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海西女真四大強國之一哈達國的世系

海西女真四大強國之一哈達國的世系




元末明初的東北,北元的納哈出集團覆滅後,朝鮮、明、北元余部為各自政治目的介入,女真集團各地方勢力相互征伐。

1374年左右,夢想恢復大金祖業的納齊布祿(完顏氏子孫)從輝發河谷來到時已衰弱的錫伯國被招為駙馬,為錫伯國東征西討搶回不少地盤。由於錫伯國主老邁昏庸,納齊布祿不受待見。

1395年,四十歲的納齊布祿留下妻、兒(多爾胡齊,時年15歲左右)及女,率部分人馬離開錫伯國,至現在的呼蘭河地區的金沙河一帶居住下來,大約在1406年建「弘尼勒城」(即烏拉古城,今吉林市北60里的烏拉街)自稱扈倫(呼倫)國,幾年之後日見強大。

1426年(明宣德元年),納齊布祿將王位傳給兒子多爾胡齊,多爾胡齊率領部眾輾轉爭戰,由輝發河至吉林梅河口。

1427年(明宣德二年),多爾胡齊定都於松花江邊,建造城池、營築宮殿。扈倫國日漸強盛,北至呼蘭河,東至牡丹江,南至輝發河,西至科爾沁。多爾胡齊功不可沒,國人尊其為珊延多爾胡齊(珊延,尊貴之意)。

扈倫國經歷了納奇布祿、多爾胡齊(多爾豁琦)、嘉瑪額(嘉穆喃)、都爾機(都爾喜)四代貝勒(契丹、女真語「勃極烈」的演變,即王的意思),存在了約半個世紀。大約在明嘉靖初年,都爾機的兄弟速黑忒(綏屯)之子克錫納的部眾遷居至遼寧開原以北的松花江大麴折處,就是現在的吉林農安、扶余、前郭一帶。

1451年(明景泰二年),北元蒙古脫脫不花侵擾遼東,時任扈倫(呼倫)國的國王都爾機率眾出逃,扈倫國從此解體,分成各自為政稱國的烏拉、輝發、葉赫、哈達。都爾機的扈倫本部即為後來的烏拉國,仍居扈倫本部地區,其它三部皆南遷。

烏拉、哈達的國主,原本是同祖,皆為「納奇布祿」子孫。由於都爾機的臨陣出逃,致使兄弟反目,其弟三人扎爾喜、蘇和德、綏屯率哈達部自立,扎爾喜之子倭饃國岱為哈達貝勒,之後,綏屯的兒子克錫納(克習納)為哈達部主時強大。後來,克錫納被族人馬岱達爾罕所害,克錫納之孫萬(王台)逃至綏哈城,克錫納四子汪濟外蘭率部眾遷至廣順關(南關)外的哈達河地區(今開原市八棵樹鎮東南的清河上游)再次日漸強大並建國立威,與明政府關係融洽。哈達國至萬汗(完顏台)時,國力鼎盛輝煌。

烏拉與哈達的區別在於:居扈倫本部的烏拉派系,對外仍用「納喇」為姓氏,清代及之後的後裔多以「那」「趙」等姓。而南遷至遼北的開原衛廣 順關外的哈達派系,則沿用老姓「完顏」,清代及之後的後裔多以「王」「汪」為姓,也有使用「那」「卜」等姓。

葉赫、輝發的國主「納喇氏」,則是異姓「納喇」,族源各自不同,非一支系,這裡不述。

以下為扈倫----烏拉國的世系:

1世: 納齊布祿

2世: 珊延多爾胡齊(多爾豁琦,生兩子)

3世: 綽托 嘉瑪額(嘉穆喃,生四子)

︱ ︱

︱ ︱

4世: 得文阿哈 1都爾機(烏拉派)、2扎爾喜(哈達派)、3蘇合德(哈達派)、4綏屯(哈達派)

︱ ︱

︱ ︱

5世:(略) 額赫商烏、庫森商古魯、古對珠延

︱ ︱

︱ ︱

6世: 額赫布爾津(子三) 1太安、2太攔

︱ ︱ ︱

︱ ︱ ︱

7世: (略) (略) 布顏(生六子)

