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不屬中國,但居民卻講明朝方言用中國製造,首都標著是北京
1644年崇禎皇帝自縊煤山,明朝滅亡,但此後南方先後建立了弘光、隆武等政權,史稱南明。而其中堅持最久的,要數永曆皇帝朱由榔。
不過由於實力不濟加上內訌不斷,在堅持了十餘年後,永曆政權也被清軍擊潰。1659年,永曆皇帝帶著宮眷、大臣和羽林軍在內的4000餘人逃亡緬甸。
但在渡過伊洛瓦底江時,緬甸王卻耍了個小心眼,他怕明朝大軍渡河會威脅到自己的統治,故意只派了4艘小船來接,最終只有646人抵達了阿瓦城,而其他無法渡河的3000餘人,就留在了一個叫興達戶的小城。
這個興達戶地處雲南邊陲,早在秦朝以前就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區,歸哀牢國管轄。後來唐朝、大理國、元朝都把這裡當成一個民族自治小城。明朝時才設立了宣撫司、宣慰司,並且駐紮了一支戍邊軍隊「威遠營」。
而當時無法過河的3000官兵和大臣、宮女就留在了這裡。除了福建的鄭成功和在西南打游擊的李定國外,名義上隸屬永曆皇帝治下的地盤,就只有這座小城了,再往南,就是人家緬甸地界了。
但清軍顯然沒有放過永曆的意思,1661年,吳三桂親統10萬大軍攻入緬甸,逼迫緬王交出了永曆皇帝,並被處死在了昆明。不久,鄭成功、李定國也先後病逝。
留在興達戶的數千大明遺民自知復國無望,但又不願降清,就自稱「桂家人」(永曆原先是桂王),永久定居在了這裡。清朝統一全國後,也效仿明朝,在這裡設置了宣慰司,隸屬雲南管轄。但因為太偏遠,興達戶其實一直都在自治。
後來到了1730年,楊猷才被推選為興達戶的土司,他將興達戶更名叫做果敢,並一直沿用至今。也許是覺得這塊小城可有可無,所以1897年,清朝與英國簽訂了《中緬條約附款》,居然把果敢劃給了英屬緬甸。
自此,這個由明朝遺民為主的小城,就變成了國外的地方。雖然不再屬中國,但果敢卻並沒有被同化,反而越來越顯現出「中國味兒」。
首先這裡居民講話依然帶有明朝方言口吻,比如他們說瘧疾是「發擺子」;說不必是「不消」,明朝小說中就經常有這麼一句「不消賢弟下手」;還有說偏偏是「偏生,總體特點是輔音韻尾少。
此外,由於始終寫漢字說漢語,所以這裡的學生用的都是直接從雲南引進的教材,上面還寫著:祖國的首都是北京,國土面積960萬平方公里等字樣。很多時候老師還需要給學生解釋說這裡的「祖國」不是指緬甸。
走在果敢街頭,隨處都是漢字標識牌,人民幣在這裡是通行貨幣,就連快遞都用的是國內的圓通、順豐,絲毫看不出這裡是國外。
※清朝最有骨氣女人,慈禧西逃都不忘先殺她,全因說了句真話
※李世民在刑場救下一告密叛徒,沒想到他20年後為唐朝打下3倍疆土
※他製造了明朝最大一樁懸案,如今政府懸賞100萬求破解
※項羽死後,一小卒砍下他一條腿,後代從此顯赫千年,常出宰相皇帝
※古代有類人殺人不用抵命,經專家呼籲,我國2011年也開始推行
TAG:秦皇漢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