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正念練習的七個態度

正念練習的七個態度



閱讀引語



「正念的意思,就是覺照,同時它也意味著深入地觀察。「Sati」(梵文:smrti)這個巴利語單詞的意思是「止」和「保持對某個對象的覺照」。




「vipassana」(梵文:vipasyana)這個巴利語單詞的意思是「為了觀察某個對象而深入其中」。




當我們完全地覺知並深入地觀察某個對象的時候,能觀和所觀的界限就逐漸地消失了,能觀和所觀成為一體。這就是禪觀的本質。只有當我們契入某個對象並與它成為一體的時候,我們才能真正地理解它。



站在外面去觀察某個對象是不夠的。這就是為什麼這部經提醒我們要即身觀身、即受觀受、即心觀心和即法觀法的原因。」




一起來看「正念」練習的7個態度。





1

接納(acceptance)



接納意味著看到事情當下的本來樣貌。比如頭疼,就要接受頭疼。其實早晚我們都得面對並接受事情的本來樣貌。通常我們都得經過情緒化的否認或憤怒後才懂的接納,這是自然的發展,也是療愈的歷程。事實上,我對療愈的工作定義就是:如其所是地與所有人事物達成和平協議。


接納,不表示你必須喜歡每一件事情,不意味著你必須採取一種消極的生活態度或放棄你的原則與價值觀,也不表示你必須對現況滿意或只能宿命的順從容忍。接納,不表示你應該停止改進不好的習慣或是放棄追求成長的慾望,更不表示你必須容忍不公不義或迴避投入改善環境的努力。接納,單純代表著你願意看到人事物的真實樣貌。不論生活中發生什麽事情,你能確實看清所發生的狀況,不受自己的評價、慾望、恐懼或偏見所障蔽,如此一來,你才更能採取適宜的行動。


靜觀練習培育接納的方法,就是好好承接每分每秒的真實樣貌,全然於此真實樣貌同在。

我們不強迫或勉強自己應該如何,只是提醒自己對於所感受到、所想到與所看到的一切,都抱持涵容與開放的態度,因為這就是當下的存在。如果我們能夠維持對當下的持續專註,就會明白並確定,一切都是會改變的。每分每秒都是練習接納的良機,而學習接納本身即已富含智慧。

2

初心(beginner』s mind)


當下的豐富性就是生命的豐富性。爲了觀察當下的豐富性,我們需要培養「初心」的態度。初心,指的是當我們面對每個人事物時,都好像是第一次接觸。



在正式靜觀練習時,這種態度尤其重要,不論是練習身體掃描、正念瑜伽或靜坐,都要以初心的態度來進行。開放且初心的態度,讓我們涵容人事物的各種新可能。生命中沒有任何一分一秒是一模一樣的,每一秒都是獨特的,蘊含了各種可能。初心,提醒我們這個簡單的道理。


初心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培育了。

就當做個實驗吧!下次在你看到熟人時,試著問自己看看,你是用一種鮮活的眼光看到真實的他,還是只看到你心裡所認定的他?

3

放下(letting go)


據說,在印度有一種抓猴子的好方法。

獵人在掏空的椰子挖個洞,大小剛好可以讓猴子的手穿入洞內,然後在洞的另一頭鑚兩個小孔,穿線將椰子固定在樹上,獵人將香蕉放入椰子後便躲起來。不久,猴子過來,伸手去拿椰子里的香蕉。這洞口做的巧妙,鬆開的手可以自由進出,但握起拳頭的手就出不來了。此時,猴子唯一該做的就是鬆手並放下香蕉,而這卻是猴子最不想做的事情。


即便擁有聰明才智,我們的心還是經常像猴子般被困住。

因此,培養放下的態度在正念練習是十分重要的。當我們開始專註於自己的內在體驗時,很快就會發現這顆心總希望控制某些想法、感覺或狀態。如果是愉悅的經驗,我們試圖延長、擴展,甚至一次又一次地召喚相關經驗。若是不愉快的、痛苦的、令人恐懼的經驗、我們就會努力減除、阻止或閃避。

