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有多少中國人,在假裝內心強大?

有多少中國人,在假裝內心強大?

作者簡介:達芙妮 / 心理諮詢師 人道主義踐行者

文章來源:心理公開課

01

「獨立,很累,很寂寞。」

不知道從何時起,我們變的越來越獨立了。

也許是因為看了太多「人生就要靠自己」,「人生只能靠自己」之類的書,或聽了太多之類的話,也許是因為這個世界整日爆出太多的糾紛、問題,讓我們覺得人心叵測,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不足蛇吞象」。

為了避免這些背叛、辜負發生在自己身上,我們提升了自己的「安全裝備,」並且一再的發展出鞏固這種「安全」的技能。

總之就是我們變的越來越堅強,越來越獨立,越來越無堅不摧。

「你是越來越獨立了,越強大了,但是你也越來越累了,越來越寂寞了。」

「你是物質越來越能自足了,但是你也好像越來越沒歸屬感,也很難快樂了。」

似乎正是無數人生活的寫照。

「獨立」是現代人生活的一種病,一種防禦自己虛弱的「病」,一種希望全方位「控制」自己生活的「病」。

獨立之所以這麼受人推崇,是因為在當前的辭彙語境中,大概很多人都把獨立等同了強大,而我們之所以很推崇強大,是因為我們的文化在推崇一種傾向:反弱小。

每種社會都有自己的主流文化,那些被主流文化所排斥的特質,容易被打入「羞恥」的範疇,這意味著一個生活在主流文化是推崇強大的時代,弱者,或者發現自己虛弱品質的人內心會自帶羞恥感。

這種「羞恥感」決定了人們只會允許自己強大,不準自己脆弱。

但同時很矛盾的是,脆弱是人性真實的一部分。

當我們不敢表達自己的脆弱,認為脆弱是一種帶有羞恥的成分的特質的時候,我們就再也不敢展示自己的脆弱,不敢暴露自己的虛弱,我們需要僅僅的維護住自己這部分「家醜」,以免被人恥笑。

維護脆弱,讓自己一個人去消化脆弱,並且過度的發展這種能力,就會讓一個人越來越獨立,越來越會發展自己的控制性,同時會讓我們喪失掉真正依賴別人的能力。

——真正的依賴正是建立在分享脆弱的基礎上。

《我的前半生》里的唐晶,獨立性非常強,但同時內心脆弱,為了防禦內心脆弱,在親密關係里不敢依賴別人。

同時她的男朋友賀涵,更是一個獨立性很強,喜歡用征服和控制展現自己能力的人,唐晶不敢暴露脆弱,賀涵發現不了自己有脆弱的一面,導致這倆人戀愛十年都無法結成正果—-締結可以分享脆弱和信任的親密關係。

無數的「唐晶」和「賀涵」正在被這個社會催生出來:一方面是個人能力越來越越強的個體,另一方面是越來越脆弱的關係。

在單槍匹馬里我們是英雄,但在關係經營里,我們的成績一塌糊塗糊塗。

據統計,2017年離婚率已飆升至39%,單身人口已經超過2億,一方面這固然跟傳統的關係結構模式被瓦解有關,另一方面這也反映出在新的時代,我們在關係的建立和維護上面臨很多問題。

這是一個反脆弱的時代,而反脆弱,則容易導致人們內心封閉。

02

「脆弱,是一種基本的人性。」

為什麼我們不敢表達脆弱?

脆弱是一種基本的人性,人人都有脆弱的一面,虛弱的一面。

如果不敢表達脆弱,就意味著脆弱會一直被兜著,貯存在這個人的內心裡,久而久之,像塊石頭一樣沉甸甸的充滿分量。而這時人要往前走,就意味著要負重前行——頂著石頭前行,所以我們就容易累。

不敢表達脆弱的人會建立很強的對脆弱的防禦能力,也就是過強的自尊心。

自尊心的另一面其實是玻璃心,自尊心和玻璃心都是為了避免自己受傷害而發展出來的,因為可能體驗過處於弱勢的那種羞恥的滋味,所以要一再提放自己避免陷入同樣的處境。

這樣一來,個體就需要分散一部分精力用於保護自己的脆弱,也就是維護自己的自尊。

人們不敢表達脆弱,可能會有以下原因:

