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文狀元的武術強國夢:據說袁世凱是被他氣死的

文狀元的武術強國夢:據說袁世凱是被他氣死的

(狀元及第)

整個清代,四川只出過一位狀元,即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狀元駱成驤。駱成驤,字公驌,四川資中人,中狀元這年剛好30歲。

中國歷史上的科舉制度,歷時1300餘年,上榜的進士數以萬計,但有據可查的狀元卻只有592人,可謂鳳毛麟角。天下讀書人那麼多,要經過縣試、府試、院試、鄉試、會試,最後到殿試奪魁,競爭之激烈可想而知。而且,能中狀元者,除了真才實學之外,運氣也很重要。因此,民間常將狀元的成功歸咎於祖上風水好。

駱成驤中了狀元後,當地就有這樣一個神奇傳說廣為流傳:駱成驤的先祖駱萬鍾,有一年上山砍柴,看見一群猴子在送葬。前面一隻老猴帶路,中間幾隻大猴抬著一隻死猴,後面跟著一群小猴。到了一個山坳上,前面的老猴東張西望一陣,選定一個地方,然後指揮其他猴子刨了個土坑,將死猴埋葬在那兒。駱萬鍾覺得好奇,就請了一位陰陽先生去探究竟。陰陽先生說,死去的猴子可能是猴王。老猴子懂得看風水,它為猴王選的這個墳地,是彎彎屋基嘴嘴墳,乃風水寶地。如果人死後埋在這裡,後世兒孫必出狀元。駱萬鍾回家後叮囑兒子,他若死了,一定要葬那裡。若干年後,後代駱成驤果然中了狀元。

傳說終歸傳說,當不得真,權當娛樂。實際上,駱成驤能中狀元,主要還是靠真才實學。駱成驤自幼天資聰穎,9歲時便即隨父就讀於成都錦江書院。14歲參加縣試,對試題有獨到見解,並指出其中的錯誤,深得知縣高培谷及襄理考試的楊銳等人讚賞,圈定為第一名,從而進入成都尊經書院深造。尊經書院是當時四川最有名的書院,書院主講是來自湖南的著名經學家王闓運。駱成驤師從王闓運,博學精思,學業大進。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駱成驤順利通過會試。殿試時,駱成驤不落俗套,大膽提出自己的主張。他的《殿試策》全文6段1700餘字,引經據典,針貶弊病,指出要害,進呈方法,提出整軍練軍、懲治貪官、厲行節約、興修水利等四項「自強之計」,正合胸懷求變圖強之志的光緒皇帝心意,遂被欽點為狀元。

(駱成驤書法)

駱成驤得中狀元,還有一段小插曲。這一年的主考官是大學士徐桐。徐桐初擬的名次中,駱成驤的試卷排在第三位。但副考官李若農認為駱成驤應排首位,兩人發生了爭執。徐桐說,駱成驤的字寫得不是很好。李若農說,駱成驤的文章更有深度。徐桐生氣說,莫非這張試卷是你廣東同鄉康有為的。李若農鬥氣說,如果這是康有為的試卷,我願意全家處斬。由於徐桐是主考官,駱成驤的試卷後來仍放在第三位。第二天光緒皇帝監朝,徐桐將前10名的試卷呈交光緒。光緒將10份試卷反覆看了幾遍,最後將第三份試卷提到了第一位,將第十份試卷移到了第二位。當年殿試的結果是:四川考生駱成驤為狀元,浙江考生喻長霖為榜眼,湖南考生王龍文為探花。

俗話說,文見其人。光緒將駱成驤、喻長霖兩人的考卷提升到最前面,主要是看重他們的改革創新主張。而將王龍文降至第三位,是覺得王龍文的思想過於保守。事實證明光緒很善於觀文察人。維新變法中,駱成驤是變法的支持者。喻長霖雖然對康有為的改良理論有不同意見,但也贊同革新。而深得頑固派代表人物徐桐賞識的王龍文,後來則成為了頑固派的得力幹將。