8世: 布干、布勒希、布三岱、布雲、吳山太、布克敦(博克多)

9世: 1 滿泰(生四子)、2布占泰(生九子)

︱ ︱

︱ ︱

10世:撮穆里、納布達里、阿達泰、布里 1達爾罕(打拉哈)、2達拉穆、3阿拉木、4巴彥、5布顏托、6妙莫勒根、7綽奇納、8噶圖渾、9洪匡

11世: ……略……




X

^^^^^^^^^^^^^^^^^^^^^^^^^^^^^^^^^^^^^^^^^^^^^^^^^^^^^^^^^^^^^^^^^^^^^^^^^^^^^^^^^^^^^^^^^^^^^^^^^^^^^^^^^^^^^^^^^^^^^^^^^^^^^^^^^^^^^^^^^

以下為扈倫----哈達國世系:

1世: 納齊布祿

2世: 珊延多爾胡齊(多爾豁琦,生兩子)

3世: 綽托 嘉瑪額(嘉穆喃,生四子)

︱ ︱

︱ ︱

4世 得文阿哈 都爾機、扎爾喜(哈達派)、蘇合德(哈達派)、綏屯(哈達派)

︱ ︱ ︱ ︱ ︱

︱ ︱ ︱ ︱ ︱

5世:(略) (略) 倭饃國岱(哈達貝勒) 巴爾託 克錫納(哈達部主,子五)

︱ ︱ ︱

︱ ︱ ︱

6世: (略) 班氐達喇哈 1徹科、2徹徹穆、3尚烏祿、

︱ 4汪濟外蘭(王忠)、5汪砮斐揚武

︱ ︱

︱ ︱

7世: 德喜 (克錫納子孫世系見下圖哈達分表1)

︱ ︱

︱ ︱

8世: (略) (之後的世系,見下圖哈達分表1)




……………………………………………………………………………………………………

《哈達世系分表1》----克錫納(克習納)五子分支世系表(五世之前同上):

5世:克錫納(綏屯子,哈達部主。生五子)

6世:1徹科、 2徹徹穆、 3尚烏祿、 4汪濟外蘭(哈達部主)、 5汪砮斐揚武

︱ ︱ ︱ ︱ ︱

︱ ︱ ︱ ︱ ︱

7世:(略) 萬(哈達汗王,生六子) 昭蘇(生七子) 博爾渾色進(博爾坤) (略)

︱ ︱ ︱ ︱ ︱

︱ ︱ ︱ ︱ ︱

8世:(略) 1詁魯伸、2扈爾漢、 1阿敦、2哲勒德、 博力多 (略)

8世: 3薩穆哈圖、4旺錫、 3碩舒堪、4雅穆布祿 ︱ ︱

8世: 5康古魯、6孟格布祿 5明安、6顏岱、7納穆察 ︱ ︱

︱ ︱ ︱ ︱

9世: 《哈達世系分表2-1》 《哈達世系分表2-2》 (略) (略)

10世:萬汗、昭蘇世系分支詳見下圖「哈達世系分表2-1、2-2」

11世: ……略……




………………………………………………………………………………………………………

《哈達世系分表2-1》----萬汗六子分支世系(六世之前同上):

7世: 萬(完顏台,哈達汗王。生六子) 昭蘇(詳見哈達世系分表2-2)

8世:詁魯伸、扈爾漢(子三)、薩穆哈圖、旺錫、康古魯(汗王)、孟格布祿(子四)

︱ ︱ ︱ ︱ ︱ ︱

︱ ︱ ︱ ︱ ︱ ︱

9世:無嗣 歹商、卜顏、莫力根 ︱ 海塔 ︱ 1烏爾古岱、2克巴庫(王世忠)

9世: ︱ ︱ ︱ ︱ ︱ ︱ ︱ ︱ 3莫力渾4聶克色

9世: ︱ ︱ ︱ 烏正太 ︱ 古莫台、圖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世: (略) 卓內 (略) ︱ 王盡安、伯撒 (略) ︱ (略) (略) ︱

10世: ︱ ︱ ︱

10世: 王國勛、王元勛 額森德禮 (略)

11世:……略……




………………………………………………………………………………………………………

《哈達世系分表2-2》----昭蘇七子分支世系(六世之前同上):

