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去濕最好的不是薏米,更不是拔罐,而是它,用這種草泡腳,濕氣排

去濕最好的不是薏米,更不是拔罐,而是它,用這種草泡腳,濕氣排

濕氣是中醫的說法,它是現代人健康的剋星,濕氣重則百病生,是各種疾病的幫凶。體內濕氣重會有一些信號告訴你。跟著51養生網小編看看吧。

1、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髮膩,則說明體內濕氣重。

2、濕氣重的人會出現厭食的癥狀,平時食量很少,卻莫名胖起來,身體浮腫。這也是現代人肚子漲鼓,虛胖的原因之一。

3、四肢無力,清晨起床的時候還是覺得睡得不夠,感覺疲倦,提不起精神。4、也可以觀察一下大便,大便粘稠,也總有排不盡的感覺,這是濕氣重的表現

總是看到很多的女孩子,說自己濕氣重,就不停的吃薏米紅豆。薏米的確有利水祛濕的功效,吃的時間也不短,但是就是效果並不明顯的。這是為什麼呢?如果你不知道誤區,難怪會沒有效果。

排除濕氣有以下幾個方法(泡腳):

1.艾草

艾草是溫經散寒的,泡進水裡對身體有很大的好處,對於濕氣重的人來說,具有祛濕防病的功效。

2.花椒+醋

花椒味辛,性溫,歸脾、胃、腎經;具有溫中散寒,除濕止痛等功效,在跑腳水裡加上花椒,可以驅寒氣,疏通全身經絡,殺菌消毒,對身體非常有益。而醋又有可以軟化血管的作用,可以增強花椒的作用。

3.生薑

熱水泡腳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驅除寒冷,促進代謝,最終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而加入生薑泡腳可以加強活血效果,驅寒,祛濕。

冬天泡腳其實是特別好的一件事情,不僅能夠加速全身的血液循環,還能幫助睡個好覺。最好也是用一些生薑,直接煎煮成開水,之後再用來泡腳,對於祛除體內濕氣很有幫助。不過對於糖尿病患者以及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泡腳反而影響健康。

泡腳是足保健的重要方法,在泡腳時放些藥材也有利於疾病的治療,下面介紹一些常用的簡易小方:

腰腿疼痛:透骨草、紅花、艾葉各10克。

失眠:夜交藤15克,茯神12克,五味子12克。

感冒:生薑7片,蘇葉10克。

高血壓:銀杏葉、野菊花各12克。

凍瘡:茄子枝葉30克。

以上材料在中藥房很容易買到,熬制時先用大火煮開,然後小火煮5~10分鐘,取汁即可。這些藥水不用每次現熬現用,可以一次多熬制一些,用容器裝好,每天洗腳時兌在水中即可。

泡腳時水溫以40~45攝氏度為宜,水要浸過腳踝,時間20~30分鐘。

公英水,瀉火除濕

春天《本草綱目》中說:「蒲公英解食毒,散滯氣,化熱毒,消惡腫、結核。」

蒲公英的主要功效為瀉火除濕,可以改善濕熱所導致的噁心、舌苔發黃等問題,對濕熱引起的痘痘也有不錯的效果。

濕邪致病,並不是一朝一夕,那麼祛除濕邪,除了以上「技巧」外,還必須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多吃一些健脾利尿的食物,薏米、冬瓜、綠豆、山藥,它們有促進新陳代謝和減少胃腸負擔的作用,健脾除濕。

這款湯喝走濕氣

如果濕氣比較重,平時可以多喝薏米祛濕茶,健脾,養胃,運化水濕的。

芡實茶,也是一款最方便,最有效的祛濕茶,主要是它一年四季都適合喝,它是又茯苓,芡實,懷菊花。甘草。紅薏米。枸杞。梔子等七種原材料。熱水冷水祛濕原理分析,芡實主要是補脾祛濕,益腎固精,強身健體,除濕止帶。紅薏米健脾燥濕,祛濕消腫,清熱排膿美容養顏。懷菊花枸杞茯苓能可以清熱解毒祛風,清肝明目。梔子甘草可以瀉火除煩,清利濕熱,保肝利膽,涼血止血

如果堅持每天都喝,可使人精力旺盛,體質增強,防病能力增強,諮詢祛濕茶看上圖右下角加微信據統計,喝祛濕茶法可以防冶手腳冰涼、哮喘、腰腿酸軟無力、失眠多夢、神經衰弱、頭暈、頭痛、便秘、風濕骨病,高血壓等疾病。

身心愉悅,機體才能運作得更好,疾病才能更快得到控制並消退。濕疹的治療也是一樣,要掌握科學方法,避免護理誤區,規範治療才能取得好的療效

多運動

體內濕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偏油膩、運動不足的人。這些人常常會感覺身體笨重、四肢乏力而不願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濕氣攻入五臟,引發一系列的病症。

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各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身、游泳、瑜珈、太極等運動,有助於血氣循環,增加新陳代謝。

避開環境的濕氣

我們人體內產生濕氣,除了自身代謝的問題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外界環境有關。經常在潮濕、陰涼寒冷的環境中,就容易導致濕氣入侵體內。

結語:你們還有什麼好的建議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濕氣 的精彩文章:

體內濕氣不除,百病纏身 一招祛濕,全家適用!
濕氣重不能吃哪些瓜果?這幾樣,你肯定不知道!
肥胖的你是濕胖體質嗎?這7種濕氣的表現,你是否也有?
濕氣重?村莊地頭上就有的這3樣東西,祛濕輕鬆搞定
男人濕氣重不重,低頭偷瞄一眼!3秒便知!

TAG:濕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