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什麼都不缺,你就缺被討厭的勇氣

你什麼都不缺,你就缺被討厭的勇氣

文/筱涼

圖片/Pexel

你什麼都不缺,你就缺被討厭的勇氣

《被討厭的勇氣》是日本的岸見一郎先生和古賀史建先生合著的一本有關「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心理學的書。

老實說,這本書在我手上很長一段時間了,一直都沒有去看,聽說是關於「勇氣」的書,也是哲學相關的書籍,類型也和《論語》、《理想國》之類的相仿,就有點不想拿起來,結果好後悔自己的錯誤決定,若是能早一點去讀一讀這本書,該多好。

就好像書中的青年在和哲人辯論之後被折服一樣,「啊,我真遺憾!發自心底地遺憾!早上10年,不,哪怕5年也好,真想早一些了解。」我也想早一點了解阿德勒的勇氣心理學,讓自己知道原來我的「不幸」都是自己選擇的結果。

下筆之前的糾結

,

一口氣看完這本書,心裡久久不能平靜,誇張一點可以說是被「刷新了三觀」,想了很多很多,卻遲遲不敢下筆,真的不知道怎樣才能很好的把他的這種難能可貴,特立獨行,怪異而又不得不甘之若飴被折服得服服帖帖的處世之道和自我成長的理念表達出來。

每當想起要寫,都不是「下筆如有神」,而是有點慌亂,有點發麻,太多的言語不知道怎樣描述,真怕自己寫得不好,還誤導了他人。

想著想著,書寫的方法也列了幾種,但總是猶猶豫豫,結果一個月就過去了,都快忘了自己的最初想法了,才幡然醒悟,我去,我這不是又犯了沒有「勇氣」的錯誤心理嗎?我都在恐懼什麼啊,毫無理由的白白浪費時間,真欠抽,所以現在只好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就當做筆記,不用計較太多,反而輕鬆。

如果我們一直依賴原因論,

就會永遠止步不前。

,

要說書里什麼最令我感慨,也許就是「人不是過去,尤其是童年經歷的產物」這一個觀點。因為現實中,有接觸過因為童年家裡原因而導致自己心理有創傷的朋友,一直以來都有各種搪塞自己與家裡人不和的理由,還說得頭頭是道,理直氣壯,即使你想方設法去開導也無什麼效果,所以當阿德勒說「任何經曆本身並不是成功或者失敗的原因。我們並非因為自身經歷中的刺激——所謂的心理創傷——而痛苦,事實上我們會從經歷中發現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決定我們自身的不是過去的經歷,而是我們自己賦予經歷的意義。」時候,就感覺茅塞頓開,呀,就是真理啊。

阿德勒一直強調的都是「目的論」而非「原因論」,他說:「如果我們一直依賴原因論,就會永遠止步不前。」所有我們想做的事情,或者不想做的事情,都只能用「目的」來表達,「原因」只是借口,一個你想用來避免做某事的借口,所以當你不想和家裡人和好的時候,用童年的陰影來開脫,就是為了達到不想和家裡人和好的「目的」。

也許我這麼說,有些人會看不明白,可是書里的「哲人」就列舉了很多例子來解答了「青年」的疑問,就好像「青年」那個不想出門,永遠都想賴在家裡的朋友一樣,他就是為了不想出門才一直有不出門的理由,而不是以前受到什麼傷害導致的心理創傷。很大程度上,他都讓我想到「被害幻想症」這個詞,可能他只是自己腦海有「被害」的理由,所有就有不想去做某事,或者與他人接觸的借口。

猛然間就讓我想起多年前的一部很現實主義動漫,非常有意思,講的就是一個不想出門的男主人公,一個「無用」、「色情」、「拖延」、「極度幻想」的有嚴重被害妄想症的的輟學大學生、大宅男的改變之路,劇名叫做《歡迎加入NHK!》(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真的超級好看,雖然開頭感覺不怎麼好,但是是神作來的。)劇中若不是有女主和他的好學弟的幫助,男主可能一輩子就這樣頹廢直到老去也有可能,想想真可怕,可是現實中確實這樣子的人大有存在,若是他們也能接觸阿德勒心理學,我想就不會讓自己的人生白白的浪費了。