7世: 昭蘇(祖父克錫納,父親尚烏祿,萬汗堂兄弟。生七子)

8世:1阿敦、2哲勒德、3碩舒堪、4雅穆布祿、5明安、6顏岱(生三子)、7納穆察

︱ ︱ ︱ ︱ ︱ ︱ ︱

︱ ︱ ︱ ︱ ︱ ︱ ︱

9世: (略) (略) (略) (略) (略) ︱ (略)

9世: ︱

9世: 1郭禮(官職防禦,生四子)、2榜戴(生兩子)、3恩達理

︱ ︱ ︱

︱ ︱ ︱

10世: 1莫落渾、2莫立洪、3格倫特、4烏藍太 (略) (略)

11世:……略……




註:

第九世郭禮(祖父為昭蘇,父親為顏岱。萬汗之孫歹商、烏爾古岱的堂兄弟):郭禮幼年時候驍勇善射,在1619年三月「薩爾滸大戰」中遇敵衝鋒,膂力奮擊。1619年八月征葉赫,往擒夜探多有所獲。征明時,從莽古爾泰在遼瀋力戰破敵,清初官職防禦。自永平回遣,在大凌河猝遇明軍(吳襄)屢戰而傷,傷愈後任工部右侍郎,後任看守鳳凰門柵章京。逝於盛京,葬於盛京城(瀋陽)西北十五里小韓陽屯,原有誥命碑。其後裔編在盛京佛滿洲整紅旗里較多。

以往的材料記載郭禮生三子,實際上共四子,還有一個幼子名為:烏藍太。

第十世格倫特(祖父為顏岱,父親為郭禮):官至正三品步軍總尉,生十子。其子官保、扎書、奇藍泰後世支脈較為詳盡。官保、扎書任昭陵防禦,該兩支後裔世襲昭陵防禦。奇藍泰從文任筆帖式,該支後代做官較少,其孫瑪七遷至今天的鐵嶺縣凡河鎮新屯村居住,至晚清時,瑪七之孫恆計帶四個兒子遷至開原縣大孤家子居住(今撫順市清原縣大孤家鎮)。該處位於開原市李家台鎮駐地的清河上游(明代的哈達河),沿河向東上溯三十里處的撫順市清原縣境內。

——————————————————————————————————————————————————————————————————————————————

哈達國後期「諸子爭權」國體一分為三的簡述:

明中後期,在遼北開原城廣順關外的哈達國在「萬汗」治理時期,實力鼎盛了三十年。但是後期,萬汗年老昏庸,死後諸子爭權,哈達內亂內耗不斷以致國力衰微,最後被建州軍攻破哈達都城,鮮血染紅河水而亡……這段史料的人物及背景關係比較亂,在這裡先簡要介紹下。




(明末清初的遼東)

一、盛極而衰的哈達國

1451年,北元蒙古脫脫不花侵擾遼東,時任的扈倫國王都爾機率眾出逃,扈倫國從此解體為烏拉、輝發、葉赫、哈達四部,各自為政而稱國。

1533年,汪濟外蘭(王忠)率部眾南遷至開原邊牆廣順關以東的哈達河(今遼寧省開原縣的清河上游分支,即八棵樹鎮東南)流域活動稱部長,成為哈達部的創建者,哈達國前後三個都城。

1534年,葉赫部貝勒祝孔革在開原邊牆鎮北關外的葉赫河南岸造都城,權利中心南移至葉赫河流域。後來,葉赫貝勒祝孔革與哈達爭奪貿易利益,雙方關係惡化。

1543年左右,遷至廣順關東的汪濟外蘭(王忠)在開原城東六十里另建哈達城,之後依附明朝。這個時候的哈達成為明朝北邊屏障,逐漸顯露出強大的徵兆,無論女真各部,還是周邊蒙古各部,都尊其為首領,歲歲來貢。就是遙遠的「野人」女真諸部也時常派人進貢各種物產,可以說「外夷絡繹不絕」。

