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太極求真錄:太極拳的後退步法!太極拳之步法至難、至重

太極求真錄:太極拳的後退步法!太極拳之步法至難、至重

以下內容節選自何軼群《太極求真錄》

在楊式太極拳103式中,左右「倒攆猴」用的完全是後退步法,重複兩次:一次上接「肘底看錘」,下續以「斜飛勢」;另一次,上接「金雞獨立」,下接「斜飛勢」。此外,還有「退步跨虎」、「玉女穿梭」等,都是一步後退。其步法基礎,都是「倒攆猴」。

太極拳之後退步法,比前進步略微困難一些。其難在於「通體鬆軟」、「以腰為軸」、「時刻留心在腰間」這些關鍵要求,不容易做到。其根本原因,在於所有練拳者在生活中行走、上下樓、跑步,都是用前進步,沒有用後退步、特別是連續後退步的習慣的經驗,也在於「後退」包含著相當成分的「未知」。

太極拳後退步法的練習,在全套拳式中,只佔極少部分,滿打滿算,不過重複三、五、七式而已。連續後退步法之練習,則只有「倒攆猴」。如果為保健、養生、長壽計,那麼練一趟拳,有這麼兩次連續後退步法,再加上兩、三次單一後退步,能求其基本鬆軟,也就罷了。若求技擊、功夫上身,進而「從心所欲」、「捨己從人 」、「階及神明」則循規蹈矩、一式一招地練幾次全套太極拳,那是永遠不夠的。

在太極拳的練習中,下盤功夫比上盤功夫更重,也更難;步法比伸掌、出拳更重,也更難。有心練好太極拳者,應該單練、多練、活練後退步法,每練都可以重複幾十次、幾百次、幾千次,才能夠窺其奧妙,得其訣竅。否則,不足論太極拳技擊之體用也。

練習太極拳的後退步法,前期應該沉肩墜肘,雙手自然下垂腿側,除稍許自然揮動外,不做任何動作,全神貫注於後退步。其動作,須以已腰的轉動,帶動完全放鬆的盆骨、胯骨、股骨、大腿,以滑步移動小腿與單足,其動類似鍾擺,而擺心和動力,都在腰脊。

腰脊之轉動,同時帶動練拳者上身之螺旋形轉動。無論上式是「肘底看錘」還是「金雞獨立」進到瞬間的「無極式」時,全身由「無極」轉化為太極,即有一個全身「 下沉」的動作,從而得一「沉勁」;這一「下沉」和「沉勁」,都是整個身體螺旋形下降之動、之勢,藉腰脊之轉動,而「甩」出移動之單足。至足底已粘貼地上不動時,立即有一個「反彈勁」,腰脊即藉這個「反彈勁」,以柔和的弧形動作連接,反向旋轉上升。兩足之虛實,即向反向變化,各自承擔的身體重量,一增一減,再次達到雙足同時、同等承擔全身之重量,即其重心正好在雙足中間,而再成「無極式」。如此再「沉」、再「甩」、再「降」,移動另外一足向後移動再度形成一動一靜、一陰一陽,此消彼長、此前彼後的「太極式」。

太極拳立足之勢,是「不丁不八」,既無「丁字步」之倔,亦無「八字步」 之滯,更便於換步移形。在太極勢變無極勢,再變太極勢之連續不斷的過程中,移形換步,首在足掌之變。承重之單足轉動足掌,大抵是微抬足尖,以足跟為軸心而轉動;不承重之單足轉動足掌,則略抬起足尖或足跟,再轉動,兩可。「不丁不八」之立足勢,轉動足掌,角度最小,因此也最迅速,最輕巧,於不知不覺之間,回復到「無極勢」所要求的另一個「不丁不八」式之立足位置。這是正常的循直線後退的步法常規。

實際上,後退步並非只是一條直線正面後退的太極拳步法。有的太極拳書籍,畫出前進、後退的足印,用虛線連接,表示步伐之落腳處,似乎非如此不足以練正宗太極,未免有點膠柱鼓瑟,刻舟求劍。其道理就在於太極拳和所有的名拳相類似,得須活練,實練,才能求其實、得其真。

太極拳的後退步法,可以向任何方向後退,其關節,即在於足掌之多方向轉動。

這種多方面後退步法的練習,可以從大角度的鈍角開始,而不拘泥於直線後退。足掌轉動以後,即化為定足,則移動的另一足,以不轉動的定足為據後退,即構成大鈍角之後退步。如果踩定地面的足掌,向左或向右轉動不同的角度以後,以此立足地面的單足為根據的「不丁不八」步的直線方向,為另一隻移動的單足的動向,即可構成不同角度的後退步。最大的可動、可變角度,是三百六十度,即原地轉體一周,雖然皆取後退步法,練拳者都在原地不動,只反覆旋轉、反覆後退。這一種極端的練習方法,可以向一個方向不斷旋轉,也可以擺動式地一左一右反方向旋轉,也可以綜合兩者,相互交替,以意為之,不拘一格。

