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如何利用碎片化時間
來源:未知素設計
作者:小企鵝
Part1: 設計師為什麼要利用碎時間?
第一,客觀事實,我們的時間是碎的
小到10分鐘20分鐘,多到1個小時2個小時。如今的時間,不像學生時代,以年計數,以月計數。現在就算是以天計數的時間,我們都是感到捉襟見肘的。現在跟隨下面這個實驗跟我一起縷一下「我們那些漏掉的時間」。
我們發現,其實可以拿來做計劃,做自己的事情的時間可能只有2H左右。
並且這個時間,還可能不是連續的。我們常常說我們要1周讀完一本書,研習什麼課題,做個什麼練習,但是我們找不到整塊的時間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常常感到很焦慮。
第二,碎片時間學的碎片知識,超有用
以我們多年的的經驗,往往認為,好的知識,都是寫在書本上的。書本的知識當然重要。但是不是書本的那些零碎的知識,也不要棄如糟糠。如果你的基礎還足夠紮實,很多時候,你遇到的瓶頸,很少是絕對的能力壁壘了,而是認知的廣度和深度。
邏輯思維的羅振宇還曾經說過,書本成體系的知識,之所以成體系,證明它已經被嚼爛了,過時了。大概是這麼個意思。其實不是說著作的知識不好,而是諮詢等零散的新鮮產物,未必就是浮躁輕漂言語,它可能能帶給你更廣闊的世界,引爆更多的創意。
我們設計師往往最需要的一部分知識就是碎片化的,比如資訊,大牛的博客、演講等等。所以,你會發現,學習知識,不要過於完美主義,擔心知識不成體系,東拼西湊的沒有成就感。這些碎片知識,很多時候,超有用。
有人還是會覺得,很多時候,我們還是想要更系統的知識。那麼,其實利用碎片時間,依舊可以做到七七八八。比如利用得到App,從別人的分享中獲取,這些在下面那一趴詳述。
Part2: 設計師怎麼利用碎片化時間
第一,你要擁有優質的碎片知識的資源
比如信息平台、設計師博客、設計師社區、諮詢網站等。一些推薦:
室內設計聯盟
www.cool-de.com
北京幫
設計家(台灣的):
國外:
http://www.archdaily.com/catalog/us
http://www.yellowtrace.com.au/selgascano-second-home-london/
http://www.ilikearchitecture.net/2015/09/de-candido-express-supermarket-nmd-nomadas/
http://www.vtwonen.nl/binnenkijken/vtwonen-binnenkijkers/
https://homeadore.com/2015/09/24/modern-renovation-jamison-architects/
https://www.pinterest.com
http://www.china-csdc.com/
http://architizer.com/projects/q/
http://www.home-designing.com/
https://www.yatzer.com/
其實還有很多,花瓣、數英、houzz、pinterest等等就一一介紹了。大家也都有自己偏好的類型。不僅僅是設計資訊類信息。科技、歷史甚至一些博物學的東西,都可以盡情去了解。
好了,第一條,你現已經擁有了知識點的來源。
第二,工具。預利其事,先利其器
很多時候,其實不是我們沒有找到優質的知識,而是我們收藏了,但從來想不起來看。甚至想不起來收藏到哪裡了。
照例推薦幾個:
【Evernote】最經典的,剪藏功能。能適用於絕大部分的收藏需求。PC端需要安裝插件。
【Instapaper】個人最愛。沒有任何附加功能和冗餘信息。營造純粹的閱讀環境。手機端在瀏覽器打開後可以分享過去,PC端在instapaper主頁輸入網址就可以收藏。
【收趣】功能強大,能重新排版,能轉語音,能推類似。
擁有一款自己習慣的閱讀工具。集中閱讀。讓碎片知識的外在環境,不再碎片。
第三,分清「收集尋找」和「閱讀學習」
這是最重要的一點。很多時候,我們在網上看到的往往不是「一篇」,而是「一些」有用的文章。我們往往有一種要窮舉的衝動,講現在這條線索上找到有的有趣文章全部找出來。就這樣,我們的目標在找和讀之間,搖擺不定,然後時間就過去了。我們時後即沒有好好讀現下的文章,又感到懊惱,可能最後找到的文章過幾天也找不到地址了。
為了避免這種目標不集中的心理現象。可以嘗試將「找」和「讀」分開來,找的時候只做收集,讀的時候不要花心。判斷做什麼根據個人當下的實際場景和時間緯度決定。當碎片時間來臨,就用其中一種,不要多想,激活它!