1551年,汪濟外蘭(王忠)殺死葉赫貝勒祝孔革,葉赫的土地把吉把太寨等13城被占,敕書700道被搶。之後,祝孔革的兒子太杵接任父職,為報仇勤擾哈達劫掠明邊的開原及柴河堡一帶(太杵後來被完顏台捉拿送至明朝廷處死)。自此,雙方仇怨積累,也為哈達的衰亡埋下伏筆。

1551年左右,哈達內亂,汪濟外蘭(王忠)又被叛亂的部人所殺,其子博爾坤(博爾渾色進)為報父仇,與族兄德喜至綏哈城迎堂兄王台(完顏台、萬,清代史料稱「萬」汗,明人史料稱「王台」)回哈達部主事。哈達開始強盛建立強大的扈倫四國聯盟(哈達、輝發、葉赫、烏拉、建州渾河部等女真部以及蒙古諸部),由此號令女真、蒙古臨邊各部(包括此時的錫伯)。自此,遼東享受耕獵太平三十餘年。

1575年,王台(完顏台)擒建州右衛酋長王皋(喜塔剌氏,圖合卓太、阿古都督),送明朝處死。明神宗封王台為「右柱國龍虎將軍」「鎮撫滿洲國汗王」(清史料稱「萬汗」),授德喜為哈達部都督貝勒,海西扈倫四部均受其節制,哈達國走上鼎盛。但是,王台(萬汗)晚年昏庸,唯聽讒言,先附諸部盡叛。

1582年七月王台(共六子)憂憤而逝。長子虎爾罕(扈爾漢)與外婦子康古魯爭位,康古魯敗亡葉赫,虎爾罕獨攬大權,不久暴斃。康古魯在葉赫的支持下,從葉赫返回爭位。王台的第五子孟格布祿(蒙骨孛羅,王台妾溫吉格格「溫姐」所生,溫姐出自葉赫)繼任首領,以十九歲的弱齡世襲了龍虎將軍,被明朝冊封左都督,歹商等眾子不服。虎爾罕的兒子歹商與其兩叔叔康古魯、孟格布祿爭位,兩叔叔聯手結葉赫,孟格布祿襲位。哈達國自此一分為三,骨肉相殘,部眾紛紛反投葉赫。內訌與葉赫、建州的外擾,趨使哈達從此衰弱。這個時候,當年被王台打敗的建州右衛首領王皋(喜塔臘氏)的兒子阿台聯合葉赫以報父仇被殺為名聯軍進攻哈達部,哈達在明朝的呵護下躲過了此劫,明遼東總兵李成梁打敗聯軍,阿台和葉赫兩位貝勒爺在戰亂中被殺。李成梁廢葉赫王,賜送哈達貝勒孟格布祿敕書節制葉赫。

1587年四月,葉赫部東城貝勒納林布祿聯合蒙古科爾沁、土默特等部再次進攻哈達,把吉把太寨一戰,大敗哈達與明朝援軍,並奪取哈達大批部眾與土地。此時,哈達內亂再起,虎爾罕兒子歹商聯手康古魯跟孟格布祿爭首領之位,孟格布祿兵敗逃亡葉赫,葉赫趁機再攻哈達,雖然在明朝的調停下暫時平息了干戈,但哈達已經實力全無,失去了往日霸主地位。後來,歹商被葉赫誘殺,康古魯身死,孟格布祿在葉赫的幫助下重登哈達王位,成為哈達首領,但已經是葉赫的傀儡,以葉赫馬首為瞻。此時,葉赫、建州已經崛起。

1599年(萬曆二十七年),葉赫準備向哈達發動進攻,走投無路的孟格布祿只得向平素很少交往的另一位姻親——娶侄女(虎爾罕之女)為妾的努爾哈赤求援,一直密切關注海西四部局勢的努爾哈赤立即派得力大將費英東、噶蓋率領援軍兩千奔赴哈達。葉赫貝勒納林布祿在得悉這一情況後,又修書哈達的孟格布祿以聯姻進行拉攏,明確表示:只要孟格布祿能捉拿前來援助的費英東、噶蓋,撤回送往努爾哈赤的質子並消滅兩千援軍,葉赫就同哈達恢復盟好,並把孟格布祿一向傾心的葉赫美女(東哥)許配為妻。分不清利害的孟格布祿,再次被葉赫貝勒納林布祿牽住了鼻子,不僅撤回了質子,又派人去葉赫商議襲擊建州援軍、迎娶葉赫女子的具體細節。面對哈達貝勒孟格布祿的突然變卦、反目為仇,努爾哈赤立即率領軍隊向哈達都城發起猛攻,三天城破,孟格布祿父子淪為了階下囚,哈達從此落入努爾哈赤的掌握之中。由於明政府對一直恭順的哈達全力扶植,努爾哈赤迫於明廷的壓力還不能立即正式吞併哈達,決定物色一個名義上的首領。努爾哈赤曾有繼續以孟格布祿為哈達首領的打算,甚至考慮把女兒莽古濟嫁給孟格布祿,但最終還是對朝三暮四的孟格布祿放心不下,決定起用其子烏爾古岱。把烏爾古岱抬出來的前提,就是除掉他的父親孟格布祿。

