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囚徒思維」,正在謀殺你的未來……
置頂人力資源心理學每天13:00不見不散
來源:璃語職美人
他們非但不去努力工作,而且也不去另謀高就,既缺乏進步的動力,也沒有離開的勇氣。
寫在前面的話:
早些年,《哈佛商業評論》就提出過一個概念,叫做「職場囚徒」。
所謂「職場囚徒」,是指以下人群:
他們既不會正面宣傳公司形象,又不會努力工作,而且還打定主意繼續留在公司,這些人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不敬業者——他們非但不去努力工作,而且也不去另謀高就,既缺乏進步的動力,也沒有離開的勇氣。
事實上,如果我們不從思維層面徹底擺脫「囚徒困境」,即便再好的環境,你同樣會遇到這些「職場囚徒」,糟糕的是,「囚徒困境」正像一場可怕的瘟疫,如同病毒一般瘋狂席捲著剛畢業的大學生們。
這不是危言聳聽。
《中國大學》曾嚴肅地指出:「每年都有進百萬的大學畢業生大軍走入職場,而這些年輕人,剛畢業就荒廢!」
GIF/353K
1
囚徒思維的典型體現就是:我必須找到職業主線,否則我就不努力。
A是一名應屆畢業生,和很多同齡人一樣,年紀輕輕的她並不清楚自己未來到底要做什麼。
A找到了我。
在諮詢的開始,A就一直和我強調這麼一個觀點:「我必須要找到一條職業主線,否則我不會輕易開始!」
我不禁為A的想法捏了把冷汗。這個觀點的背後,是一種對自我概念的深刻誤會與執著。
我深知,A的觀點代表了當下很多人的集體性迷局,那就是,很多人都因為長久找不到所謂的「自我」而陷入焦慮和迷茫,所謂「我到底應該做什麼?」這類問題你一定不會感到陌生。
是的,不論是當下影視作品還是很多雞湯文套路,它們都特別尊崇一個觀點,所謂「先找到自我,再找到適合的工作」。
果真?
這裡面就有一個巨大的邏輯漏洞,那就是,什麼是「自我」?
GIF/190K
2
曾經有這麼一位復旦大學法語系的畢業生,剛參加工作那會兒就不想做只能複述別人語意的傳話筒,毅然違背了老師的期待放棄了專職法語翻譯的職業生涯,進入了一家代工奢侈品牌的法資企業,任職十個月漲了三次薪,成為了老闆的得力助手和私人密友。
就是這位姑娘,後來參加超級女聲的選秀節目,成為一位特立獨行極具時尚感和個性的創作型歌手,她是尚雯婕。
對比時下很多成功人士聊自己時總是熱衷於「找到熱愛的方向堅持做下去」的簡單粗暴的論調,很多人在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給了我們更多的啟迪和答案。
想要衝破「囚徒思維」,首先需要打破的就是這個「自我」的假象。
GIF/679K
事實上,「自我」根本就不是固定不變的,它不是你的性格,甚至也不是你的喜惡和行為傾向,它更多地是指向一個地方,那就是「你所創造的一切」。
沒錯,你是你創造的一切,你是你所做的事情,除此,所謂的「自我」根本就不存在。
就好像我們談及喬布斯時,我們會想起蘋果,以及他離經叛道的事迹和驚人的創造力,我們根本不會在意喬布斯到底是什麼性格,這個人有著怎樣的喜好,等等。
正是因為很多人被這種僵化的思維所限制,他們認為一定要找到方向才能努力,在沒找到方向之前,他們這也不敢想那也不敢嘗試,於是能力無從談起,經驗更是一紙空談。
與其說他們在找工作,不如說試圖找一份職業寄託,恨不得一朝選擇一份職業,從此安穩到老高枕無憂。
而恰恰是這種思維,扼殺了人生的很多可能性!
GIF/381K
3
在你的觀念里,假如一個學工商管理專業的畢業生站在你的面前,你會認為適合TA的職業方向是什麼?
如果你去問身邊的人,80%左右的人都會告訴你,適合這個畢業生的職業主線,無疑是去一家企業穩紮穩打,最終做上管理者的職位。
事實上,就有這麼一位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的畢業生,剛畢業那會兒並沒有按照社會期待從事這條主線,她喜歡兩件事情,畫畫和辯論。
在很多人的觀念里,畫畫和辯論當做業餘愛好就好,犯不著以此為生。
而這位畢業生偏偏轉行做起了文字記者,在她28歲那年,十年前沒考上美院的她突然就成了設計總監,眼看著自己將要在設計師這條路上開花結果,沒想到參加《奇葩說》的她隨著節目的爆紅躍入了很多人的眼帘。
她叫邱晨。
GIF/243K
(圖為邱晨)
我明白,這樣的人,未來是不會淪為「職場囚徒」的。
4
什麼是「職場囚徒」?
