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師應多利用數字技術教學,還是應減少使用?

老師應多利用數字技術教學,還是應減少使用?

來源:Edweek

作者:Sarah Schwartz

智能觀 編譯

從電子閱讀器到各種(旨在教某類技能)在線教育平台,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在日常教學中使用相關軟體和科技設備教學。雖然在線課程、數字工具和個性化學習等項目在K-12教育中被廣泛地使用,但其效果卻不盡相同。

我們現在已知一些成功的應用,可以提高學生成績、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但在其他方面,則仍存在很多問題。

老師們應該通過教學設計來更好地利用數字技術,還是該考慮大幅度縮減技術的使用?在最近的一個關於使用技術工具的教育論壇中,兩位專家就這個問題進行了討論。

Daniel Scoggin(一個網路學校的聯合創始人)說到:「谷歌可以告訴你數十億的事實,適應性軟體可以幫你彌補某些技能的短板,但在現實的交往中,我們會面臨與人性博弈的問題。」

Scoggin的網校旨在通過古典文學課程來「塑造學生的靈魂和思想」。他並不反對使用技術,但他強調「要先進行反思與對話」。每天,他的學生們會在文學、哲學或歷史方面,進行兩個小時的蘇格拉底式的討論。

他說,教育技術豐富了學生們的課堂。科學課上,學生們可以觀看火山爆發時的高清視頻;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結構。這些技術帶來的增強體驗使學生們能「更接近現實的奧秘與美麗」。

但是,Scoggin認為,課程的核心——「關於人性、正義和社會責任」的探討性對話需要面對面地進行。他說:這些辯論促進了批判性思維的形成,並推動學生重新思考他們的假設;如果把這些放在虛擬互動中進行,則會存在某些差別並降低學生們的判斷力。

而學習諮詢公司Getting Smart的首席執行官Tom Vander Ark則提出了相反的觀點。他認同不分青紅皂白地使用數字技術並不是一種好的教育策略,但他認為深度探究、辯論和批判性思維也可以在數字空間中進行。

Vander Ark寫道:「過去25年來,推動技術進入學校的同時,也最終推動了標準化問責制活動。他認為,這一活動導致了「狹隘地關注測試和規範性,卻忽略了創造力和合作。」 因此,教育技術經常被用於信息消費和技術測試,而不是激發學生創新。

Vander Ark認為,教育技術是一種工具,它沒有本身的好與壞,只有在使用激勵性的教學策略時才有價值。他說,它可以開闢更多的途徑來「創造和發明,甚至為解決全球問題做出貢獻」。

他列舉了一些個性化的學習項目,並指出技術提供了獨特的學習編碼和數據分析的機會,這些技能在大學和勞動力市場中越來越有價值。

由於各種潛在的原因,教育技術並沒有履行其促進深度學習的承諾,最直接的原因可能就是教師缺乏使用數字工具的舒適感,以及他們的專業發展得不到滿足。

地域經濟水平的不同,也使學校在培養老師使用技術方面的投入有很大差別

今年的技術統計報告中顯示,在貧困地區的學校中,幾乎沒有老師接受過「如何在課堂有效使用技術」方面的培訓。

—完—

想知道AI加教育領域有哪些最新研究成果?請在智能觀(zhinengguanym)對話界面回復「論文」;

想要AI領域更多的乾貨?請在對話界面回復「乾貨」;

為答謝讀者對智能觀的支持與關注,我們每周會從評論區內挑選一條點贊靠前的優質留言,贈送(於11月14-16日期間舉辦的)GET2017(教育科技大會)價值199元的展票一張。

有人問:你們為什麼要做智能觀?為什麼關注AI+教育?

我想,這不是一個選擇。

當AI開始顛覆各行各業時,我們首先想到了教育。未來是我們正在為之努力的地方,教育可以影響當下,改變未來。

我們用心觀察和記錄教育在這個時代的蛻變;努力把前沿的動態、最新的進展、先進的觀點帶到你面前,希望與你一起思考和探索。我們相信,長出AI翅膀的教育,會創造出無限可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智能觀 的精彩文章:

吳恩達:為什麼我要開設深度學習課程?
歐洲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大數據是如何加強教育的?
6種技術方法有助於解決學生的低識字率問題
頂尖大學中的5個極具潛力的AI項目
想要了解人工智慧?這10本經典圖書不可錯過!

TAG:智能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