1600年,努爾哈赤借故殺掉孟格布祿(另說「夤夜自縊」),立其子烏爾古岱(吾兒忽答、吳爾瑚達)為哈達傀儡貝勒。同時,努爾哈赤決定把自己的女兒(莽古濟)許配給烏爾古岱。

1601年,三額駙烏爾古岱與三公主莽古濟被護送回哈達。哈達國名義上還存在,但已經成為努爾哈赤的附庸,名存實亡了。

二、哈達國後期亂套的諸子內訌爭權因由

王台(完顏台、萬汗)晚年昏庸,附部盡叛。王台死後,開始是長子虎爾罕與其弟康古魯二人爭位,康古魯敗亡葉赫,虎爾罕獨攬大權之後僅一年暴亡,其弟孟格布祿(十九歲)繼位,虎爾罕的兒子歹商(戴善)不服。歹商面對從葉赫返回的競爭者康古魯,也只能讓步。孟格布祿為王台妾溫吉格格(溫姐,葉赫貝勒楊吉砮之妹)所生,王台死後其「外婦子」康古魯娶溫姐為妻(或事實婚姻),所以他們皆親葉赫,兩位親叔聯手與親侄歹商相隙。如此「骨肉相殘」反覆內訌使哈達國分裂,一分為三。但哈達的內耗並未結束,由於康古魯同溫吉格格事實上的婚姻關係,康古魯同孟格布祿已經合兵一處,鼎足三分的均衡局面被打破。又由於葉赫首領納林布祿(溫姐的娘家侄子),極力要從哈達的衰落中獲得最大實惠,一再鼓動甚至幫助孟格布祿、康古魯進攻歹商,致使戰亂不已,連歹商的妻子也成為孟格布祿的戰利品,後來由於明朝軍隊的干預,歹商得以自保,康古魯與溫姐相繼被明軍俘虜。後來,歹商又與康古魯聯手與孟格布祿爭位,孟格布祿兵敗逃亡葉赫……最後,歹商被葉赫襲殺、康古魯身死,孟格布祿在葉赫的幫助下坐實首領之位。明政府擔心孟格布祿同葉赫聯結,勢大難制,決計以兵相攻之。明軍顧養謙以降丁為嚮導,引兵出塞,攻哈達部孟格布祿。孟格布祿依恃葉赫,負固堅守。明軍奮力強攻,「拔其二柵,斬首五百餘級」。明廷又革除孟格布祿原襲其先父王台「右柱國龍虎將軍」之勛崇,使其勢單孤。

無論是孟格布祿、康古魯還是歹商,都是毫無城府和政治遠見的人。孟格布祿在很長一段時間一直把表兄----葉赫貝勒納林布祿當作信得過的盟友,甚至一度去投靠葉赫部。而一直被葉赫算計的歹商竟然相信納林布祿的聯姻——以布寨之女(東哥)妻之的許諾。毫無防範的歹商,被早有預謀的納林布祿派人殺害。當孟格布祿意識到納林布祿的最終目標是吞併哈達、稱雄海西四部時,已無法挽回認敵為友所鑄成的大錯,哈達已經被攪和得氣息奄奄。孟格布祿、康古魯、歹商、溫吉格格等人在內部爭鬥中把哈達的元氣耗光……

