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演義》中最悲情的君主和謀臣!

《三國演義》中最悲情的君主和謀臣!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自稱「卧龍,才幹號稱第一。自三顧茅廬追隨劉備以後,諸葛亮先是在新野打敗曹仁、夏侯惇,拯救劉備於危亡,在劉表長子劉琦危難之時,讓劉琦駐守夏口,而也就是這個極富遠見的決定,使劉備窮途末路之時仍有一處安身之地,也為後來與孫權合作積攢點家底。諸葛亮的謀略才智超越當時與其同時代的謀士。

追隨劉備之後,諸葛亮深知想匡複漢室,荊州之地萬不容失,劉備雖也知曉這個道理,但劉備的骨子裡還有一個荒誕可笑的思想一直在作祟,那就是所謂仁義。他既想成為天下至尊,又不想讓世人說其不仁不義。生於亂世的劉備太為難了,劉備的雙重性格,使其一直處於一種自相矛盾之中。忠義確實籠絡了一批英雄,但仁義也使劉備狼狽不堪,並最終讓其為了所謂的仁義而命喪白帝城。

劉備這種思想非常迂腐,任何人想取得政治上的成功,都不可能完全仁義。仁義是治世之道,而非亂世之道。劉備想假仁義,諸葛亮犯難了。劉表三讓荊州,面對唾手可得的荊州,雖然諸葛亮再三囑咐要接受,但劉備仁義了,結果荊州被曹操佔領了。赤壁之戰後,荊州成了東吳孫權的戰爭果實。務實睿智諸葛亮的遠見大打折扣,孫劉聯盟也因此結怨,便有了後來關羽的悲劇。

當然,劉備面對劉表的慷慨除了仁義之外,還有一些顧慮。雖然他一直拒絕劉表的謙讓,但他內心卻一直夢寐以求成為荊州之主。而在他的兵力不濟,無法與曹仁相爭之時,他最終採納了諸葛亮的計策,趁東吳周瑜打敗曹仁之後,靠偷雞摸狗的方式奪下了荊州。顯然,諸葛亮明白,如果不在周瑜曹仁兩敗俱傷之時如不奪下荊州,他的主公劉備則永無無立身之地,隆重對所談三步走的宏圖大志也將成為虛幻。

諸葛亮當機立斷。奪取荊州。劉備對於這個結果心裡已經高興壞了。但表面上還是要裝出一副假仁假義的樣子,給世人一種自己完全蒙在鼓裡的的樣子。然而,一個問題又擺在諸葛亮和劉備面前,面對強大的曹操,只有繼續與東吳修好才能確保荊州之地安全。而東吳卻對於劉備投機取巧奪取荊州耿耿於懷,這不由讓劉備如坐針氈。關鍵時刻,諸葛亮依然是不慌不亂。他的計謀是,與東吳的關係不能有變。荊州之事,可以做出任何承諾,就是不挪地方。諸葛亮深知這些還不夠,他還利用東吳內部支持聯盟的勢力,用魯肅和孫權的力量去制衡周瑜等仇視劉備的力量。

固守荊州之時,諸葛亮厲兵秣馬,廣招兵勇,廣積糧草。東吳雖不滿,但始終不敢進犯荊州。諸葛亮明白,荊州對於實現劉備恢復漢室的目標至關重要。必須穩住荊州,等待時機,才可圖天下。有了地盤的劉備,已不滿足僅僅佔據荊州的現狀,他和龐統將目標瞄準了號稱天府之國的益州。益州劉璋無能,劉備輕易取得益州,並收的猛將馬超。但劉備卻因為急功近利,使自己失去成就霸業不可缺少的人才號稱鳳雛的龐統。諸葛亮比之龐統,諸葛亮謹慎有餘,魄力不足。諸葛亮是治世能臣,但非優秀的軍事家。而龐統桀驁不馴,天生軍事奇才,劉備失去龐統是其後期陷入軍事失敗的重要原因。如果後期能有龐統關羽鎮守荊州,或許一切還是兩說。

拿下益州之後,諸葛亮建議,應該舉兵去荊州,因為諸葛亮既明白荊州的重要性,也對驕橫的關羽統領荊州放心不下。然而此時的劉備卻忙於進攻漢中,欲與曹操決戰。自負的曹操也不聽司馬懿之建議,也忙於與劉備決戰。在諸葛亮的運籌之下,劉備在漢中打敗曹操。攻取漢中之地。

