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乖太聽話,卻讓媽媽好擔心
本文原創,歡迎個人分享轉發,媒體轉載請聯繫作者!
一位媽媽心急如焚的發來求助,四歲的女兒,害怕陌生人,在外被別的小朋友欺負,從不還手,幼兒園老師的評價就是特別聽話。
原來覺得可能孩子是膽小、靦腆,也沒多在意。最近的一件事卻讓媽媽無比擔憂起來,孩子在幼兒園睡前例行的上廁所環節中,自己坐到了馬桶上開始尿尿,但是因為別的孩子對她喊快起來,我要憋不住了,就立刻起來讓給了其他小朋友,她只能自己忍著,其他所有的馬桶都有小朋友占著,孩子居然一直忍到睡醒。也可能孩子根本就沒有睡著。
媽媽既心疼又擔心,趕緊的鼓勵勸慰孩子,可是小人兒卻說,我以後不想讓你知道這些事情了。也正是孩子的這句話更讓媽媽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孩子怎麼了?太順從,膽小、敏感、沒有安全感、去討好別人、甚至還有不信任感。是天生的性格內向還是環境影響造成的?這樣的性格能改變嗎?怎麼幫助孩子勇敢的表達自己?
也許很多媽媽雖不曾面臨如此極端的問題,也會困惑,孩子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我家娃的性格是好還是不好呢?怎麼引導才會更好呢?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孩子的性格雖然的確具有一定的遺傳性,出生的時候就有某種性格的傾向,但事實上的性格仍然取於遺傳和對環境反應的相互作用。至於遺傳大於環境影響,還是環境大於遺傳,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
在三歲之前,孩子已經穩固建立了和養育者的互動模式,在成年之後並延續。求助的媽媽在基於改變女兒之前,要好好反思下在以往的養育過程中,是如何和孩子建立互動模式的?當孩子出問題了,絕大多數是家庭的問題,只不過通過孩子表現出來了。
孩子和其他人的互動模式是模仿和學習,雖然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性格類型,當孩子的性格趨於影響到正常生活的時候,父母不得不干預的時候,首先要改變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
是否給孩子控制多於自由?是否給孩子懲罰多於鼓勵?是否在跟家庭其他成員的相處模式上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是否給孩子創造了更多的社交環境?是否給孩子建立更多的自信心?
幸運的是,媽媽們都特別關注孩子的心理和成長。及時在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去積極、正面的干預,能改變孩子的性格嗎?當然是可以的。
父母對孩子不要有過強的心理暗示,你這樣太膽小了,太懦弱了,太笨了,不要給孩子貼標籤。多鼓勵,多帶孩子參加一些能肯定孩子的遊戲活動。
習慣討好的本質是沒自信,沒價值感。也許在幼年孩子聽話,好管,但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成年後會更自信樂觀,能擁有幸福生活的能力,就要多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和孩子一起成長吧,給孩子更多的耐心,鼓勵,允許表達的環境。
TAG:鴿子醫生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