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沒有傘的孩子,才會努力奔跑

沒有傘的孩子,才會努力奔跑

遠方的人兒,我們的牽掛

這個世界

本不缺少愛,

缺少的只是

表達愛的舞台和機會。

涇川,

這個絲綢古道要衝,

華夏文明的腹地,

自古以來,

就是西出長安、

通往西域的第一重鎮……

這裡,物產富饒,

以出產個大、色艷、味美的

優質紅富士蘋果著稱。

有一群不同尋常的人

他們身穿綠馬夾,

沒有性別年齡、

宗教信仰、

身份地位之分,

為了同一個善願,

再一次來到了這裡。

他(她)們心心念念的

就是那89位熟悉又陌生的孩子。

神奇咒語,引導我們前行

「 我願意在我有能力的時候,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並且不計回報。」

出發前一晚的助學培訓,是必不可少的一環。

培訓結束,滿心歡喜!

此次弘化家園涇川助學,

涉及到13個鄉鎮,

46位志願者需要在兩天內

將助學款發放到89位孩子手中。

好在人多力量大,

經過前兩次的助學走訪,

志願者們已經胸有成足。

這次都有備而來。

除了助學款外,

鋼筆、書包等學慣用品一應俱全,

還給孩子們帶去了補給營養的慈生堂蜂蜜,

以及豐富孩子們業餘生活的跳繩、彩筆等。

最最貼心的,

是為孩子們準備了禦寒的冬衣。

第二天一早的助學前行工作,緊張又有序。

前行準備完畢,萬事俱備,整裝待發!

車開不進去的地方,就用雙腳丈量。

助學路上的風景比比皆是。

心存善念,把愛傳遞

小佳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

孩子的夢想是當一名畫家。

孩子先天有特殊疾病,

孩子媽媽就是得這個病去世的。

釋覺明師父特別慈悲,

得知孩子的情況後,

不僅給孩子結緣了平安符,

還親手為孩子背上了書包。

11歲的小潔,

今年上五年級,

愛好拉二胡。

母親有輕度精神病,

小潔、母親和外婆三人

租住在半山頂,

房子比較陳舊,

無任何經濟來源,

好在小潔性格活潑可愛。

釋覺明師父

以及志願者們的到來,

讓簡陋的小院笑語不斷,

伴隨著小潔的二胡曲

蕩漾出歡快的心情。

小燕10歲,

跟爺爺奶奶生活。

性格比較內向,

理想是當一名醫生。

家裡靠爺爺奶奶務農維持。

志願者們為了讓孩子開心一些,

玩起了老鷹捉小雞的遊戲,

嘻鬧聲、歡笑聲

瞬間打破了小院的寂靜。

看著孫女久違的笑容,

一旁的爺爺欣慰極了。

上學前班的小超,

和奶奶一起生活。

家裡是土房子,

條件差。

好在孩子性格開朗,

我們見到他時,

他正和小夥伴玩泥巴,

後來志願者們

和他也玩了個不亦樂乎。

到孩子家門口時,

孩子幫志願者擋狗,

搬板凳,很有禮貌。

小超喜歡畫畫,

做事穩重,

特別讓人喜歡。

小芳、小香、小樂三姐妹,

和奶奶生活在一起,

家庭條件不好。

大姐上職中,

奶奶說妹妹學習很用功,

平時自己會獨立完成功課。

志願者用跳繩

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孩子們都特別開心,

志願者們也好像回到了小時候。

師父慈悲,身體力行

這次助學有幸得到

釋覺明師父的支持,

師父用自己的一言一行,

影響著志願者,

教導著志願者們心存善念。

關愛受助兒童

不僅結緣佛珠、平安符,

還親自參與走訪,

非常地感恩!

萬古長空,唯愛永恆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還有詩和遠方。

是的。

涇川當地的志願者,

有公務員、老師、

醫生、律師、老闆......