(1)時代錯覺:「你要努力活成最優秀的樣子」

在一個過度推崇強大的時代,一切弱的東西都自帶恥感,這註定了主流社會的人們都以追求強大為榮耀,也就越會造就很多越優秀越不敢示弱的人群。

這類人群可能其他方面能沒問題,外表優越驕傲,但他們容易活的不真實,以為生活就是應該按照優秀和強大的樣子活,結果他們努力的活成了那個樣子,卻發現自己並不幸福。

幸福意味著要接受真實的自己,而不是條件性的自己,如果一個人只接受自己是強大的、優秀的,那麼他僅僅是活在他的「優越感」里,一旦這種優越感不再,他的生活就岌岌可危。

但是值得強調的是,社會似乎正在大面積的催生這種人,拚命地追求優越感,拚命的追求優秀,讓自己各方面似乎都無懈可擊,但卻把真實的生活搞的奄奄一息。

認為自己只要比別人優越,比別人優秀,就會幸福,是這個時代灌輸的一個最大的幻想和泡沫,越早及時的從追求優越感的泡沫里醒過來,不做優秀的奴隸,越早能夠讓自己活的真實,一個人會越活的自由,活的有力量。

(2)代際因素:「自我意味著酷」

或許是因為之前我們的祖輩被集體主義捆綁的太久了,所以到了80、90一代,大家對獨立性的渴望是如此高漲。

由於西方文化的蔓延,和獨生子女政策的實施,這導致了80、90這代人對獨立特別熱衷,獨立可能意味著「酷」,「自我」意味著有個性。

當個人主義文化逐漸瓦解集體主義文化,集體主義中那些不好的東西被取代了,但同時一些好的品質的作用可能也被低估了。

過度的個人主義其實會讓我們的生活走向孤獨。

(3)家庭因素:「來自父母的否定,變成深深的恐懼」

鑲嵌在社會中的家庭其實是社會規則執行的有力組成部分,這就導致了那些被社會定義為含有更多羞恥感的東西會被家庭的規則禁止。

如果一個家長從小對孩子的教育就是人不能脆弱,必須強大,才是一種正確活法的話,這個孩子之後的一切行為可能都會禁止自己脆弱,並且會嘲笑他人脆弱。

他可能長大後會感知不到自己的脆弱,而總是展現自己強大的一面,像賀涵那樣,結果就是他也感受不到別人的脆弱,從而不能給心愛的人更多有限的呵護。

這樣他構建的人際關係也會充滿強力和控制,而缺少一些溫情和體貼,平等和接納,其實容易斷掉。

在另一些家庭里,父母可能過度追求強大和優秀,從而對孩子提出過高的要求,或者按照完美主義的標準要求孩子,從而在孩子真實的生活里製造了太多否定,每一次否定都會讓孩子體驗一次脆弱和無助。

這種從小體驗到的自己不行帶來的羞恥會深深的潛伏在一個人的內心,成為一種恐懼,讓他以後再也不敢表現脆弱,甚至不能接受任何否定。

這樣的人長大後在一切關係里都容易出問題,就好比他身上埋著雷,一不小心就被外界踩著,然後爆炸。

被否定過多的人身上綁著很多雷,他們小心翼翼,負重前行但即便這樣,還是容易一不小心就被外界引爆,導致自己受傷,對於這種人,建議最好找心理諮詢,去進行心理卸雷。

03

我們如何才能敢於表達脆弱,

讓自己過的不那麼累?

脆弱是人的基本人性,否認或掩飾自己的脆弱,只會讓自己活成封閉的孤島,且疲憊不堪,喪失活力。

如果所有的人都在追求反脆弱,那麼這個社會將會到處充滿防禦、不信任、冷漠、競爭和控制。

我們構建越來越多的心牆,這些心牆固然保護了我們免於受傷,但同時也讓我們深陷孤獨。

基於很多的因素,我們可能嚴重低估了真正的關係對一個人的影響力,而誇大了其他部分對人的重要性。反脆弱會影響人們對關係的建立。

一個人要從反脆弱的狀態走出來,可以參看以下建議:

(1)脆弱並不可恥,脆弱是人性的重要組成部分。

只要是人就有脆弱的一面,沒有不脆弱的人,所以人不應該把脆弱藏起來,去追求絕對的強大,試圖把脆弱消滅掉。脆弱就像我們的影子,跟我們如影隨形,沒有影子的人會死,沒有脆弱的人是虛假的。比如機器人沒有脆弱,但機器人不是人。

