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可掛雲帆濟滄海,該翻之時就得翻

可掛雲帆濟滄海,該翻之時就得翻

文/行葦

在中國的文化傳統中,朋友被視為最重要的人際關係之一,與君臣、父子、夫婦、兄弟並列為五倫。古人對朋友的界定與現代人有所不同,其云:同門曰朋,同志曰友(《禮記》)。志趣相投共同學習的人,才能稱為朋友——比現代人的「朋友」要嚴謹很多。孔子說: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其實,謹慎擇友,將朋友作為進修德業增長學問的助緣,不僅是儒家的一貫主張,也是玄門修道的重要內容。

對於修道者來說,交友更重要的是修行上的師資之益。(資料圖)

一、友為進道之資

關於修道者交友的故事,最為經典的當屬 「莫逆於心」。《南華經·大宗師》講到:

子祀、子輿、子犁、子來四人相與語曰:「孰能以無為首,以生為脊,以死為尻,孰知生死存亡之一體者,吾與之友矣。」四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為友。

子桑戶、孟子反、子琴張三人相與友,曰:「孰能相與於無相與,相為於無相為?孰能登天游霧,撓挑無極,相忘以生,無所終窮?」三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為友。

這說的是得道者心神相契的境界,非常人所能及。對於修道者來說,交友更重要的是修行上的師資之益。《道德經》有云:「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即要求修道者注意從他人身上取長補短,精進道業。這與孔子所說的「三人行則必有我師焉」的精神一致。

《元始洞真決疑經》在回答學人如何進入修道之門時,提出了修道的初學十事,其中第一是生信樂心,乃能進趣,即對修道的信心與愛樂之心。而在生起熱烈的求道之心後所當行的第二件事即是親近善友,「遇善友故,引導其心,深信正道。」認為善友是能引領初學者入道的勝緣。

不起執著,淡如君子(資料圖)

玄門歷代祖師也十分重視修道者的交友問題。重陽祖師《立教十五論》就專門討論過修道者的交友問題,其云:「道人合伴,本欲疾病相扶,你死我埋,我死你埋。然先擇人,而後合伴。不可先合伴,而後擇人。不可相戀,相戀則系其心;不可不戀,不戀則情相離。戀欲不戀,得其中道可矣。」重陽祖師認為,修道人交友的目的是為了在修行中互相照應,在疾病生死時互為依託。交友要先做出選擇,不能隨意交接。彼此的關係要行於中道,不起執著,淡如君子。

丹陽真人則進一步指出,學道者應當擇善知識為友,以便於互相指點修持,「學道住叢林,校淺量深,擇其善者作知音。若是未能明至理、挈領提衿,凡在叢林,遞相指教,提綱挈領,共修無上心地大法門,非小可事。」

長春真人也曾經對弟子於洞真(洞真真人於善慶)說:「人需友以成,友不可不擇。蒲察道淵者,心存至道,是人必能輔成爾業,可往居之。」不僅教導弟子注意擇友,還親為挑選依止的善知識。後來,洞真在臨沂遇到玉陽真人,「玉陽首問關中與甚人為友,師(洞真)以蒲察告玉陽。再問蒲察入道之由,師告以奉長春命,玉陽曰:審若是,則可與友矣。」可見祖師不僅關注弟子的交友,還以擇友來考察弟子的修持。

修道者的善友也確乎能在修行中給予有益的輔助。如丹陽真人門下高足李沖道與喬潛道為林下莫逆之友。二人修道有成後在河東弘道,李公善寫詩詞,「長歌短詠,稍露玄旨。喬君責之曰:道人貴韜光晦跡,目今向上真師在世,止可各進真道。先生謝而焚之」。

應當求志同道合之士,不應當從外貌、人情上做抉擇。(資料圖)

二、擇友之原則

善友固然能夠作為修道者的助緣,乃至起到引領的作用。然正如重陽祖師所言:「先擇人,後合伴」。古來也不乏擇非其人的事例,如唐代高道王玄覽曾有意與友人結伴入山修道,行至途中,感嘆同行者非修道之才,於是半途而廢。儒家更有管寧割席的典故。故而,經教與祖師大德對於如何擇師也有許多開示。