三、哈達國末期的慘烈滅亡及臣屬建州

1593年陰曆六月,海西女真的葉赫糾集哈達、烏拉、輝發共四部兵馬侵劫建州戶布察寨,努爾哈赤率兵往追直抵哈達部富爾佳齊寨,與哈達兵相遇,雙方纏鬥衝殺,建州軍勝出。這場「富爾佳齊寨之戰」為建州軍與九部聯軍「古勒山之戰」的前湊。史料有:「歲癸巳,太祖侵哈達,略富爾佳齊寨,博爾晉與族弟西喇布從。西喇布被二矢死,博爾晉拔其矢還射,殪發矢者西忒庫(哈達人),為西喇布報仇」、「……三騎揮刀來犯,安費揚古截擊,盡斬之」等詳實記述。

1593年陰曆九月,九部聯軍(海西的葉赫、哈達、烏拉、輝發糾集蒙古科爾沁、錫伯、卦勒察及長白山女真珠舍里、納殷,以上共九部)再侵,努爾哈赤在古勒山(遼寧新賓縣上夾河鄉古樓村西北)大敗九部聯軍,史稱「古勒山之戰」。

1599年,哈達部內訌,葉赫貝勒金台石趁機率軍將哈達部劫掠一空,哈達請建州援助,九月,建州將領費英東、噶蓋率兩千軍應援駐守哈達,葉赫誘使哈達議和殺建州援軍將士,建州得報,努爾哈赤率軍攻佔哈達都城三日破城,囚哈達貝勒孟格布祿父子,大肆劫掠而歸。另一說是:葉赫見建州援兵至,誘哈達議和並許願以葉赫美女東哥妻之,哈達貝勒孟格布祿(蒙骨布錄)欲擒殺建州援軍首領費英東、噶蓋,九月,努爾哈赤得報率軍馳來攻城三天,攻陷哈達都城屠城並囚哈達貝勒孟格布祿及子烏爾古岱(吾兒忽答、吳爾瑚達),大肆劫掠哈達牲畜、人口部眾而回。後來,在明朝干預下放回。

有地方史料記述哈達城破前夕,哈達都城東門外的河水由於流血而變紅……。

1600年(另說1601年),哈達部大饑荒,向明邊軍乞糧被拒,以妻兒、牲畜換食……。陰曆四月,努爾哈赤借故殺掉哈達貝勒孟格布祿(另說其「夤夜自縊」),立其子烏爾古岱(吾兒忽答,努爾哈赤的三公主莽古濟之夫, 1626年病逝)為傀儡首領,從而徹吞哈達部。

也就是1601年之後,曾經鼎盛的哈達國已經消失,雖然名義上還在,但此哈達已經不是彼哈達了。




(已明確的哈達兩都城遺址----老城、新城位置圖)




(哈達的范河南----哈達城、富爾佳齊寨位置圖)

1613年正月,建州與烏拉兩軍在今天的吉林省富爾哈河與松花江交匯處的富爾哈城外曠野決戰(即富爾哈決戰),烏拉軍敗,烏拉貝勒布占泰率殘部逃亡葉赫,於1617年左右死於葉赫。扈倫本部----烏拉國,被努爾哈赤先是經過懷柔而後用武力慘烈征服,烏拉的臣民絕大部分順利歸附建州,努爾哈赤也對烏拉王族人員委任或大或小的官職。後來,布占泰的第九子洪匡被努爾哈赤封為「烏拉布特哈貝勒」並娶努爾哈赤孫女為妻。1625年正月,烏拉布特哈貝勒洪匡按規定到瀋陽城拜謁汗王,因酒後失言欲謀反計劃暴露而逃回烏拉古城。隨後,努爾哈赤追兵至,正月十七日破烏拉江防,後金軍再次搗毀烏拉城。洪匡棄城北逃渡過松花江,在今天的松江村哈達砬子山上自縊而亡。這一次,烏拉宮藏典籍盡毀,宗族親信五百餘人被殺,損失慘重。