平日里大家各忙各的,

在各自的生活軌道上平凡著。

因為這群可愛的孩子,

——大家共同的牽掛,

聚集到一起。

這兩天對受助孩子意義非凡,

對志願者來說也是極其難忘的。

馮海剛老師堅守崗位,

犧牲了陪伴家人以及過生日的機會。

曹超榮老師的孩子

這兩天發著高燒,

但他白天依然堅持走訪,

晚上才陪伴高燒的孩子。

感謝所有參與助學的家人們,

因為你們,

才得以在涇川大地上、

在村落房舍間,

上演一幕幕感人

且令人難忘的畫面。

我們的光芒或許微弱,

我們的力量或許渺小,

但只要堅持,

就能聚沙成塔!

成為一道光,

去照亮孩子的生命!

志願者感悟

小龍和小霞家住在較遠的山村,上學比較困難,要走幾里山路,我們到的時候,奶奶剛接到小霞,因為山路遠,小霞一周才能回一次家!真的很辛苦,要走那麼遠的路,希望下次去的時候給兩個孩子帶些文具。

——趙岩、吳向榮

我第一次參加助學,通過助學走訪我才意識到我們現在有多幸福,小霞才七歲,媽媽因病去世了,留下她和精神狀況欠佳的父親,儘管生活如此的不容易,但是她還是特別的懂事,性格樂觀開朗。

——馬靜

助學走訪的第二天中午,當我們走訪到第三戶時,我接到了8歲女兒打來的電話,孩子哭著說找不見媽媽了,問我幾時回來,當時沒聯繫上她媽媽,助學走訪也無暇分身,只能讓孩子在樓道等著不要亂跑。

幸好在走訪到第四戶時,孩子打電話過來說媽媽回來了。我聽到孩子不哭了,也有人照看了,我才放心了。

再想想這些失去父母的孩子,是多麼地不容易!當他們渴了、餓了、生病需要照顧時,又是怎麼挺過來的呢!

孩子對父母是多麼地渴望!這讓我更加堅定了幫孤助學的信念,我呼籲我們的志願者,不忘初心,繼續前行!也呼籲天下父母,為了孩子,好好生活,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

——馮海剛

這次助學我認為最大的收穫者是我自己,在我的人生中太多的第一次。這一次我突破了自己,感恩生命,感恩團隊,感恩我的家人們!希望以後有更多的志願者加入到助學中來,給更多的孩子希望和信心!讓他們健康快樂成長!

——何雙燕

我們走訪的是太平鎮,印象最深的是小超小朋友,他活潑可愛,性格開朗,時不時的把我們逗樂。

小超喜歡畫畫,給我們畫了他眼中的彩虹、香蕉,很陽光的一個孩子。希望小超一直這樣開心地生活下去。

——史玉霞

走訪的孩子當中有一個有先天性心臟病,父親還是腫瘤中晚期,感觸比較深,我們打算把他們的資料都拍成照片,接下來希望通過其它眾籌渠道,看看能不能籌到一些費用給他們治療。

我是老義工了,從99年做義工到現在,每年會去拉薩三次,捐點物資,身為醫生也做點力所能及的事,幫助更多的人。

——王楚霄

第二次來到涇川,看到很多熟悉的面孔,心裡挺開心的。兩天的走訪我都在六組,大家都非常照顧我,所以走訪的過程很輕鬆。

另外,大家都越來越擅長和孩子互動了,文宣報道也越來越有序了。我也能更快地融入其中,懂得怎麼做好一名志願者。這是我們共同的成長。

我相信每一位志願者堅守多年,憑的不是一腔熱血,而是一種理性的認知,是一種信念!

——馬欣

加油,孩子!

鳴謝:甘肅省平涼市涇川縣大雲寺

攝影:全體助學志願者

撰文:慈生堂熊珍

來源:慈生堂(cishengtangfoo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弘化社 的精彩文章:

2017福慧護生園認捐
治瘧百發百中,莫以常情測度
豆瓣8.9的「素食」大片,感動千萬人,其中的妙義禪機,您看懂了嗎?
改造心的學問

TAG:弘化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