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曾國藩卻不出一兵一卒,是出於愛國?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曾國藩卻不出一兵一卒,是出於愛國?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洪秀全於1851年發動金田起義,太平軍勢如破竹,兩年後就攻佔南京。由於清軍八旗和綠營毫無戰鬥力,幾乎一觸即潰。就在這一年,曾國藩建立湘勇,開始走上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之路,後被稱為湘軍。

而在1860年,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這場戰爭因為北京被攻陷、圓明園被燒,成為了中華民族歷史上永遠的一道傷口。然而曾國藩沒有派出一兵一卒去京城營救為何還是愛國將領?

英法聯軍從5月攻打天津大沽口炮台,10月佔領北京,僅僅兩萬餘人的英法聯軍可謂進展神速。按照常理一向忠君愛國的曾國藩在接到勤王詔命之後,應該挺身而出立即北上,但是曾國藩在多番思慮之後,滑稽的一幕發生了,曾國藩拒絕北上,沒有派出一兵一卒。與此同時,他上書表明心跡,「安危之機,想不出八九月之內。」

然而,僅過了二十多天,曾國藩便收到朋友來的來信,英法聯軍就摧毀了僧格林沁兵團,咸豐早已西逃。英法聯軍不但佔領了北京,還把圓明園付之一炬。

那麼,曾國藩為什麼不願意北上勤王呢?李鴻章的建議讓曾國藩下定了按兵不動的決心。李鴻章對英法聯軍侵入北京一事看得極為透徹,「區區幾個洋人就想滅我大清,無疑是痴人說夢。這些洋人不遠萬里,來到我中華大地,無非是想多要一些好處罷了。」所以英法聯軍只是想擴大好處而並不想滅掉清政府這個代理人。

而在另一方面,太平天國卻是當時的心腹大患,湘軍圍困安慶日久,如果貿然北上,會被太平軍反戈一擊,丟掉了當時的大好時機,所以一致認為先掃除內患為上上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風暴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武則天依然將皇位傳給李家人?
為什麼乾隆皇帝每晚都離不開女性,卻能成為歷史上壽命最長的皇帝
朱德指定接班人,陳毅也看好他,他的指揮能力無人敢認第一
此人是袁紹麾下猛將,武神趙雲都勝不了,不明不白而冤死
身為十大元帥的夫人們,她們是什麼軍銜呢?

TAG:歷史大風暴 |