1619年八月,努爾哈赤圍攻葉赫,戰事血腥慘烈,葉赫亡。至此,後金統一了遼東女真諸部。

汪振澤

2017年9月初於瀋陽

【相關地名注釋】

舊開原城----在今俄羅斯濱海地區烏蘇里斯克市的「克拉斯諾雅洛夫」山城(或譯作「卡拉斯諾雅爾」山城),北距烏蘇里斯克市十里,拉斯多里河右岸,依山而築雄踞峭壁山岩之上。即金末的蒲仙萬奴建立東夏國之北京城,元初之開元城(舊開元、東開元)。元代後期,開元路治所由此移至咸平府(今遼寧省鐵嶺市開原縣老城鎮西關村),至明初1388年避朱元璋諱「開元」改寫「開原」留存於以後國內史料,且該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舊開原城(元初)與開原城(明代)不是同一個地方,二者相距千里,不要混淆。

鐵嶺衛----明代之前的古鐵嶺,在朝鮮的江原道元山南,距平壤150公里。元初曾是與高麗的邊界地帶,後為高麗奪走,高麗將邊界推至鴨綠江,古鐵嶺成為朝鮮腹地。明代初期,欲依元疆舊地置界,在古鐵嶺置鐵嶺衛。1388年,遣使告知朝鮮:「鐵嶺以北之民,無論民族,皆屬大明」但遭到朝鮮的頑強抵制,朱元璋做出讓步,於1393年將鐵嶺衛遷至開原(遼寧省開原市老城鎮西關村)南部的銀州古城,即今天的鐵嶺市銀州區。從此,這個古銀州便以「鐵嶺」這個名字面世,一直到今天。

納丹府----那丹佛勒城,渤海國十五府之一「長嶺府」府治。今吉林省樺甸市樺甸鎮大城子村的「蘇密古城遺址」。

古州----今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北安鄉八達溝村金龍溪右岸,牡丹江與海浪河交匯處「渤海國龍頭山古城遺址」。

阿速納合、阿速納河----今吉林省敦化市北額穆鎮南。

那木剌----即「納穆窩集」,今吉林省吉林市的蛟河市天崗鎮東十里。

南京城----今吉林省延邊朝鮮自治州圖們市長安鎮磨盤村山城裡屯「城子山山城遺址」,延吉與圖們交界處,俗稱:大石城。

裴優城(蜚悠城)----今吉林省琿春市三家子滿族鄉古城村(1960年之前叫高麗城村)。

隨州----今朝鮮咸境北道鍾城古城。

烏竭岩----今朝鮮咸境北道鍾城附近。

弘尼勒城(洪尼羅城)----即烏拉古城,今吉林省吉林市北60里烏拉街。

富爾哈城----今吉林省富爾哈河與松花江交匯處,北距「弘尼勒城」約12里。

佛訥和衛----佛訥和古城。今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寧安市渤海鎮「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

敖東城----有「忽汗城」「鄂多理城」「阿可克敦城」「俄朵里城」的不同稱謂,是渤海國早期都城。「敖東」系滿語「風口」之意,該城位於今吉林省敦化市市區東南,臨牡丹江。明代史料亦稱「潭州」「探州」。

斡朵憐(斡朵里、俄朵里)----元代的斡朵憐軍民萬戶府、明初的斡朵憐部居住地,在今哈爾濱市依蘭縣依蘭鎮馬大村馬大屯古城(牡丹江入松花江匯合口的右岸台地)。之後,南遷至今天的敖東城及以東地區。

坊州(鳳州、奉州)城----明初的坊州(鳳州)治所在今天的吉林省通化市的梅河口市山城鎮北山城。遼代的「鳳州」位於今吉林省公主嶺市毛城子鎮城子村,金代廢除。金初的「奉州」即遼代鼎盛時期的「慶州」位於內蒙古的巴林右旗索博日嘎蘇木查干木倫河北岸,金初改為「奉州」,1143年後,逐漸荒廢。

奚關城----今吉林省通化市的梅河口市海龍鎮古城。

奧婁河、忽汗河----今牡丹江。

胡里改江----今牡丹江下游。

佟佳江、婆豬江----今渾江,源自吉林省白山市北部,流經通化市、遼寧省桓仁縣、寬甸縣入鴨綠江。

冬古河----今遼寧省桓仁縣境內的大雅河。

豆滿江----今圖們江。源頭水系有朝鮮境內的紅圖水、石乙水、紅丹水以及中國安圖縣境內的弱流水等。其中紅土水、弱流水源自中國境內長白山天池附近的圓池。

三土河----今三統河。

哈達河、覺羅阿嚕河----今遼寧省鐵嶺市開原縣的清河水庫(尚陽湖)的清河上游,八棵樹鎮以東的兩處支流。流經李家台鎮的是哈達河,流經林豐鄉的是覺羅阿嚕河(阿卜河)。

