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全球最強導彈製造技術拿到手 俄稱有它助力太空將屬於中國
為了能夠掌握一流的焊接技術,中國採取與烏克蘭合作的方式,建立了中國-烏克蘭巴頓焊接研究院。 早在2011年,中烏即達成了建立中國-烏克蘭巴頓焊接研究院,雙方開展現代焊接和相關技術領域的科學研究,其成果將在中國推廣,服務於中國的裝備製造業。
也許有人會認為,這只是簡單的技術交流,其實不一般,烏克蘭的巴頓焊接研究所為一家成立於1934年的企業,專門研究特殊用途的焊接技術,比如:導彈或者火箭殼體的焊接,這相當於中國將全球最強導彈製造技術拿到手。
許多現代製造工藝技術依賴於經驗,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焊接技術,所謂焊接,也稱作熔接、鎔接,是一種以加熱、高溫或者高壓的方式接合金屬或其他熱塑性材料如塑料的製造工藝及技術。焊接技術的原理相當簡單,操作等也不複雜,但是想達到最佳效果卻要求非常高,特別對人員的素質要求高,很難用語言來表述的東西,只要經過技術交流、培訓等方逐步掌握。
該研究所為世界上最大的焊接專業研究機構,主要專長為航空航天領域的焊接工藝及設備等,或者說,用於製造導彈等尖端軍用裝備。其研發的技術為原蘇聯研發一系列洲際核導彈及運載火箭等提供了支持,其先進的鋁合金對接焊工藝,直接應用於導彈或者火箭殼體的焊接,局部真空電子束焊接則應用在火箭燃料貯箱焊接。這一系列技術都是製造洲際核導彈的關健性技術,論水平世界第一的,稱為最強導彈製造技術絕不過。
巴頓焊接研究所也涉足航天領域,掌握有太空焊接以及噴塗技術,這是製造宇航飛船,太空站所必須的技術。國際空間站的製造即應用了巴頓研究所的太空焊接設備。也因此,俄羅斯方面認為,中國獲取相關技術,對於其發展重型導彈技術非常有幫忙,對於中國的航天技術也一樣意義大,有它助力,中國可以製造出更大更好的航天器,比如:中國空間站,即可以會利用烏克蘭巴頓研究所的太空焊接設備進行組裝。俄羅斯《宇航新聞》雜誌評論員近日在接受採訪時更直接地認為,「中國積極發展自己的航天計劃,並創建了新的在速度和數量上都不落後於美國與俄羅斯的航天系統。在潛力與速度方面,中國已經在航天的許多領域領先。」換句話說,就是:也許未來太空將屬於中國。
中國在過去的50多年間,完成了從農業國到世界第一工業大國的轉變,成就是巨大的,但也存在不足之處,那就是在尖端技術領域存在弱項,也許有人認為這是因為中國的創新能力不足,其實中國的科研人員在技術理論及知識方面的水平上絕對不比國外的同行差什麼,真正的問題在如何設計變成成品的加工製造過程,涉及製造能力和工藝技術,簡單一點說:設計得出來,卻造不出。經過國際合作,確實為提升水平的好辦法,不過別人的東西再好,也不是自己的,只有弄明,掌握了才能算是自己的,也因此依然我們更加努力。
※為何中國軍艦上再也看不到反艦導彈發射筒?軍工十年追趕讓人稱讚
※中國飛豹戰機竟得這個國家核心幫助:它用這種方式向中國表友誼
※中國有能力同時建造40艘航母?並且表示還將投入更多資金建設!
※中國艦載無人直升機公開展示:俄海軍看到後羞愧不已感嘆沒法比
※土耳其這個國家不簡單:中國誠心誠意賣坦克給朋友竟遇它橫搶市場
TAG:空中的小飛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