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厥陰病症治醫案338期

厥陰病症治醫案338期

今日練習

劉某,女,77歲。

患者半月前脘腹脹痛,噁心嘔吐,治療7天無效,遂住院治療。診斷為:急性膽囊炎;雙側附件區液性病變性質待查;水電解質失調。又治療七天,每況愈下,已發病危通知書,建議轉上級醫院診治。

觀其皓首蒼顏,發稀齒缺,病骨支立,色夭少澤,瞑目不語。呼之,目睜有神;舌淡紅,苔黃膩。

答問之聲雖微,然語有倫次,詢知身無寒熱,嗌不容谷,強食之,必吐出,吐出物為黑紅色黏液,噯逆頻頻。十餘日未得更衣,小便不利,口乾不苦。脈沉弦細弱。

腹診:腹皮薄軟,心下痞滿,右脅下硬滿,左少腹直腸、乙狀結腸燥屎堅硬拒觸。

處方:__湯,一劑。

服藥後次日,精神大好,飢而索食。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吳茱萸湯

註:答案非唯一,僅供參考

上一期:上熱下寒症治醫案【337期】

上期原醫案

田家莊同學解某之父,52歲,在鄉躬耕。嘔吐已歷月余,日不間斷,有時吐出物系前日所食之物。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者,翻胃也。

本屬難治之病,於鄉里服藥數劑,毫不見效。自認已成癌症,大限將至,不再求治。時余在太原市中醫研究所進修,故有先診之機。

解翁皓首蒼顏,形容憔悴,舌質淡,苔白滑。詢知嘔吐物多為清水,少有食物,手足不溫,脈象弦細。一俟診畢,即悉知病因,謂之易治。

無需找余師,之所以敢誇海口者,因觀其脾胃虛寒。濁氣上逆諸症大顯,如嘔吐清水,手足不溫,舌苔白滑,脈象沉細,比比皆是。並無實證、熱證兼夾,非絲蘿藤纏,迷離複雜也。

擬吳茱萸湯原方:吳萸10g,党參10g,生薑10片,紅棗5枚,二劑。

二診:嘔吐止,手足轉溫,脈舌同前。原方三劑,嘔吐再未發生,遂欣然歸鄉。

按語

吳茱萸湯出自《傷寒論》厥陰篇,為治肝胃虛寒之乾嘔、吐涎沫、頭巔痛之方。臨床使用以手足不溫、嘔吐清水、不欲冷飲、脈象弦細為標的。

學習經典

《傷寒論》第243條:食谷欲嘔者,屬陽明也,吳茱萸湯主之。得湯反劇者,屬上焦也。

《傷寒論》第309條:少陰病,吐利,手足厥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

《傷寒論》第378條:乾嘔,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

各家論述

《醫方考》:方中吳茱萸辛熱而味厚,《經》曰:味為陰,味厚為陰中之陰,故走下焦而溫少陰、厥陰;佐以生薑,散其寒也;佐以人蔘、大棗,補中虛也。

《醫方集解》:此足厥陰少陰陽明葯也。治陽明食谷欲嘔者,吳茱萸、生薑之辛以溫胃散寒下氣;人蔘、大棗之甘以緩脾益氣和中。

若少陰證吐利厥逆,甚至於煩躁欲死、胃中陰氣上逆,將成危候,故用吳茱萸散寒下逆,人蔘、姜、棗助陽補土,使陰寒不得上干,溫經而兼溫中也,吳茱萸為厥陰本葯,故又治肝氣上逆,嘔涎頭痛。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承有道 的精彩文章: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谷精草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蘆根
她被老師批評後,昏睡了一周才蘇醒
上熱下寒症治醫案337期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木賊

TAG:醫承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