赫圖阿拉、黑圖阿拉、黑禿阿喇----今遼寧省撫順市新賓縣永陵鎮老城村。

費阿拉、佛阿拉、碩里阿拉----即「建州老營」,今遼寧省撫順市新賓縣永陵鎮二道河子村南舊老城。

古勒城----今遼寧省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上夾河鄉勝利村村南的龍頭山城。該城與後來的古勒寨、九部聯軍的「古勒山大戰」非一處,但基本屬於同一個區域。

沙濟城(夏吉城)----今遼寧省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上夾河鎮古樓村村北20米的古樓後山,即迎風閣山城。

烏蘇----明代的「烏蘇」在今天的吉林省伊通滿族自治縣境內。

都英額----今吉林省延邊市英額嶺中部、安圖縣明月鎮、長興河流域和石門鎮一帶的女真人居住的較大村莊。

英額----哈達國東部屬地,今遼寧省撫順市清原滿族自治縣境內及鐵嶺市開原縣的東部山區。

斡木河、阿木河----今朝鮮會寧境內。

俄漠惠之野----阿木河之野,朝鮮會寧。

鄂多理城---- 朝鮮 穩城 或 敦化敖東城。

布勒瑚里湖----長白山天池。

老可赤、老乙可赤、老酋----朝鮮史料中的努爾哈赤。

王甲城(完顏城)----王家古城,位於今遼寧省桓仁縣與吉林省通化縣、集安縣三縣相鄰地帶的新開河、富爾江與渾江交匯區內,桓仁縣古城鎮城牆村。

兀剌山城----即「五女山」山城,今遼寧省本溪市桓仁縣桓仁鎮北八公里處,史稱「紇升骨城」系古高句麗開國都城。另有「合羅城」「郁靈山」「五龍山」「於郎山」「五老山」等古今不同稱謂。

翁村----今遼寧省本溪市桓仁縣五女山山城東南坡。翁村自1423至1465年間,先後兩次共廿四年成為建州衛衛址;於1451至1458年共七年成為建州左衛衛址;於1451至1467年共十六年成為建州右衛衛址。

兀彌府----今遼寧省桓仁東古城子村。

蔓遮部----朝鮮史料中對建州衛的稱呼。

墨爾根----滿語美稱「善射者」之意。

三姓----即「依蘭」,在東北,有黑龍江省依蘭縣、吉林省延吉縣依蘭鎮。對金、元、明不同時期的女真人居住地而言,需要具體的前後比對分析,不要硬接。

毛憐衛----今吉林省圖門江以北嘎牙河以東。永樂三年(1406年),明政府把從舊開原(俄羅斯濱海地區)南遷至圖們江北、琿春河流域居住的女真胡里改部的一支,設置毛憐衛,作為建州衛的子衛。「毛憐」亦作「穆棱」,同為滿語「牧馬地」的音譯或音轉。

朝鮮文獻稱:葉赫為汝許。

烏拉為忽溫、忽剌溫(烏拉部本名扈倫)。

納林布祿為羅里。

布占泰為卓古、夫者太、何叱耳。

努爾哈赤(努爾哈齊)為老可赤、老乙可赤或老酋。

董鄂(棟鄂)為東阿或東星阿。

把爾遜為波爾所。

蔓遮部為朝鮮史料中對建州衛的稱呼,即明清史料中的「王甲部」「完顏部」。

中國古代史料中表示距離的「里」的概念與現在的概念不一樣,約等於現在的77米。

作者完顏振澤

滿族文化網編輯出品,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tml>

的精彩文章:

秋遊歷史古迹鳳凰山
老北京的真覺寺金剛寶座塔
史可法和多爾袞之間一次通信的詳解
大臉的女孩也能擁有小臉,來試試這種低馬尾
樂福鞋你該這麼穿 小仙女提升時尚度的必知tips

TAG:

> maximum-scale=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