駱成驤中狀元後,按慣例被授予翰林院修撰,後歷任貴州省鄉試考官、廣西省鄉試主考、山西省提學使、京師大學堂首席提調等職。1906年至1908年間還曾得官費派往日本學習法政。辛亥革命後的1912年2月,駱成驤回到四川,被推選為四川省臨時議會議長。因不願介入黨爭,只幹了一年便提出辭職。此後致力於辦教育,任四川高等學校(四川大學的前身)校長,為創辦四川大學奔走。

(駱成驤)

1915年12月,袁世凱稱帝。蔡鍔等革命黨人在雲南宣布起義,發動「護國戰爭」,武裝討袁。蔡鍔帶領護國軍進入四川後,與四川督軍陳宦的北洋軍隊交上了火。陳宦是駱成驤的學生,看到舉國討袁的形勢,原本是袁世凱心腹的他沒了主意,就找老師駱成驤商量對策。駱成驤建議陳宦與蔡鍔的護國軍停戰,勸袁世凱退位。1916年5月22日,陳宦聽取駱成驤的意見,在四川宣布獨立,給了袁世凱致命一擊。據說駱成驤還為陳宦代擬了三道討伐袁世凱的電稿,其中第三道電稿讓袁世凱暴跳如雷:「自今日始,四川與袁氏個人斷絕關係,袁氏在任一日,以其政府名義處分川事者,川省皆視為無效。」袁世凱萬萬沒想到,自己的心腹陳宦都會「反」了自己,氣得大叫「人心大變」。1916年6月6日,袁世凱憂憤成疾,不治身亡。所以,有人說袁世凱是被駱成驤氣死的。

駱成驤的一生經歷了甲午海戰、公車上書、百日維新、戊戌變法、辛亥革命、護國倒袁、五四運動、軍閥混戰等一個又一個的大波巨瀾,都能夠順應時代潮流,緊扣時代脈搏,在言論上、行動上與進步思潮同步而行。

有趣的是,文狀元出身的駱成驤,到了晚年卻熱衷武術,積極倡導「強國強種」的體育運動。1920年,其子駱鳳麟從德國留學回來,談到德國有人專門研習東方柔術,深受啟發。雖然武術在熱兵器時代的實戰作用大大降低,但對於增強國民的身體素質仍然大有好處。駱成驤於是對武術產生了濃厚興趣。當時成都有一個武士會,每年舉辦拳足比賽。駱成驤積极參与武士會的活動,還將自己為別人作碑文的上千元酬金全部捐贈武士會。後來,駱成驤被推舉為武士會會長。

(女子射箭)

1925年,駱成驤出面向四川軍政界人士籌集資金,在成都少城公園(今人民公園)半邊橋旁修建了四川省國術館,並擔任首任館長。駱成驤最喜歡的武術項目是柔術和射箭。他還專門成立了一個「射德會」,促進傳統射箭。據說「射德會」門檻很低,普通市民甚至婦女都可以參加。在駱成驤的推動下,射箭運動在成都風行一時。

由於駱成驤熱衷武術,以至於有人以為他是武狀元。當時有人對駱成驤說:「你是以文章大魁天下而名顯於世的,為啥要棄文從武呢?」他說:「我不是棄文從武,而是要文武皆備。如今國貧民弱,倘不思尚武自強,強國強種,則華夏危殆甚矣!」他有對聯曰:「勉諸君體育、德育、智育;期萬世國強、家強、身強」,還曾為資中武廟題寫對聯:「孔夫子、關夫子、兩個夫子;著春秋、讀春秋、一部春秋」,強調中華文化的文武同源之道。

1926年夏天,駱成驤在成都文廟西街的住所病逝,享年61歲。賴地方人士資助,其子駱鳳嶙扶柩歸葬故里資中縣雙龍鎮。出殯當天,成都百姓自發沿街護送駱狀元回鄉。由於送行的人越來越多,連道路都堵塞了。駱成驤的靈柩清晨從文廟西街出發,直到傍晚才到城東牛市口。(文/笑談古今事)

(武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笑談古今事 的精彩文章:

白居易粉絲多:長安名妓背誦《長恨歌》抬高身價
並非吃餅惹的禍:吏員出身的官員按規定不能升三品
杜甫一生三次自主創業賣草藥,均以失敗告終
高適從乞丐到封侯:命運總是令人啼笑皆非
被湮沒的抗日英烈:少將旅長李伯蛟中炮粉身碎骨

TAG:笑談古今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