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粉絲多:長安名妓背誦《長恨歌》抬高身價
《琵琶行》
唐代三大詩人,詩風各有不同,詩仙李白氣勢豪放,詩聖杜甫基調沉鬱,詩魔白居易則平易通俗。不過,三大詩人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從小就很有文才。李白「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杜甫則「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白居易也是五六歲便開始作詩。
白居易16歲那年初到長安,揣著詩集去拜見當時頗有名氣的詩人顧況。顧況見他年紀輕輕就敢來闖京城,便拿他的名字開涮:「居易啊居易,長安物價很貴,想居住在這裡恐怕很不容易哦。」可當顧況讀到《原上草》中「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兩句詩時,馬上改了口:「哇噻,有這樣的才華,想居住在長安一點都不難啊!」
白居易29歲時考取了進士,是中試17人中年紀最輕的一個。35歲時,白居易當上周至縣尉,其後歷任翰林學士、左拾遺、太子左贊善大夫等職。這時候的白居易已頗有詩名。白居易的詩一寫出來就能流行,不象杜甫那樣,生前詩名不盛,死後才名聲鵲起。據說當時在全國各地的官衙、寺院、旅館的牆壁上,到處都題有白居易的詩句,可以想像其流傳之廣。白居易的詩之所以能廣為流傳,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的詩通俗易懂。傳說白居易每寫好一首詩,先要念給不識字的老婆婆聽,如果老婆婆有聽不懂的地方,他就修改,直到能聽懂為止。
白居易44歲那年,宰相武元衡遭人暗殺,他上疏力主懲凶,被劾「僭越言事」,貶為江州司馬。白居易貶官之前,寫了不少具有政治意義的諷喻詩,代表作有《新樂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但貶官之後,他竭力迴避捲入政治鬥爭,詩的題材也從諷喻詩轉為描寫閒情逸緻和傷感之類的詩歌,代表作有《琵琶行》。不過,白居易詩作中最為流行的還是35歲時所作的長篇言情詩《長恨歌》。該詩描寫唐玄宗和楊貴妃愛情悲劇,意境非常的浪漫,甚至寫到幻想的死後仙界。由於《長恨歌》故事優美動人,語言通俗易懂,在社會上大受歡迎。長安的名妓都以能背誦《長恨歌》作為抬高身價的資本。
《長恨歌》
白居易成了當時紅得發紫的偶像級人物,擁有大批粉絲。他的粉絲追星還追得相當瘋狂。《酉陽雜俎》中記載,荊州有個叫葛清的人,對白居易極其崇拜。在他的身上,自脖子以下,刺了三十多首白居易的詩。背上所刻詩句,皆銘記於心。若有人問他,他能反手準確指出每句詩所在位置,並因此感到驕傲和自豪。由於此人常袒胸裸臂於街頭,邊走邊誦白居易的詩,人們見了他,便稱之為「白舍人行詩圖」,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白居易的移動詩集」。
不過,也有人非常瞧不起白居易的詩作。如同湖南衛視的「快男超女」選秀節目一樣,雖然極受觀眾喜愛,但也有人大罵其「低俗」。《北夢瑣言》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唐文宗太和年間,時任太子賓客的詩人劉禹錫去拜訪當時的宰相李德裕。閑談之中劉禹錫問李德裕:「宰相大人最近有沒有收到白居易的文集?」李德裕回答說:「他多次送詩文給我看,但我扔在箱子里,懶得去看。你想看的話就拿出來給你看看吧。」箱子拿出來時,只見滿滿一箱全是白居易的詩稿,上面已積了一層厚厚的灰塵。可沒等劉禹錫拿出來看,李德裕又吩咐僕人把箱子收了進去,並對劉禹錫說:「我一直認為白居易這小子沒什麼本事。他的詩文根本不值得一看。看了恐怕會敗壞我的興緻。」李德裕堂堂宰相,而且是晚唐時期力挽頹勢重振國威的功臣,沒想到心胸竟如此狹窄。
世易時移,今天知道李德裕這個名字的人已經不多,可白居易和他的詩作依然人盡皆知。這不僅是白居易的勝利,更是文藝作品走通俗路線的勝利。(文/謝志東)
《琵琶行》
※並非吃餅惹的禍:吏員出身的官員按規定不能升三品
※杜甫一生三次自主創業賣草藥,均以失敗告終
※高適從乞丐到封侯:命運總是令人啼笑皆非
※被湮沒的抗日英烈:少將旅長李伯蛟中炮粉身碎骨
※一代名醫誤入會道門:傳統鄉村治理模式的終結
TAG:笑談古今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