若某些事情特別盤據心頭實在難以放下,可以將注意力引導去領受這些「緊抓不放」的感覺像什麽。抓緊是放下的相反,是種情感的黏著依附。不管是哪種依附情感或對生活產生什麽影響,都可以好好認識它們。當我們確實放下時,再領受那感覺像什麽以及產生何種影響。願意仔細觀察那抓緊不放的思緒,終會讓我們對放下有許多學習與領悟。所以,不論是否能「成功地」放下,只要持續觀察,正念就會不斷地引領並教導我們。


我們對放下其實不陌生,每天睡覺時都在放下。我們在一個安靜的地方躺下來,把燈熄掉,放下自己的身與心;若無法放下,就無法睡著了。


多數人都曾因思緒無法停止而睡不著,這是壓力升高的第一個徵兆。我們無法釋放某些想法,因為實在太過投入了。此時若強迫自己入睡,情況只會更糟。

因此,整體看來,如果你還可以入睡,表示你已經是放下的專家了。現在只需學習將這种放下的能力,運用到清醒時刻就可以了。

4

不爭/無為(non-striving)


一般來講,幾乎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有目的,例如:為了獲取某些東西或到達某個地方。然而,在靜觀練習中這樣有所為而為的態度可能會導致不小的阻礙,因為靜觀其實不同於人類其他的活動。即便需要很多的努力與能量,但終極而言,

靜觀是無為的、是非行動的,除了做你自己之外,靜觀沒有別的目標。

有趣的是,你已經是你自己了。



舉例而言,當你坐下來練習靜坐時,你想著「等一下我就可以放鬆了」或是「我會變得更有智慧,我將可以控制疼痛或稱為一個更棒的人」,此時你心裡已經為自己設定一個應該達到的境界,這也暗示其實你現在是不好的。


正念要求純然專註於當下所發生的一切。如果你是緊張的,就專註於緊張,如果你是痛苦的,就盡所能的專註於痛苦;如果你正在批判自己,就觀察你的心正在進行評價的活動;就只是觀察。請記住,我們允許分分秒秒所經歷的一切存在於當下,因為它已經是如此了。只要單純的在覺察中擁抱、涵容它,不需要對它做任何事!


許多人聽了醫師的建議前來減壓門診,第一次來時,我們會探詢他們的學習目標,但之後則會鼓勵他們在這八周中別朝向所設定的目標邁進,這讓他們非常驚訝。尤其若病人懷著降低血壓、疼痛或焦慮的渴望而來,他們會被告知先別試著降低血壓,也別嘗試遠離疼痛或焦慮,只要單純的停在當下,仔細跟著靜觀的指示練習。


你很快就會發現,在靜觀的領域中,達成目標最好的方式,就是別用力追求你所渴望的結果。

取而代之的是,分分秒秒如其所是地仔細觀察所有的人事物,進而接納當下所呈現的一切。

5

信任(trust)


在靜觀訓練中,逐漸發展出一種信任自己與信任自身感覺的態度,是不可或缺的。過程中也許會犯錯,但總比你一味追求外來指導好多了。有時候你可能會覺得不對勁,此時何不尊重一下自己的感覺呢?為何要因為某位權威人士或某些團體有不同的意見,就輕易忽略或抹煞自己的真實感受?在往後所有練習中,

信任自己與信任自己基本智慧的態度是很重要的

特別是在練習瑜伽時,當身體告訴你停止或緩和點兒,你必須尊重這些感覺,否則很容易就受傷了。


有些學習靜觀者過度臣服於老師的聲譽或權威,反而不重視自己的感受或直覺。他們相信老師一定充滿了自己所難以企及的智慧,他們景仰老師是完美智慧的化身,因此毫不質疑地模仿老師。說實在的,這樣的態度與靜觀練習是背道而馳的

靜觀練習強調做你自己並明白做自己的意義

。任何人只要還在模仿另一個人,不論被模仿者是誰,在靜觀的路上已經走錯方向了。


你永遠不可能成為另一個人,你只能期待更充分地成為自己,而這也是練習靜觀的首要理由。雖然對學習來源保持開放與尊重的態度是很重要的,不過到頭來你還是得自己過生活,因此老師、書籍、影音媒材都只是導引與建議

練習正念,就是練習負的起做自己的責任,學習傾聽與信任自己。

有趣的是,你愈培養對自己的信任,你就愈能信任別人,並看到別人善良的一面。

6

耐心(patience)