我愛你是我自己的事,

你接不接受,才是你的事

,

而此書最重要的一部分,也就是阿德勒心理學最具有特色,也最讓人覺得不能接受或者匪夷所思的「人生的課題」這一理念了。總的來說,阿德勒覺得我們人類所有的煩惱都來自「人際關係」,而我們之所以有時候會在處理「人際關係」時感到吃力不討好,就是我們自己沒有把相關的「課題」做好。

他強調:「基本上,一切人際關係矛盾都起因於對別人的課題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課題被別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夠進行課題分離,人際關係就會發生巨大的改變。」

而且他也說了:「能夠改變自己的只有自己。」關於我們自己的人生,我們能做的就只有「選擇」自己認為最好的路,另一方面,別人如何評價你的選擇,那是別人的課題,你根本無法左右。我們只能相信自己,並抱有「被他人討厭的勇氣」就可以了。

換句話來說,他認為「我愛你是我自己的事,你接不接受,才是你的事。」阿德勒就是這樣子,把所有的事情都分得清清楚楚,也看得非常透徹,他覺得只要我們擁有「被討厭的勇氣」,就有能力去做最好的自己,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特別,又不一樣的存在,我們的一生,不管什麼時候都應該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才不枉在這世上走一遭。

培養自己的自我

,

就像余秋雨說的:「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去,真正能保護你的,是你自己的人格選擇和文化選擇。那麼反過來,真正能傷害你的,也是一樣,自己的選擇。」為了自己的人生,為了不被社交所累,我們應該培養自己的「勇氣」,也要學會處理問題和換位思考。

當然他也說了關於教育,鼓勵和批評的區別,也說了關於親子,上司,職員,等等一切人際關係的對待,著手點。可是要在所有關係中都遊刃有餘更重要的還是培養自己的「自我」。

在行為方式上有「自立」的意識,要「自我接納」要「他者信賴」還要有為他人服務的「他者貢獻」精神。要相信自己有能力,也要相信人與人之間的信賴是存在的,時時刻刻都應該有貢獻他人的精神。因為「不敢去信賴別人,那最終就會與任何人都建立不了深厚的關係」,而如果那樣,我們也就無法把他人看做自己的夥伴,也就無法獲得歸屬感,最後也就不能處理好人際關係,不能在社會上很好的存活。

活在當下

,

為了做好這所有的一切,就必須享受自己的生活,應該要好好的活在當下,活在此時此刻。他說我們的人生不是一條直線,而是點的連續,就好像拿放大鏡去看粉筆畫的實線一樣,原本以為是線的也是一些點的連續,也即使說「人生就是連續的剎那」。

如果我們不過好此時此刻,總是在意,糾結過往或者未來,阿德勒認為那就是我們在給自己的人生撒謊,撒一個最大的慌——「糾結過去,關注未來,把微弱而模糊的光打向人生的整體,自以為看到了些什麼。」

所以摩西奶奶才會說:「所有不起眼的平常時刻,都是永恆的美好。」而《四月是你的謊言》里的主人公有馬公生也說:「莫扎特曾經說過大膽的踏上旅途吧,我不知道路途的前方究竟有什麼,但是,我們還是邁出了步伐,我們仍在旅途之中。」此時此刻,就是我們人生最美好的時刻,路,都必須是我們自己一步一步走出來的。

我相信,只要我們能好好的學習阿德勒的心理學,好好的利用起有用的知識,改變自己,讓自己成長,我們一定會成為更加美好的自己,也會拋棄自卑,獲得自信,活得積極與開心。就好像「讀書郎點讀機」的廣告語:「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學習了」,我們也「再也不怕什麼人際交往了和人生難題了」!

我們不缺能力,我們就缺「被討厭的勇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不太正經 的精彩文章:

50年後,你最懷戀的東西是什麼?

TAG:不太正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