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越愛你,你越不愛他,你是不是有病

他越愛你,你越不愛他,你是不是有病

01

偶然看到一篇文章,是說有一種性取向叫 Lithromantic,學名是性單戀,在心理學中被歸納為迴避型依戀人格。?

?我不是太明白,於是上網查了一下關於這種人格的資料。依戀人格分為迴避型依戀人格、焦慮型依戀人格、安全型人格。迴避型的人往往在追求愛人的同時,又會排斥一段親密關係。?

?通俗來說就是在你對某個人產生好感後,如果發現他對你有同樣感情,你對他的喜歡會因此大打折扣。?

這解釋聽起來很自相矛盾。

02

?讓我想起上學時的一個同學。她當時很迷戀一個學長,聽他愛聽的歌,他所有的活動喜好她都了如指掌,這算是一種暗戀吧,她總是經常能與他偶遇,互不相識,擦肩而過內心卻如小鹿亂撞,每次這種時刻她總是覺得很甜蜜。

?終於有一天這個學長注意到她,開始做了朋友,用了那麼久的時間來了解這個學長,他們之間當然越發的默契。

直到學長向她表白。我們都以為她會興奮到立刻就答應。終於夢想成真了,她所有的努力不就是為了跟他在一起嗎?可是她卻出奇的冷靜,甚至表情有些憂傷。她拒絕了他。出乎我們所有人的意外。

她後來告訴我,學長表白的那一瞬間她以為自己會開心會尖叫,可是她都沒有,內心更多的卻是不安,慌張,然後她突然意識到,她沒那麼喜歡他了。?但究竟是為什麼她也說不清楚。

?那個時候我們都沒有辦法理解,跟一個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應該是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吧。為什麼做了那麼多努力卻說放棄就放棄了,我想當時她一定也很迷惑。?

?現在想來她應該就屬於這種迴避型人格。她的感情、她的心動可能都只是需要投向一個遠方,她甚至不需要那個遠方給出任何的回應,那只是她一個人的事情。就好像那是她的領地,讓她感到安全,一旦被碰觸了那片遠方,她會覺得被侵佔,她會慌亂,會逃避。也許她所想追求的並不是那個人,而是那個人帶給她內心的安全感與滿足感,這對於她來說才比較重要。?

你喜歡她80分,她喜歡你30,你要達到100,她就不喜歡你了。這確實是一種病。得治。

03

在迴避型依戀者中,花花公子和花花公主不在少數。可是別忘了,在他們記憶中,親密=傷害,他們是在逃避傷害。他們總是尋求新的親密關係,一旦關係確立會馬上想要擺脫。他們內心的渴求與行為極端矛盾。?

?在《志明與春嬌》中,張志明就是迴避型依戀最好詮釋:在親密關係中,無論是開始階段,還是最終走進穩定期,每個關係遞進的節點,無不逃避退縮,給人一種永遠長不大的孩子的表象,令人著急。而余春嬌是焦慮型依戀,需要不斷的得到、證明,喜歡什麼事說到底,咄咄逼人,內心有個無比巨大的黑洞,永遠填不滿,很怕失去,兩人相愛相殺。?

?迴避型依戀的人,往往在童年或者青少年時期,父母中一方長期缺位(通常是父親),而另一位(通常是母親)會潛意識地把子女分化出伴侶的身份角色。對子女的互動中,不知不覺帶入伴侶相處?。

由於伴侶雙方的一方缺位,導致在潛意識層面,對伴侶關係產生關係破裂錯覺,雖然不會上升到理智層面,可是潛意識中會對缺位伴侶的替代人——子女產生強烈控制欲,進而強化伴侶關係沒有破裂的事實,為理智提供證據。這種行為的隱蔽之處在於,它往往帶著愛和照顧的名義。

比如說:「孩子,你不能這麼做,你必須按照我說的來。」「孩子,你別不開心,我這麼做,完全是愛你啊,你不懂啊,我不能看著你犯錯,我這是為你好啊,你怎麼這麼不體諒媽媽的心!」這種行為,對迴避型依戀子女造成的影響是對親密依戀的認知錯位。

在子女認知中,親密=被控制,從而對親密產生迴避的本能反應。另外,這還會造成孩子明顯地心理獨立期滯後,外表冷酷內心敏感脆弱等隱形問題。 ?

?因為把子女分化了伴侶角色,所以在父母遇到問題和困境,自己無法解決而無法求助於缺位的伴侶時,本能地就會把責任推脫到毫無反抗能力的孩子身上。

比如:「我是為你,才忍受這一切委屈。」「我這一輩就這樣了,我唯一念想就是你能有出息。(潛台詞就是我為了你犧牲了我的幸福)。」「你一定要出人頭地啊,否則我這些苦就白吃了。」由於孩子的年齡幼小、心理幼稚、認知不全面等原因,基本上來者不拒地承擔了這種類似原罪的責任,認為問題確實在自己身上。