另外,一篇好的文章,吸引了你的注意力,讓你產生了興趣,但是不要著急,現在一定不要讀完,多瞟2眼就好。你要保存這份感情下來,點擊開啟「閱讀」開關的時候,並保持能馬上進入的狀態。這麼做降低了每次學習的難度和成本,所以,珍惜你的好奇心。
Part3: 如何保證設計師的學習效果
對碎片化時間學習的效果問題,也是很多人所擔心的。我們本來就已經處於信息爆炸的時代了,還要用更多信息充滿所有的時間空間,實在讓人腦容量過載。但其實,我們還是可以依靠方法得到讓碎片化的學習產生良好的效果。
第一,實踐,思考適用和非適用的情況
這是一個很理想的方式。如果要把一個知識變成自己的,最好的方式就是使用它。怎麼實踐?如果你讀到有意思的理論,一定要將這個理論做落地化的思考。將它自我化。
比如你現在是做互聯網金融的,你就要想這個知識點,在互聯網金融的環境中是否有可以使用的地方和方法。
佐藤可士和曾提出函數公式在品牌設計上的用法:y=f(x). y是方案,f是自我化品牌化,x是變數是資源。
同樣,在學習知識的實踐上也可以使用這種方法。x是知識點。f是我們想要運用的環境比如你的行業,比如你自己。y則是最後得到的運用這個知識的方式。
當然實踐是最佳的學習方式。前面也說了,很多時候,我們接受到的碎片化的知識大多是不成體系,沒有沉澱過的。如果沒有經過閱讀者的過濾和思考,這些知識依然是散落的點,而無法成為線。
第二,自我加工和二次傳播
真實實踐,並不一定適合所有的知識,很容易受到現實的限制。那麼還有一個方法,能幫助你講知識點認識得更加透徹。就是加工和傳達。你並不一定能得出它的使用方法,但是你可以將知識點轉化為個人理解,就是用自己的話能複述。這就是一種將別人的知識,轉化為自我認知的一種方式。一個知識,如果你需要傳達,你就必然需要理解得更加清晰,必然要表達得深入簡出。
能傳播還沒完,如果你有機會,就可以與人討論博弈。這些新鮮的知識,新鮮的觀點,很多時候我們是要帶著疑問帶著挑戰的心情去看的。那麼這個知識點一定有它行的通的地方和行不通的地方。與人討論,與人博弈。
第三,簡單的讀書筆記
如果你的時間空間少到可憐,那麼就寫讀書筆記吧。但是一定要記得1-3句話原則,不能再多了。
其實我們讀書筆記的目的是知道這篇文章講的是什麼,以及在需要的時候知道去什麼地方找。所以它不需要長篇大論,不需要摘抄,不需要你寫一大堆的想法。這些想法,你完全可以留著用前面的方法,與人討論。
這裡只要一個簡易的讀書筆記,而且這個讀書筆記,需要在一個文件中,一定要相對集中。集中了,這就是自己個人的知識點的索引。就算做不到「神探夏洛克」裡面的說的「記憶(思維)殿堂」。至少可以也可以隨時啟用。
最後,感謝你用你的碎片化時間看了這篇文章。現在,你可以收集你的學習資源了,下載你的學習工具了,以及,最重要,記得這篇文章講的是什麼喲~祝你進步~
※剛剛發布,Fendi、Saba等100個國際品牌傢具3D模型,美翻了
※不拼房間數,拼舒適,3個三居改一居案例告訴你,設計還可以這樣做!
※40平米,沒獨立卧室就不能好好住?看這幾個案例就有答案了
※一個設計公司三套案例,都很棒
TAG:室內設計聯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