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揭開結腸癌的偽裝面紗

揭開結腸癌的偽裝面紗

專家表示

結腸癌常被誤診為痔瘡、闌尾炎或腸梗阻,患者千萬不可掉以輕心。如出現大便性狀和顏色異常、腹瀉、腹脹腹痛、肛門部有墜脹感、嘔吐、原因不明的消瘦、貧血等癥狀時,或是結腸癌的徵兆。建議45歲以上的人士,特別是有家族息肉病的人士,每1~2年進行一次腸鏡、肛門鏡檢查。

病因:不良飲食習慣及生活方式等

結腸癌在中國發病率很高,近年來結腸癌發病呈上升趨勢,在消化道癌症中排名第二位,在所有惡性腫瘤的發病率中排名第三位、死亡率排名第五位。結腸癌的高發,和以下原因有關。

飲食結構失調常吃肉類少吃蔬果,特別是長時間吃腌肉、燒烤食品,招惹結腸癌的幾率大大增加。

久坐少動不愛鍛煉久坐不鍛煉導致的排便異常會影響腸道的正常運作。

大環境的影響如空氣污染、食品安全、居室裝修後甲醛殘留、工作超負荷等因素,都可導致人體免疫力下降,容易誘髮結腸癌。

家族遺傳有家族性遺傳病史的人士,結腸癌的發病率較高。

誤診:痔瘡和早期結腸癌癥狀相似

結腸癌常常「偽裝」成以下幾種腸道疾病。

痔瘡便血是痔瘡和早期直腸癌的共同癥狀,多數患者是在「痔瘡」反覆治療後不見好轉才引起警惕的;部分患者由於時間拖得久出現貧血、身體消瘦等癥狀,此時直腸癌往往已是中晚期。

其實,痔瘡和直腸癌的便血還是有區別的,主要表現在:痔瘡患者的便血顏色較紅,隨大便排出時滴出,排便後出血隨之停止;而直腸癌患者的血液和大便是混在一起的,便血還可能帶有黏液和膿液。痔瘡患者一般不會出現排便困難,而直腸癌患者由於腫瘤刺激,容易出現大便次數增多或者便秘與腹瀉交替的情況。痔瘡患者的大便性狀一般變化不大,而直腸癌患者常出現排稀爛便。

闌尾炎結腸腫瘤可直接壓迫闌尾根部,或腫瘤壞死直接波及闌尾造成感染,或腫瘤造成闌尾引流不暢,引起病菌繁殖,從而造成闌尾炎。闌尾炎患者經治療後病情反覆發作,特別是術後出現不明原因的腹痛、低熱、貧血、腸梗阻和傷口不癒合等情況,應高度懷疑結腸癌。

腸梗阻腸梗阻是指腸內容物在腸道中不能順利通過,常表現為腹脹、腹痛、噁心嘔吐、排便障礙等。腸梗阻在通常情況下噁心嘔吐癥狀不明顯,如出現嘔吐,則小腸可能已受腫瘤侵犯。

提醒:腸鏡檢查若發現有腫塊或息肉,應提高警惕

如果出現以下癥狀,應高度懷疑結腸癌:大便次數增多(一天3~4次甚至十幾次)、大便性狀異常、拉血便、便秘與腹瀉交替;肛門疼痛、肛門部有墜脹感;痔瘡出血;貧血;無端消瘦;腹脹、腹痛、腹部有包塊;體檢時癌胚抗CEA偏高;腸道發現腺瘤性息肉;出現噁心嘔吐、肛門排氣不排便等腸梗阻癥狀。

過半結腸癌患者都有息肉腺瘤樣病變。葡萄狀息肉患者若同時有家族性息肉病史,則患者的息肉癌變率可高達70%。做腸鏡檢查若發現有腫塊或息肉,就應警惕,及時處理以免危及生命。

出現腫塊,則有80%~90%的幾率患結腸癌,首選手術切除,並對腫物進行活檢。

減少腸道息肉發病能防止結腸癌的發生,出現腸道息肉的患者,其癌變的機會與息肉大小有一定關係,若直徑<12.5px,則癌變率較低,建議密切觀察;若直徑>25px,建議及時切除,若息肉直徑>50px,惡變機會高達45%。施章時提醒,並非切除腫塊和息肉就完事了,進行切除手術後,應注意隨訪複查,以防複發。

由於結腸癌多見於45歲以上的患者,施章時建議,45歲以上的人士,特別是有家族性息肉病或結腸癌的人士,應每1~2年進行一次腸鏡、肛門鏡檢查。

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村醫之家 的精彩文章:

有補償、有養老,還可聘到衛生院……這裡的村醫有福了
對付高脂血症,比吃藥更重要的事
十一,一個村醫的獻禮
藥物也有「雙重身份」
中國醫影節第三屆「最佳男主角」獲獎者專訪

TAG:村醫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