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筆跡會透露什麼?
總第921期;歡迎關注。
筆跡不僅可以透露你在哪個國家長大,還能讓人發現你接受的是何種教育...
你的筆跡透露了什麼?
What your handwriting says about you?
原文作者:Adrienne Bernhard
在打字技術已經普及的今天,人們動輒追憶手寫時代,但事實上我們每個人依然離不開手寫。從購物清單、醫療處方到手寫情書無一不是手寫,只是我們如今大多寫得潦草散亂,不如過去那樣精緻。手寫體曾經充斥我們的日常事務和通信往來,如今多在畢業證和婚禮邀請函這樣的莊重場合中發揮作用。在這些用筆代替鍵盤的稀有場合,我們惴惴執筆,難免擔心自己潦草的字跡給閱讀者帶來辨認困擾。
每個人的筆跡之間都存在差異。這些差異不能僅僅只從「字如其人」的層面去理解,還要考慮到文化背景的烙印。不同民族間的筆跡差異,有如明顯而穩定的文化指紋,在字裡行間講述著故事。在這個文化差異似乎日漸消退的時代,字體很大程度上和當地美食和貨幣一樣,仍然彰顯出國家和邊界的區別。
「行書」一詞源自拉丁文,筆跡的顯著特徵是字母相連。「行」即「奔跑」之義,在書寫時,筆端在紙張上的字母間穿梭,握筆的手彷彿在不停地奔跑,因此有「行書」的稱謂。如今很多人有一項關於行書的痛苦,那就是簽名。儘管童年時也曾在三線格上苦練字母,但如今我們不少人還是只能勉強隨意地簽名。
你的筆跡能透露出你所接受的地區教育。即便親筆簽名時你的字跡有如雞爪的抓痕,還是可以從中看出學校教育的痕迹。
如果你在20世紀中葉的英國長大,那麼你書寫的是字母打圈的圓體;如果你在美國長大,那麼書寫的便是斯賓塞體——一種在印表機出現前通用的商務信函手寫字體;如果你在21世紀的澳大利亞西部長大,那麼你會以往右傾斜80度的字體書寫;而在歐洲大陸的大多數國家,年輕作家在書寫時筆跡幾乎筆直。我們的筆跡中還有些特徵,似乎哪種書寫體系都沒教過。比如把小寫字母「i」上部寫成空心,或者是大寫單詞中的每個字母來表示強調。
圓體手稿
此外為了避免書寫的混淆,在筆跡中還出現了一些相對微妙的地區差異。比如,法國在書寫數字「7」時總是習慣在數字中間劃一道橫杠,來把「7」和「1」區分開來(這真的不是海盜的配飾,而是數字「7」);而加拿大的「7」則毫無特別之處,看起來比較樸素。再如,為了區別小寫字母」q」和數字「9「,德國在寫字母」q」時會在末端加上裝飾性筆跡,而北美則是在尾部加一道向右彎的鉤。這不禁引人深思,為什麼筆跡會存在這些地區差異,這些差異是否又包含了什麼民族個性呢?
北美字母q的寫法
追尋答案的過程往往是曲折的。無論是書寫目的上對清晰度和速度的追求,書寫工具鋼筆和圓珠筆的多樣選擇,學校書寫教育方式的改變,還是書法技巧本身的變化,都影響了筆跡在當代的演進。
書寫目的
史學家、國際大師級書法家兼書法教師協會檔案委員會主席鮑勃·赫夫德說:「飛速移動的手摺射出人們想寫得更快的需求。」在西方世界書寫形式的不斷演變進化中,性別、年齡、用手習慣誠然也是不容忽視的影響因素,但對速度的追求似乎一直都是根本驅動力。
《獨立宣言》手稿
以美國為代表,商業的快速發展推動了書寫形式的變化。例如,碼頭上的文員必須快速清晰地填寫運貨單和旅客名單,但斜體寫起來太慢了,於是一種更簡便的銅版字體(《獨立宣言》也採用這種字體,該字體因在印刷前要將文本刻蝕在銅板上而命名)就此誕生。隨著時間流逝,這種字體的手稿數量逐漸減少,但工業化和移民潮在美國和歐洲繼續促成了一系列全新書寫風格的誕生。
書寫工具
毋庸置疑,書寫工具的影響也不容忽視。當羽毛筆被鋼筆取代時,鋼筆寫出來的自然就是相互連接的字母,圓體字時代隨之一去不復返。而到了20世紀60年代,圓珠筆的大量生產對鋼筆造成衝擊,圓珠筆的直立握筆方式會讓字跡顯得更加醒目筆直,這也是美式書寫的典型特點。美國作家採用的這種標誌性的活潑字體,似乎和他們的性格沒多大關係,反而和他們書桌抽屜里的圓珠筆關係更為密切。
法國鋼筆
不過法國的年輕學生仍需要用藍色鋼筆練習書寫。或許這可以解釋法國人的字跡仍能保留優雅特色的原因:鋼筆這種經典書寫工具讓法國人寫字母時更少抬起手腕,能夠更靈巧地掌控書寫,從而形成帶有打圈字母的斜體筆跡。而在澳大利亞,根據國家英語課程標準,年輕學生必須用鉛筆寫字,直到他們獲得證明自己能夠「保持字母大小一致性和清晰性並組合起來」的書法證書為止。
書寫教育
現在,由於打字的流行,芬蘭及大多數美國公立學校不再進行手寫教學,不少北歐國家也對自己國家的課程做出類似改變。但從不隨波逐流的英格蘭對於手寫卻有著完全不同的態度。儘管英國國家手寫協會推薦採用清晰簡單的字體,但由於英國政府並未強制規範,無論塊狀字體還是圓形字體,學校老師都可以自由選擇教授。
塊狀手寫字體
也許是出於傳統意識,又或許是因為2014年英國國家課程大綱文件中「推薦使用行書而非連體字「的模糊表述,少數英國老師仍然堅持舊式的字體教學。再加上在書寫工具方面,英國有大量的優質鋼筆、寫字紙和斜筆架可供選擇,這使得當地書寫更加難以統一標準。或許,糾結於複雜的新舊系統之間、始終沒有一個固定的書寫風格,就正是英國人的典型風格吧。
隨著電子郵件和印刷體的流行,不少筆跡的細微差別無法通過印刷方式體現,書寫正變得越來越同質化。羅斯瑪麗·薩松博士是一名書法研究者,她發明的「薩松原創字體「被英國國家書法協會官方推薦。她指出:「書寫是人們在紙張上的自我呈現。」的確,手寫的原創性可以很好地用來表達情緒,而表現力再強的簡訊或表情包也只能近似表達。
薩松原創字體
然而在iPhone時代,特別對於年輕一代而言,書寫有沒有用處似乎還有待討論。薩松博士指出,好些青少年「似乎忽略了他們所接受教育模式留下的痕迹,同齡人的筆跡常常缺乏個體差異,看來想分辨出一個寫作者的國籍變得不再那麼容易了。」
不過,至少就現在而言,想要分辨還是很容易的。
@本文來源:網路。內容觀點僅供書友參考。
@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有侵權或其它錯誤請及時與我們聯繫以便更正或刪除!
﹀
【二王書系 推薦用筆】
朱雀之風
熱賣品 | 第五批最新上架
﹀
※臨帖五要
※被低估的明代書聖董其昌
※書法史上的「父子書法家」
※董橋:字緣
※千古書家,而今安在?
TAG:書法入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