可是自己幼小又無力解決這種本不屬於自己的問題,由於上面控制造成的迴避機制,又在面對問題時進一步得到強化。

在成年後親密關係相處中,對方通過撒嬌、嘮叨、埋怨等不同方式來尋找情緒共鳴或者需求關注時,迴避型依戀者就將其解讀為:對方將問題丟給自己(雖然對方本意並不是這樣)。

可在迴避型依戀者的視角中,問題丟給我,我又沒辦法解決,這就是痛苦。此刻,他們立刻就轉向迴避的心理機制,直接逃避這種痛苦。缺乏應對問題的勇氣,不能正視現實。?換句話說,他們沒有愛別人的能力。

04

1973年,愛因斯沃斯採用陌生情境法(strange situation)測驗親子依戀關係,實驗說明,屬於迴避型依戀人格的嬰兒,當媽媽離開實驗房間一段時間再返回時,嬰兒會表現出漠不關心,但是試驗測試結果卻表明嬰兒的心律和壓力水平(荷爾蒙、皮質醇)都在媽媽離開後有顯著升高。雖然慣於表現出滿不在乎的樣子,然而他們的內心並不是風平浪靜,毫不在意的。?

?迴避型依戀者渴望親密關係,但是對關係的穩定性並不信任,所以傾向於通過保持安全距離和先推開對方來保護自己不受傷,他們害怕體會失去的感覺。

?他們對於自己的脆弱被接納是比較沒有信心的,所以很難給伴侶一些情緒的支持,他們自己有需要的時候也不會從伴侶那兒尋求。?

?厭惡衝突,迴避衝突,傾向認為衝突不但會威脅關係而且並不能真正的解決分歧。?

可能在成長經歷中,沒有人能容納他的不安全感,讓他有一個安全面對衝突的環境。?

?對親密關係缺乏邊界感,恐懼將自己的感受暴露出來,會有一種一絲不掛的恐懼感。會下意識的迴避承諾。?

【歡樂頌】里的安迪應該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由於安迪從小家庭緣故,在嬰兒時期並未與家人建立安全關係,所以導致在成年之後對於親密的關係難以處理適應,她的成功與事業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她的不安全感,對於親密關係的需求更是降低,於是造成了她持續對親密的迴避,甚至是不信任的恐懼。

在與奇點在一起的時候,更多互動是源於興趣愛好的開始,是比較理性的,安迪更偏向欣然接受這種理性的需求交往。這是她的安全範圍。可是親密關係本就是不理性的,它沒有辦法按照常理來分析,而包逸凡則是那個感性的部分,在合適的時間出現在合適的人身邊,他們在一起理所應當。包逸凡就是屬於安全型人格,他可以耐心等待,包容理解,他內心堅定,不會因為任何的不快改變自己的初衷。

說一千道一萬,愛你的人哪有什麼理由會離開呢?那些分析無非是安慰自己的借口。

05

?後台有讀者私信我,她說與男朋友在一起已經三個月。一開始還好,他們像一般情侶一樣約會,戀愛進度也比較順利。有一天,他們去公園溜達,看見一群人圍觀,過去看才知道原來是有人求婚,當時她覺得很感動於是對男朋友說:你將來會怎麼跟我求婚?其實她當時問的話只是出於當時的氛圍,並不是真的想要他做什麼決定。可是自從那次,他對她的態度變得很冷淡,她不找他,他絕不會主動找她。她不知道是哪裡出問題了,是不愛自己了嗎?她每次想找他聊聊這個問題的時候,他總是一臉的不耐煩。她不知道這段關係該不該繼續了。?

?也許他確實是恐懼了,對於自己還未想明白的事情,這麼突如其來,一定會不知所措吧。?但又或許他根本不曾想過要認真與你交往。

若真的很想繼續發展,嘗試溝通理解,儘可能了解他的想法,或者表明你的態度,讓他知道你並沒有想要勉強他給他壓力,讓彼此能夠輕鬆的對待這段關係。如果問題還是未得到解決,那麼就該好好考慮你們之間感情的問題了。

他愛不愛你,你內心是完全感受的到的。男人總是很直接簡單的生物,他愛你,會表現在任何你看得到的地方。又怎麼會捨得失去你。若沒有,不用懷疑,他不愛你,除非你真的眼瞎或者不願相信真相。畢竟不能把所有不愛你的人都歸結為迴避性依戀人格。那就是自欺欺人了。?

06

?在一段關係中,總是有人會忐忑不安,會猶豫彷徨,無非是怕對方不夠愛自己,怕自己受傷害。?

?所以用很多行為來試探,來證明。?

?我們太多人習慣性的把伸向未知世界探尋的觸角蜷縮起來,來讓自己覺得安全。可是你也要明白,安全也就意味著失去,失去每一次你可能會得到的快樂,失去每一個會愛你的人。?

?有人說最好的家教就是父母相愛。這會讓在這種充滿愛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對世界報以溫柔,他們的內心只有善良單純,沒有懷疑不安。我想我們都應該找到那個彼此相愛的對方,拋棄所有的恐懼,不用擔心失去,讓美好成為唯一的感知。?

一句,我一直都在,才是安心。

???

文章作者 - 半生路遙 / 插圖 - 網路 /

部分專業內容闡述 - 網路知乎 /

音樂 - QQ音樂 / 公號來源 - 大lulu的小願望 /

/半生路遙 /

自由寫作者 ▎平凡打工族

可以記錄自己 ▎也希望有人與我同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lulu的小願望 的精彩文章:

TAG:大lulu的小願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