏族有三種傳統飲品:青稞酒、酥油茶和甜茶。對於遊客來說,一般很難習慣酥油茶的味道,傳統做法的青稞酒(非蒸餾酒,做法和口感都類似於米酒;現在市面上賣的青稞酒大多都是蒸餾酒,也就是白酒)也很難見到,只有甜茶是即常見又受歡迎的藏式飲料,各種攻略中總少不了對「某某甜茶」的推薦,在驢友們口中,甜茶是必須體驗的西藏飲食文化。
然而,甜茶的做法「紅茶+牛奶+糖」,看上去和英式奶茶的做法沒有什麼區別。實際上,藏式甜茶就是英式奶茶,它在西藏存在的歷史不過百年,是榮赫鵬侵略西藏之後才從印度逐步傳入的。進一步來說,英國製作奶茶的工藝則又紮根於歐洲與中國東南茶葉貿易的特性(紅茶在長距離海運中受潮有所變質,需要加奶加糖調和口味)之中。甜茶就以這樣獨特的方式從中國東南沿海出發,又回到了中國西部腹地。
例子不止於此,「過林卡」一直是西藏主要的休閑方式(昌都藏族一般不說「過林卡」,而說「耍壩子」,「耍壩子」其實是四川話,是藏語與漢語相互交融的又一個例子)。「過林卡」的主要活動,除了打色子外,就是打麻將(四川玩法),這已經有兩三百年的歷史了,江孜的帕拉莊園里至今還保存著當年十三世達賴喇嘛玩過的麻將,近年來八十分和鬥地主也日漸流行。
說起四川麻將,它的腳步也不僅僅停留在西藏,在阿里地區普蘭縣的中尼邊界上,隨著邊境貿易的長期開展,四川麻將也成了隔壁尼泊爾人的日常休閑活動,而普蘭最受尼泊爾商人青睞的邊貿商品則是北京的紅星二鍋頭,他們會把整箱玻璃瓶裝的二鍋頭灌進塑料桶(減重),然後再跋山涉水背回家。
總之,中國西藏即是古老和神秘的,又是開放並且現代的。豐富多彩的藏族文化形成於多種文化不斷的交流與融合之中,這些多種多樣的文化既源自西藏內部的不同地區,也來自近鄰四川、遠方的福建、巍峨雪山另一面的尼泊爾和印度,還有遠隔重洋的遙遠異邦。文化演變,就是這樣在普通人的生活中,不斷的傳播、交融與變遷。
※為什麼不遠千里去看升旗?他們的回答讓人淚目
※賈躍亭告大v誹謗被懟:只要你回國我就登報道歉
※中國人從哪來?非洲、東亞起源說真無法調和?
※馬克思主義的參天樹,必須由中國實踐的活泉來滋養
※國慶7.1億人次出遊,我堵在這兒你在哪?
TAG:觀察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