太極拳之步法至難、至重,無論前進步、後退步、橫向步、單足站立、變步,都可以、也應該朝向四面八方,無可無不可,無為無不為。其起點與關節,首在於自己定足的足掌之任意角度之轉動。如此,則太極拳之動,無論邁步、出掌、揮拳、撞肘、靠體,皆有四面八方之勢。無論是24式、88式還是103式的太極拳練習,都可以在一間兩米見方的斗室中進行,首尾貫穿,一氣呵成。師承王其和之已故太極名家劉仁海曾經說過:「要學會擠時間練拳。練太極拳不論時間多少,地方大小,有幾分鐘、一米見方的地方就可以練。可練整趟,也可練半趟,也可以單練一勢,還可以站一會兒樁步,揉一揉腿。」即此之謂。

在一米多或兩米見方之地練習全趟(即全套)太極拳,即是求得真功夫。太極拳勢之陰陽相生,目光隨之,於可能遭遇的實際技擊中,未必是一對一,而更可能是一對二或一對三;發勁於先者,理應是對方二、三、四人中之首者,繼之以另外方向的次焉者,因為二、三以上之對手,必成圍困之態勢,而不可能都擠站在單獨一個方向者也。

在太極拳的散手練習或實際技擊過程中,拳式之間的連接,根本不拘一格,決非在「肘底看錘」或「金雞獨立」之後才能接「倒攆猴」之後退步。換一句話說,任何定步、前進步,都可以下接後退步。而拳之名為「太極」,也在於拳勢之千變萬化,不離陰陽交替、虛實互易之理。步法、拳法皆循太極之理而變,則為整體拳勢之根基。

後退步法練熟、練柔、練活以後,繼之以掌,即順理成章,自然天成。其法乃以腰之升降旋轉,帶動肩肘,再帶動雙掌一前一後、一虛一實,其力之根,出自於足,而且掌之前推,另一掌之後揮,略遲於腳步之後退及粘地。這個時間差,極微極短,無論於前於後,皆為主攻之式。後退步之移動、立足,乃立其基,成其勢;其步伐之大小,取向之左右,甚至接近對手之雙足間或胯下,均非攻點而是出掌之基、之助。「倒攆猴」之拳勢,不可妄用,因此勢可能具有穿透力,足以傷人之內臟之故。

太極拳之後退步法,可以單練,更可以多練。即使不求技擊之功,練之日久,對練者的健康、長壽,大有裨益。其人之全部臟腑經絡氣血,都能夠藉此倒退步法之練習,得到充分的鍛煉,其能量之積蓄,其氣血之充盈,非言語文字所能盡述者也。

楊澄甫著《太極拳體用全書》釋「倒攆猴」式曰:「設有敵人用右手,緊握我手左腕或小臂間,倘又以左手托住我肘底拳,則我先受其制,不得施展時,即翻仰左掌,用沉勁松腰胯,向左後縮回,左腳亦退後一步、屈膝坐實,右腳變虛,則敵之握力頓失。右手同時向後分開,至其失卻握力時,急向前按去。此式雖然倒退一步,仍可攆去敵勁,故謂之倒攆猴,其要求在松肩沉氣也。」

這段話,設對手為一人,在我之正前方,且已握我之「左腕或小臂間」,脫身後退,同時以右掌「急向前按去」,是寓攻於守,退步進掌之基本拳勢。沉左臂並帶有纏絲旋轉之力,而且後沉旋動之力,宜取向於對手握臂的右手虎口處,脫臂腕之際,還可能帶動對手上身前傾;因此,對手隨時可能出自本能,自然向其後上方拔動身軀。在此瞬間,我之右掌已粘接對手之左前胸或左上臂,即可接其上拔之勢,借其後退之力發勁,可使對手立足不穩,轉跌於地。如對手上身仍處於前傾之勢,則我之右掌及其身,恐有傷害其臟腑之虞,不如擊其左臂。尤有進者,是我之左腕臂脫開敵握之後,借腰脊旋轉下沉勁向後方或側方揮出,以左手手背擊出,即左掌變實、右掌變虛而兼顧前後或前側兩敵。或者,對手雖然沒有「緊握我手左碗 」,卻以其右手握拳或持刀,攻我右側,則我可以用左手反握其手腕(此為常規),或搭其小臂或腕部,用粘勁化其攻勢(此為高手),以沉勁松腰胯,向左後回縮,帶動對方上身向其前方傾倒;如對方立即用力後退,則我轉腰出右手,順其勢向其左肩推去。這兩種情況,乃是楊澄甫的《太極拳體用全書》所未述及者。

加入微信群一起和我們交流分享!獲取海量太極拳教程、視頻資料(最新增加40張DVD資料)、電子圖書,和我一起免費學習太極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九五太極養生 的精彩文章:

太極推手是太極拳的獨特的訓練方法。推手是驗證架子是否練得正確,找出自身毛病 所在,再回到架子上改善不足之處
太極拳和推手雜感
楊式太極拳經典套路85式 分段教學,由簡入繁,清晰易懂,循序習練
人體命根子的大門——神闕
太極求真錄:含胸拔背淺論

TAG:九五太極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