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創新水平見頂了嗎?
發現與創新是人類了解自然、保持經濟持續增長的原動力,但獲得新想法的代價越來越高。這並不意味著人類已經接近知性的極限。不論是在對現有想法的利用上,還是在開發新想法方面,人們都還沒有充分發揮潛力。
人類的發展離不開「新想法」,掌握的科學真理和巧妙的發明讓人們得以駕馭世界,也讓經濟體日漸富裕。但較之原始時期的人類,如今還未被發掘的新想法已經少了很多。如果可以探求的真知灼見越來越少,未來進步的空間也將相應減少。收入增幅逐漸萎縮,是大部分工業化國家近幾十年來的現實情況。增幅過於微小又讓一些人認為,類似工業革命期間、提高人類生活水平的那種突破已經不再可能出現了。情況果真如此嗎?
斯坦福大學的尼古拉斯·布魯姆(Nicholas Bloom)、查爾斯·瓊斯(Charles Jones)和邁克爾·韋伯(Michael Webb)以及麻省理工學院的約翰·范·里寧(John Van Reenen)最近在共同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稱,獲得新想法的代價越來越高。幾位作者考慮了不同領域的案例,比較研究的投入和產出。作者們指出,如果有新的研究出現,那麼其他的枯竭了也沒所謂。不過他們認為,縱觀整個經濟,發掘新想法成本上升的看法是正確的。20世紀30年代以來,「實際研究人員」數量增加了23倍,但他們的生產力年增長率卻呈下降趨勢。
不過,如果因此就感到絕望也為時過早。努力尋求促進增長的新想法會是個複雜的過程,但依然可以實現。從全球範圍看,許多國家都還沒有充分利用那些前沿企業已在應用的創意。在企業內部投資於教育、培訓和管理質量都是能帶來增長的靈丹妙藥。另一方面,對新想法的需求也很重要。
※訂閱全年商論,享增值服務
※經濟學,該怎麼學?
※中國漸成全球人工智慧領頭羊
TAG:經濟學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