脆弱並不代表著失敗,無能,是我們的文化和教育把這兩方面做了很多無效關聯,導致我們現在一想到脆弱,就自動套進無能、失敗的感覺里,其實它們不是一回事。

脆弱就是意識到你現在需要一些安慰,總有那麼一些時刻,我們都是脆弱的。

正是因為脆弱的存在,我們才需要關係。我們看見自己的脆弱,也就能看到他人的脆弱,這種惺惺相惜導致人們建立深度鏈接。

脆弱是人性的表示。

(2)能夠展示和暴露脆弱是一個人真正內心強大的表現。

一個人只有正視自己的脆弱才能真正的看到自己的力量,不敢承認自己脆弱只會讓自己把很多的力量用於防禦脆弱,用於維護和建設自己的自尊心,這樣就會限制人的發展,其實會讓人更加的虛弱。

看到自己的脆弱,直面自己的脆弱,才能從脆弱里獲取力量。

逃避脆弱就像一個人掩耳盜鈴,不過是一種自我欺騙的策略,只有真正接納了自己的脆弱,才能真正的學會堅強。

(3)不敢表達脆弱可能會增加我們建立關係的難度。

關係都是在袒露脆弱的時候建立的,關係的深度會伴隨著袒露脆弱的深度。我們在關係常常有這樣的感覺:

如果你要跟一人建立關係,你就要多找他幫忙,能找人幫忙就是一種敢於袒露脆弱的表現。

在親密關係里,我們經常會看到:愛是一種指向弱小者的情感。我們愛上一個人,並不是因為對方的強大,相反,是他暴露的柔弱或脆弱,讓我們心疼,從而建立了的愛的鏈接。

愛情更多是一種看到他人的柔弱、孤單而喚起的對於自身同命相連的柔情和悲憫。所以我們愛上那個人同時就是愛自己。

忘了是誰說過,當我們愛上一個人的時候,不過是穿透了她的外在,發現他不過是個孩子,於是心疼了他。

所以,如果一個人不敢表達脆弱,就會減少跟人發生真實感情鏈接的機率。愛不是靠優秀和強大建立的,而是靠信任和依賴。

所以敢於讓自己去依賴別人,是真正信任自己的表現。敢於依賴,也就是敢於脆弱。敢於展示脆弱,並且相信對方並不會傷害你。

(4)袒露脆弱可以幫助我們從自我中心裡走出來。

當我們掩飾脆弱時,就像身上背著一個巨大的包袱,為了照顧這個包袱,我們沒有多餘的精力看到被人的感受,而且我們會過度的關注這個包袱的感受,從而容易陷入自我中心的境地。

人之所以會陷入自我為中心,其實是追求優越感的表現,就是害怕自己不如別人,認為人的價值是建立在別人優越的基礎上,從而對別人提防和不信任導致。本質上是認為人是不平等的。

袒露脆弱就意味著你要把別人看成跟你一樣平等的人。如果你在心裡不認為別人跟你是平等的,你是沒法袒露脆弱的。

04

寫在最後

最後,在這個時代,我們賦予了獨立太多正面的意義和標籤,以至於人們之間互相依賴的能力已經大大降低。

人們越來越學會自己愛自己,但是依賴愛情和關係的能力已經大大降低,我們把自己逐漸的朝超人的方向發展,卻讓生命陷入了一個個孤獨、不信任、相互防禦的牢籠之中。

一句話,我們活成了巨人,卻同時深陷孤島。

我們學會了用強力去征服和控制世界,卻喪失了與世界和人和平共處的能力。

也許,心理學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解構時代的壓抑,解放那些被主流文化壓抑著的人性的另一方面。

幾百年前,弗洛伊德解構了維多利亞時代的性壓抑,我想基於這個角度,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了解點心理學,來幫助自己解構外界的壓抑,正是從這一點上來說,我覺得一種基本的人道主義是可以實行的。

是的,一切都是人性,太人性的。

文章來源:心理公開課(yixinligongkaike) 作者簡介:達芙妮/ 心理諮詢師人道主義踐行者作者公眾號:工業時代的月亮

生活陷入無助無力模式,還能怎麼辦?
吃貨心理學:人的性格和吃的食物有什麼關係?
如何將社交恐懼變成優勢?
如何跳出「對陌生人客氣,對身邊人發脾氣」的惡性循環?
越是做自己,就做得越好

TAG:小崔不抑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