此役之後,劉備可從漢中和荊州兩個方向北圖關中中原之地,一時間勢力達到頂峰。劉備不經意成為令曹孫忌憚的一方霸主,但同時也讓他成為眾矢之的。在劉備還沉浸在勝利之中時,他那驕縱不可一世的二弟犯了大錯,整天縷著鬍鬚臭美,沉浸於各方的濫贊之中,濫用權力使下屬心生罅隙,忘記孫劉聯盟之大戰略,藐視孫權。更蠢的是,居然在這個時候舉兵去攻擊曹操,以致腹背受敵,使荊州之地盡落孫權之手,不可一世的關羽也落得個被呂蒙擒拿砍頭的下場。

求同年生,只求同年死。亂世忠義,劉備瘋了,他不顧諸葛亮趙雲的勸諫,舉全國之兵去進攻孫權。其實以劉備當時的實力,應該聯合東吳,出漢中去攻擊曹操,滅曹操後,佔領北方,然後廣招兵勇,廣積糧草,再圖江東孫權。如果攻擊曹操,按照當時的情形,或許真有可能擊敗曹操,而擊敗曹操,劉備就會變被動為主動,獲得打敗孫權的主動權。但是劉備卻以私廢公,興舉國之兵罰吳,最終被陸遜一把火燒掉幾乎全部的家當。這一個錯誤的決定,不僅使劉備喪失了一統天下的機會,也讓蜀國成為三國之中處於最不利的戰略地位。此役之後,忠義劉關張盡歸黃土,蜀中精銳幾乎折盡,蜀國由強勢變成弱勢,從此一蹶不振。

川蜀疲敝,地勢複雜,易守難攻,如想去攻擊孫權和曹操,則需要穿越崇山峻岭,未到敵前,已經疲敝不堪,糧草軍械補給也甚是困難。諸葛亮明白這個道理,那就是蜀國已經盡失天時地利人和,唯有聯吳圖守。但諸葛亮的防守方式出人意料,即穩固孫劉聯盟,七出岐山全力攻曹。

這是一場不對等的戰役,諸葛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他的這種以攻為守的策略,確實在他有生之年起到了維繫蜀國的作用。但蜀中賢能對於諸葛亮的北伐是極度不滿的,諸葛亮北伐既無天時也無地利更無人和。漢王朝已經滅亡了,諸葛亮窮兵黔武使蜀國愈加疲憊,而曹孫兩地地域廣闊,人口眾多,且民心已歸。所以,諸葛亮的北伐不得失人心,客觀上加劇了蜀國的衰敗。

諸葛亮其實也知道這一點,那就是,夷陵大敗以後,蜀國盡失天時地利人和。而諸葛亮之所以還要逆天而行,七出岐山,名為恢復漢室,實為自保。諸葛亮其實還是被忠義所累,也為忠義而亡。恢復漢室已經是不可能了,能在有生之年不使蜀國滅亡,才是諸葛亮北伐的根本目標。

諸葛亮殫精竭慮,鞠躬盡瘁,最終耗光了自己的聰明才智,53歲累死在五丈原中軍帳中。他的死即解脫了他自己,也解脫了劉嬋,使其可以任性而為,他選的繼承人姜維,雖兢兢業業,但回天無力,也不堪大用,最終蜀國為魏國攻破,劉備、諸葛亮的畢生奮鬥在劉嬋的「此間樂不思蜀中」灰飛煙滅。

劉備為仁義所生,又為仁義所累,一生背上仁義的包袱,也為仁義付出沉重代價。諸葛亮為忠義而生,也為忠義所累,一生殫精竭慮扶蜀漢,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們無疑是《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最悲情的君主和謀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趣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有人說,清朝是超越漢唐的最好王朝,你認同嗎?
非洲一村落自稱祖先是中國人,還拿出確鑿證據,與航海家鄭和有關
古代有一種肉不能吃,如果吃了,不僅會坐牢,還有可能性命不保
日本戰敗投降,最絕望的除了日本,還有這個國家,10萬人集體自殺
神秘合葬古墓,一男一女大有來頭卻尊卑互換,墓主兒子是朱元璋的死對頭

TAG:史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