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養生視角下的重陽節
文/沛玄
農曆九月初九乃中國傳統的「重陽節」,古人以「六為老陰,九為老陽」,「重九」日月並陽,故為「重陽」。重陽節應該是基於古代的宗教祭祀和歲時活動,在歷史的不斷傳承和演變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梁吳均《續齊諧記》載東漢桓景隨道教神仙費長房學法,於九月九登高避災免禍之事,但在此之前,九月初九日節慶中的基本習俗已經逐漸成熟。如記載西漢遺文軼事的《西京雜記》卷三「九月九日佩茱英,食蓬餌,飲菊花酒,令人長壽。」
茱萸(資料圖)
而關於重陽之日辟邪求吉祥貴生得長壽之核心內涵,則一直受到從古代原始宗教到東漢道教長生思想的深刻影響,這反映了我國古人的生命主體意識,在當時的上層統治階級生活中也有直接反映。如魏文帝曹王《與鍾繇書》中說到:「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故屈平悲冉冉之將老,思食秋菊之落英,輔體驗年,莫斯之貴。謹奉一束,以助彭祖之術。」從中可見時人嘆時光易逝、祈求長生不老之理想。此中之術,則不得不談重陽節所涉及到的三個道教養生長壽主題:時令、登高與飲酒。
一、「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時令
法國年鑒派學者葛蘭言通過對《詩經》的研究,發現中國古代節慶特徵與季律節令有很大關係。他認為慣常的生活節律是對事物的慣常活動的精確模仿,但這種自然的規律性卻只有通過他們自身生活的統一過程才能為人們所理解。節慶都是在中國農民有節律的生活中的轉折時刻舉行的,它們與個人和小群體的時間是吻合的。重陽乃陽氣旺盛由地上升之時;過此,則陽氣由盛轉陰,故在此陰陽轉換之際,正是天地萬物、人體周身得以氣機轉運的關鍵之時,正如《黃帝內經》說「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
四時變遷(資料圖)
陽氣乃人體生命的活力,在重陽之際,藏陽收氣則可保來年之精氣旺盛,外邪難侵,疾病減少,陽氣長存,長壽自不當言。《素問·生氣通天論》:「陽氣著,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真正的上醫乃治未病,而其所擅之術,則是妙察天地變化之樞機。道教內丹術亦講究子午卯酉時令與火候,時機轉化之重要可見一斑。《易·繫辭》曰:「變通莫大乎四時。」四時陰陽的變化規律直接影響萬物的榮枯生死。故遵循節令的運行規律來養生,則可自作主宰,達「陰平陽秘,精神乃至」的境界。否則,養生不僅功虧一簣得不償失,還可能會「折壽而不彰」,豈不「捨本逐末」乎?
二、「願登泰華山,神人共遠遊。經歷昆崙山,到蓬萊」——登高
重陽節又有「登高節」之說。《西京雜記》:「三月上己,九月重陽,士女遊戲,就此拔楔登高。」從東漢桓景登高避難的傳說中,可以看出重九登高開始是為家人祈得平安,到後來漸漸泛化為至親好友的懷念。「懷遠興悲」便因重陽節而成為了登高的主題。至於為什麼登高則能避禍?大概是由於山嶽在道教里是眾仙所居之所,高峰成了神仙通天之途,具有神聖空間的概念。如《禮記·禮器》所說「因名山升中於天」。 《山海經·海內經》記載「華山青水之東,有山名曰肇山。有人名曰柏高。柏高上下於此,至於天。」這同時也表達了人們祈求長壽的美好願望。
登高望遠(資料圖)
除此之外,九月重陽登高的另一來源,則有可能是古代節慶儀式中的遊戲競技。《呂氏春秋, 季秋紀》載: 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是月也,天子乃教於田獵,以習五戎搜馬。」《晉書·禮志下》載:「九月九日,馬射。」葛蘭言通過研究認識到中國的節慶通常在河畔或山川舉行,歌謠、划船、登上、採集比賽成為了共同體的感情聯繫紐帶,加強了社會的內部團結。長期、定期的聚會地點成為了「聖地」,而划船、登山等規則,則保留下來轉化成了相關的儀式和風俗。
由此看來,登高不僅是一種具有前現代意義上的體育活動,而且有助於人們的情感交流。登臨遠眺不僅可以縱覽美景,舒緩個人之情志,也可以交友賦詩,擴大自己的胸懷與見識。古人留下了大量的登高抒懷詩詞,如杜甫《望岳》「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表現出一种放眼天下的社會關懷與豪情壯志。
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飲酒
重陽節的一個重要習俗即是登高與友人飲菊花酒。飲酒在中國文化中源遠流長。據張光直先生考證,中國上古巫覡文化中酒有助於從事祭祀的巫師產生幻象,以便於「見鬼狂走」、「通神明」。殷商時代青銅器中酒器之數量和種類很多,其中包括盛酒器、溫酒器和飲酒器,都是在祭祀時所用的。道教歷代神仙中很多都與酒有不解之緣。如八仙中的呂洞賓、受祿的道教詩仙李白。杜甫《飲中八仙歌》中說到:「李白斗酒詩百篇, 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正所謂「無酒不成仙」,道士張三丰在《無根樹》中說到「無花無酒道不成」,此花此酒是否是重陽節的菊花酒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想見,酒在道教修仙長生的重要性。
飲酒賞菊(資料圖)
關於養生,道醫認為,酒乃糧食之精,水谷之氣,性溫而味辛,辛者主發散,性陽能祛寒;酒入心、肝二經,能升能散,具有禦寒氣、消冷積,疏肝解郁,宣發暢意之功。酒與葯的結合則在於酒性熱,能通經脈,行葯勢。《本草經集注》 :「大寒凝海,惟酒不冰,明其熱性,獨冠群物,葯家多須以行其勢。」故有「酒乃百藥之長」一說。魯迅先生在其《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葯及酒之關係》一文中就提到魏晉士人有服食「五石散」並飲酒以助藥性的風氣。
飲酒在我國已成為傳統文明和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它不僅被視為養生益壽之道,且可借酒怡情解憂, 從中尋找到人生的雅趣。雙九重陽,當溫陽之酒加上「餐秋菊之落英」中具有養陰明目的秋菊,更是有助於達到養生和延壽的功效。
秋菊(資料圖)
當然重陽節還有佩戴茱萸,食用蓬餌等習俗。晉周處《風土記》曰:「九月九日,律中元射,而數九,俗尚此日折茱英以插頭,雲避除惡氣,而御初寒。」其中山茱萸極有藥用價值。在傳統文化中,重陽節具有濃厚的道教養生祈壽色彩,因為九月九日同時也是眾多神仙的聖誕或飛升之日,如太上老君、真武大帝、斗母星君等,各地也有祭祀或慶祝道教神仙的齋醮活動。這種道教信仰也表達了人們對健康長壽的祝願,隨著時代主題的變化,重陽節也逐漸演變成為了「敬老愛老」祝福老年人的節慶,可見道教作為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已深入進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和精神內涵之中。
友情鏈接
歡迎關注全真龍門派祖庭北京白雲觀官方微信。
歡迎關注爻乂爻微信號,一個嚴肅而不失趣味性的道教神學研究者。
(編輯:念遠)
聲明
※您和哪位神仙最有緣?講述您的故事
※內丹術之真正修鍊:尋正脈,與天地精神相往來
※太極,越打越年輕
※中國民俗蘊涵的情感與智慧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