《元始洞真決疑經》將「友」分為兩種,一種會敗壞道業,一種則有助於成就道業。經云:「若人勸言:人生受報,任命自然,數盡終敗,非關習業。如刺頭尖,火燥水濕,誰之所為?凡聖愚智,貴賤富貧,誰作之者?但能守分達其所稟,從容自足,何須苦行求學善法?矯性自傷,勞而無獲,尚無見益,何道之有?作此說者,名惡知識,不可親近,宜即遠離。」即如果有人倡言一切都是宿命使然,修善無用,只需要隨順天命,這種人是為敗壞道業的惡友。而如果有人倡言因果不虛,善惡有報,勸人發善心修善行,信求大道,是為善知識,應當常親近。「何以故?是能生成法身命故,能生二世福利樂故。」這是從發心的角度指出擇友之道。

重陽祖師則從行持的角度指出,選擇道友有「有三合三不合:明心,有慧,有志,此三合也。不明、著外境,無智慧、性愚濁,無志氣、干打閧,此三不合也。立身之本,在叢林合憑心志。不可順人情,不可取相貌。唯擇高明者,是上法也。」 即心地明了,有智慧,有求道之堅志者可以為友,凡是不明心地,執著於外境,內心沒有智慧,痴愚蒙昧,沒有求道之志只是湊熱鬧混日子者(閧,喧鬧之意),是不可以為友的。祖師還特彆強調,修道者擇友,應當求志同道合之士,不應當從外貌、人情上做抉擇。

求道者擇友,當求志同道合之士(資料圖)

此後,棲雲王真人還曾在長真觀普說時將入道者分為三種,提醒弟子門人,並非凡入道者都可以為友。

其云:初心出家,未能獨立,須仗叢林,或結道伴,遞相扶持,不至偏頗。然有三等,有雲朋霞友,有良朋知友,有狂朋怪友。凡有志節,煉心地,究罪福,絕塵情,逍遙方外,同志相求,遂為篤友,此等謂之雲朋霞友也,以其心與雲霞相似,塵事礙他不住故也;又有習學經教,琴書吟詠,高談闊論,褒貶是非,此等謂之良朋知友,以其雖不煉心,亦不作惡故也;又有一等,不治心地,不看經典,不顧罪福,出語乖訛,作事狂盪,觸著一毛,便起爭鬥,誇強逞俊,恃力持勝,欺壓良善,相率成黨,此等謂之狂朋怪友。此三等人身謝之後,各有安置去處,隨其功業,各得受報:其雲朋霞友,升入無形,游宴玉京,或為神仙,或為天官;其良朋知友,塵心未盡,不出人倫,往複受報;其狂朋怪友,受了十方供養,全無功德,填還口債,或墮酆都,或墮旁生,輪迴苦趣,若到如斯,悔之何及?聰明達人,細細思之,各尋長便。

這是更加強調了修行者的擇友直接關乎其未來的結果。凡是誠心修道,能超凡脫俗者為雲朋霞友,最終能超凡入聖,得道成真;其次能學習經教,斷除惡業者,可以為良朋知友,此種人修道不誠,不免輪轉;其下有胡作非為,違背經教者,是為狂朋怪友,由於惡業牽纏,不免苦報。真人雖未明言應當以何種人為友,但顯然意在提醒修道者能精進修道,與苦志修道,超凡脫俗者為伍,以期不負出家善緣,而不可以與悖亂之徒為友,自招惡果。

「願參玄學者,悟道成真;願結交仙友,棲集清虛」。(資料圖)

三、結語

孔子有云: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學問如此,修道也是如此。古今得道者都離不開師友扶持。擇友既可以為修行路上的同伴,同時互相之間的砥礪啟發,也是一種參學之道。如《碧苑壇經·報恩消災章》即講過道友互相扶持,乃至點化後進勸令發大願行的事迹。

反之,觀自己所交之友如何,也可以了知自身的修為及發心何在,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是。因而,學道者不可不慎於交友。在這個道風不振的時代,善友少而逆緣多,經教與祖師高真的相關教導,更猶如暗夜明燈,顯得意義非常。《早壇功課經》所謂 「願參玄學者,悟道成真;願結交仙友,棲集清虛」,豈虛言哉。

歡迎關注全真龍門派祖庭北京白雲觀官方微信。

歡迎關注爻乂爻微信號,一個嚴肅而不失趣味性的道教神學研究者。

(編輯:孟淅)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說說這些重陽節習俗的道教背景
九月重陽登高日,避禍求仙正當時
半夜行車,路遇詭異搭車人;常存善念,助人者人恆助之
道教養生視角下的重陽節
您和哪位神仙最有緣?講述您的故事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