耐心是智慧的一種形式。耐心表示我們了解也接受,若干人事物只能依其自身速度展現。一個

孩子

可能會把蛹打開,好方便蝴蝶飛出來,蝴蝶卻無法因此受益。任何成年人都知道,蝴蝶只能依照自己的速度破繭而出,是無法加速的。


同樣的道理,當我們透過正念練習來滋養自己的心靈與身體時,我們得時時自我提醒,別對自己失去耐性。無論如何,我們都需要給自己若干空間來涵容不舒服的經驗。為何?因為這些都是我們當下生命的真實呈現。我們學習對待自己猶如對待蝴蝶之蛹,既然如此,何須爲了某些所謂的「更好的」未來而急急催促現在呢?畢竟,每一個時刻,在那當下都是自己的生命啊!


當你如此練習與自我同在時,就會發現你的心裡還有「一個它自己的心」這顆心最喜歡的事情之一,就是徘徊於過去未來及沉迷於東想西想。有些想法令人開心,有些則令人難過或焦慮,無論開心與否,東想西想本身即可強勢佔據或遮蔽覺察,大部份時間裡我們對當下的感知都被各種想法淹沒,完全失去與當下的連結。


當心動蕩不安時,耐性協助我們接納它,也提醒自己不需要受動蕩所困。練習耐性使我們明白,更多的活動或思考其實無法讓我們活得更富足,反向操作才有可能

。耐心,就是單純地對每個瞬間全然地開放,承接蘊含其中的圓滿,明白事物只能如蝴蝶般,依其自身的速度開展與呈現。

7

非評價(non-judging)


正念的培育是透過仔細專註你自身分分秒秒的經驗,在此同時,儘可能不受自己的好惡、意見、想法所牽制。這讓我們直接看透事理,以一種客觀的、不偏不倚、不加掩飾的態度來觀察或參與。


要能對自身的經驗採取這種立場,首先,對於各種內在或外在的經驗,你必須能覺察心裡川流不息的評價與慣性反應;其次,學習從這些評價與慣性反應中,往後退一步。當我們開始學習關注自己的內心狀態後,會驚訝地發現原來我們總是不停地在評價各種經驗,對於所見的一切,幾乎都以自己的價值和偏好為基準,不斷地分類並貼上標籤。我評價某些人事物是「好的」,出於若干理由我對他們感到愉悅。我抱怨某些人事物是「不好的」,因為我對他們感覺不好。其餘的則歸類為中性,因為與我不相干,我幾乎不會注意到他們的存在,通常也不會引起我的興趣。


練習正念時,心中一旦升起任何評價,能加以辨識且刻意採取更廣闊的觀點、暫時停止評價、保持不偏不倚的觀察是相當重要的。當你發現自己的心已經在評價時,不需要阻止它,只需要儘可能的地覺察正在發生的一切,包括你所採取的各種慣性反應。此外,對已發生的評價可別再加以評價,這隻會把情況弄的更複雜。


當這些想法浮現時,以下的做法非常重要:首先明白這些都是評價性的想法;其次提醒自己先擱置這些評價,既不追隨這些想法,亦不對這些想法起任何慣性反應,

只要單純地觀察心中所浮現的一切;然後繼續全心全意地覺察呼吸。



來源:《正念療愈力》,胡君梅譯




轉載請註明本文編輯整理:

身心靈

(shenxinlingdao)

我們尊重原創。部分文章和圖片來於網路和網友推薦,如未署名,系檢索無法確定原作者,歡迎原作者聯繫我們。謝謝!



身心靈

微信號:

 

shenxinlingdao 

身心靈微信第一平台

★★★★★


每一個生命都將覺醒。


粉絲人數30萬,關注後收看更多靈性文章!

關注後回復:

占卜

,進入

在線靈性占卜

回復:

我的前世

,進入

在線前世分析

主編:

宣鑒

yifangxiaoshi

(長按可複製)

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關注

身心靈

微信平台!



如果本文不錯,請給朋友看看,傳遞正能量!
如果本文讓你駐足,請記得點下方拇指



人生在世的八大天機 (你永遠也悟不透)
男人也會承擔女性負面能量糾纏
從「墊底」考上復旦,這個女孩只為爸媽爭一口氣!(感動無數父母)
再聰明也挽救不了道德的缺陷!(深度好文)

TAG:身心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