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不肯放手讓孩子成長,這是害孩子
本文原創,歡迎個人分享轉發,媒體轉載請聯繫作者!
生二胎的越來越多,門診經常有媽媽抱著小的,後面跟著大的來看病。有些孩子是我看著長大的,眼看著孩子一天比一天大,二寶很多都快2歲了。我也發現很有趣的現象:老二似乎比老大精、成熟。
如果是老大看病,通常會哭的時間很久,再怎麼哄似乎都無效,害怕看病、對醫生的驚恐很明顯,除非抱出診室到外面哄;老二更多的時候相對老大安靜很多,也會哭,但是稍稍安撫下就會停止哭。這麼小的孩子都知道對「穿白衣服的人」害怕,尤其是老二,1歲多的孩子,有沒有外界事物界定對自己的傷害程度,但是看到醫生普遍哭鬧是這個年齡的共性特點。但是老二似乎表現比老大「早熟」。
有時候,我會和媽媽聊,媽媽普遍認為老二比老大精。
為什麼老二比老大精?
同樣的娘胎所生,同樣的父母、家庭教養,孩子為什麼還有這麼大差異?或許老二生下來身邊就有一個比自己大的哥哥姐姐,隨時都有可參考的對象來模仿和學習,有利於自己的成長。
再者,老二生下來就有一個競爭對手存在:哥哥姐姐。為了能博取媽媽的關注和愛,生存的本能使得老二正常的很快,尤其是社交和語言。
老話說的好,「一胎照書養,二胎三胎散養」。的確是,有老大的時候,凡事都事必躬親,把所有的愛都給予老大,出去玩怕跌倒、怕被其他小朋友欺負,吃飯怕營養不全,生病一定是第一時間抱著孩子醫院看病;等等。有了老二,這些呵護相對少了,畢竟一胎有經驗了,加上老大的存在,愛無形中分散給兩個孩子,老二有更多的機會做精細運動;反思我們帶孩子的過程,給孩子更多的照顧,其實阻礙了孩子的成長。孩子的鍛煉機會多了,反而發育成長的更快。
讓孩子在蹣跚中成長
孩子學走路,媽媽覺得是很累人的階段。時刻要彎著腰,扶著寶寶的雙肩、或者扶著一個肩部,讓孩子邁出每一步。很多媽媽都經歷過這個階段,心想:等孩子會走路了,不在抱著孩子。但是孩子真的會走路了,我們真的堅持最初的初衷了嗎?
孩子會趴、站、走是發育過程中必經的階段。會走之後,孩子會拉著你的手到處跑跑看看摸摸,對事物的好奇,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放開手,讓孩子自己多走,這有利於之後的跑、跳、單腳站,更有助於吃飯、睡覺、生長發育快。
讓孩子適應新環境
很多家長,尤其奶奶、姥姥帶孩子出去玩,總怕孩子受欺負,時刻守在孩子身邊。即使是遊樂場,排隊做滑滑梯,都會和其他家長說,能不能讓我家孩子先滑,理由就是:「我家的在哭,等不得」。和其他小朋友玩耍的時候,不小心有言語和肢體衝突,甚至會責備其他孩子,要讓著我們家孩子。
其實,你發現,孩子有點窩裡橫,家裡不可一世很霸道,不滿意就大哭,出了家門就經常受欺負。因為孩子還沒有學會和其他小朋友如何相處,不太具備通過自己的能力達到目的、和其他人相處。
當有了老二,你無形中做不到老大般的呵護,這個時候,你會發現,老二似乎不存在這些問題,距離遠點,你發現孩子社交還是有一套的。
再者,就是喂飯,你會發現,孩子雖然吃的到處都是,經歷一段這樣的時間,我們就不需要端著碗給孩子喂飯。喝水也是,讓孩子自己拿著杯子。而不是,孩子把奶瓶、水杯,遞給媽媽讓媽媽喂、或者大人拿著杯子,孩子湊嘴巴過去喝。穿衣服鞋子都是如此,讓孩子多些動手的能力。生活中很多細節,老大的被動、老二的主動在成長中會逐漸明顯勝出。
如果你家孩子是一胎,拿出帶二胎的感覺,給孩子足夠的空間,讓孩子成長,你會發現孩子適應生存環境很快。
TAG:鴿子醫生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