1、被卡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難以向上。
隨著時間的流逝,曾經的激情和鬥志被消磨殆盡,剩下的就是權力爭鬥和鑽營。
2、對職業沒有任何嚮往與追求,「差不多」、「混日子」、「求安穩」成了最核心的訴求。
他們已經全然忘了曾經意氣風發義薄雲天的自己,平時的談資也很少涉及專業領域的交流,停留於八卦與無謂的吃喝玩樂中,對職業沒有任何裨益。
3、不努力工作,對單位諸多不滿,但依然期待能夠繼續混下去。
有人說,這樣的「職場囚徒」,往往害人害己。
試想一下,如果一個應屆畢業生懷揣美好的願景踏入職場,他的身邊都是這種缺乏鬥志張口閉口四處訴說「黑暗」與「不公」的人,如果這位畢業生缺乏足夠的定力與目標,很容易被拖下水,淪為老氣橫秋的「職場囚徒」。
GIF/1.0M
5
如前文分析,想要避免「職場囚徒」困境,你需要更新思維模式。
1、「自我」是個假象,它需要通過你的創造才能呈現出來。
如果你的內心潛藏著一些夢想,不要試圖壓抑它們,如果能夠從事相關工作自然最好;如果迫於生計壓力,也不要忘了給自己內心的夢想留些時間與空間,將它們養大。
就好像當年愛唱歌的尚雯婕並沒有意識到,一場選秀節目會對她的命運產生怎樣重大的影響;就好像當年喜歡辯論參加《奇葩說》的邱晨也不會料想到,今後她會成為辯論界的一名大咖。
命運很難說得清,它往往會在這些不經意的時刻給你安排一些機會。
這麼看來,哪有什麼找到職業主線再去努力一說呢?
GIF/21K
2、努力是人生常態,你需要將它變成習慣。
依據巴甫洛夫發現的幾個高級神經活動的基本規律,我們不難發現,其實,努力本身就是一種優勢,而這種優勢的形成,靠的絕不是三分鐘熱度,而是多年如一日的堅持,堅持久了,努力則將失去就會變成吃飯喝水這般稀鬆平常——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習慣的力量」。
這種規律,被稱為「動力定型」。
巴甫洛夫認為,動力定型是人的習慣的生理基礎,恰恰是源於各種習慣的養成,人才會不用花費多少精力就可以把很多活動維持下去。
比如,你不需要去想,早上起床從穿衣到洗臉等一系列活動就可以順利進行,並且你從來不會感覺到累。
利用這種規律,你大可以把很多事情變成自己的習慣,在你不知道往哪裡走的時候,你完全可以將一些事情固定下來成為習慣,比如早起、比如讀書、比如寫作,等等。這些習慣說不定就會在日後給你帶來積極的改變。
你相信嗎?如果你可以做到長年累月堅持一件事,遲早有一天,就會有這樣的機會來臨,讓你的命運發生轉機。
在我們自媒體領域,很多原創作者就是經過了一條毫無懸念的漫長的路,長年累月堅持輸出,這才有了自己的作品和讀者,最終找到了變現的途徑。
GIF/137K
3、任何時候,你都擁有選擇權。
「囚徒思維」里最致命的一點,就是在面對困境的時候,忘記了自己其實擁有選擇權,把一些困境刻意放大,試圖掩蓋自己的責任。
比如,你對一家單位不滿意,完全可以跳槽啊,誰也沒有攔著你不讓你跳是不是?
問題在於,他們心裡很清楚,自己多年來一直沒有拿得出手的東西,小事做不好,大事做不來,成天沉浸在「抱怨」與「唱衰」里,不僅無法給單位帶來價值,而且會直接影響到新進員工的發展。
事實上,如果你對現狀不滿意,為何不想辦法改善呢?如果真的無法改善,何不另闢蹊徑,去培養自己的能力或愛好呢?
畢竟,人生不是電視劇,根本不存在什麼主線,但是誰也無法確切地知道,你今天走的一些看似偏門的路說不定哪天就成了主線,但關鍵問題在於,到那時,你還沒有放棄,並且一直在做積累和努力。
GIF/157K
※職場社交禮儀指北
※工資越高,單身越多?HR告訴你這些奇葩的職場真相!
※爸爸,別再做HR了,好嗎?
※響應國家號召,今年我也要讓你培訓預算奔小康!
※致HR:看清這10大法律誤區,千萬別當職場替罪羊!
TAG:人力資源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